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3.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作好铺垫1.和生词朋友打招呼。长期登山失望不知不觉石阶到达展现一级一级2.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画:青蛙大海;板书:困难)【词语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提供了载体。】二、朗读感悟1—3自然段1.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2.交流:(1)山高:①…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猜读生字,会写“折、扎、抓”。正确区分并运用“漂”与“飘”。2.学习默读,体会默读的好处。通过判断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图示读懂故事开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松鼠与小熊之间的美好友谊。【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猜读“筝”字,构建童话情境  相似文献   

4.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给生字注音 ,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 ,并加以积累。2 .整体感知 ,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 ,丰富词汇 ,积淀语感。〔说明〕 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生字、生词 ,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 .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 ,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喜爱春天这个季节。4.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见过春雨吗?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你们猜春雨有颜色吗?(学生讨论)●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抓住春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了解春雨的有关特点。二、读文识字,质疑探究1.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1)拼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6.
第一步,默读课文默读是感知课文和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默读要求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读时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主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同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点出生字、难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段序、段落;画出有疑问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有感想的地方等。读完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的释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本文为自读课文 ,共计 2 30 0余字。指导学生自读此文 ,要有明确的指导提要 ,以便使学生在有限的4 5分钟内有读、有想、有议、有得。在这篇课文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自传》和《哥白尼》,从中了解了传记文体的自传和人物评传。本文也属人物评传 ,关于这一点 ,学生阅读感知课文后 ,教师稍加提示或点拨即可。学生自读这篇课文 ,教师要在文章取材及语言特点上精心设计思考题 ,给学生阅读以指导。同时 ,要在导语中“瞻前”又“顾后”,使之起到衔接知识、自然导课、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之作用。【导语】学习前面一篇课文 ,我…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9.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并加以积累。2.整体感知,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丰富词汇,积淀语感。〔说明〕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生字、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当我刚范读完课文后,王浩同学就举手了:老师,刚才你在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一个关系的"系"字,您为什么在第一自然段中读"xì",而在第二自然段中又读"jì"呢?我也知道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可我总觉着它在课文中都表示一个动作,所以都读"jì"才合适。一向善于钻研的小翔同学还没等我解释,便站起来说;老师读得对。在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抓住翠鸟外形、动作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初读感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认识哪些鸟类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种鸟儿与同学们认识。(板书:翠鸟)你能叫叫它的名字吗?(齐读课题,正音,提示"翠"为平舌音,"鸟"为鼻音。)  相似文献   

12.
【教学流程】一、读文看图,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中彩那天》。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2.师:请找出插图中的“父亲”和“我”,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他们的表情吗?你能在课文中找出表现插图的相关部分吗?找出来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板书:“我兴奋”“父亲神情严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学生的初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新颖。】二、默读勾画,理清线索1.师:正像大家刚才看图所说的那样,贫穷的“我”家突然中了大彩,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了一辆豪华奔驰车,你说“我”…  相似文献   

13.
《“挑战者”号追思》导教【自读要求】1 理解并学习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学习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自读时间】一课时【自读过程】一、读课文 ,做词句积累 :故障 开拓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启迪 “高处不胜寒”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二、再读课文 ,做信息整理 ,可做成卡片。三、归纳课文的要点 ,看看作者怎样层层深入的谈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的 ,并写成文字 ,作口头交流。四、讨论 :谈探索精神五、作业 :“谈探索精神” ,写成五百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什么是“探索精神” ,人类为什么要发扬“探索精神” ,怎样体现“…  相似文献   

14.
郑志刚  孙萍 《中国教师》2011,(10):60-6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出词感(词语的感觉)。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段落,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龚晶  杨佩君 《快乐阅读》2013,(18):92-9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  相似文献   

16.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17.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8.
教法一一、以诗导入 ,质疑激趣1.教师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新课。2.质疑激趣 :看到题目 ,你想了解哪些问题?二、交待学习任务1.读懂课文 ,解决疑问 ,重点理解雨中的美景和叙述的顺序。2.朗读课文 ,积累(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句。3.学习本文写作方法 ,仿写《雪》。三、复习阅读课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自读课文 ,标自然段 ;2.读课后提示 ,明确要求 ;3.边读边想 ,理解内容 ;4.小组讨论 ,解决疑问 ;5.朗读课文 ,体会感情。四、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解决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疏通文…  相似文献   

19.
王美云 《云南教育》2000,(11):32-32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课题,学生读题。2.观看课文录像片,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件什么事。(安排这一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综合学生发言,在银幕上映出概括语: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4.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的学习习惯,并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二、讲读课文第9自然段1.自由读第9自然段…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