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朔现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广泛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在社会大众中具有日益强大的影响力,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然而,现代性诉求的底蕴和国家、政府调控的力度,使得大众文化的发展充斥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就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的后现代性特征进行探讨,以寻求更贴近中国独特的现代性诉求的大众文化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3.
体育明星广告的大众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永伟  茹虹玮 《文教资料》2006,(15):131-132
体育明星广告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社会热点,它不但是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化运作的重要内容,还极大地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大众文化为切入点对体育明星广告现象进行探索,指出体育明星广告的火爆是当代大众文化在广告领域中的表现,大众文化是体育明星广告火爆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地理学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地理的教与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把课堂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现象与本质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在主客观上,我们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蕊峰 《新疆教育》2013,(8):128-128
在信息技术高速化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主体代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成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知识素养和技术素养协调发展的重要掌舵者。虽然现在中学已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实行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大课堂。论述了数学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说明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现象和知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地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在多元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日益渗透,使大众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大众文化的批判和辩解也如影随形。从本质而言,大众文化是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消费性和单向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与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易懂、受众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大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历史过程,这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8.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偶像文化是当前高等院校中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应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大众文化概念。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兼具双重性,既有浅表化和娱乐化的现象,也有内在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最能接纳大众文化的群体之一。只要突出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使之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那么它对大学生便有了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互文性",大众文化是历史叙述的后现代文本。作为一种话语,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后,成为一种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作者从哲学基础、美学倾向、艺术追求、文化态度和价值立场五个层面考量,认为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被纳入中学必修课程之中。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信息技术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是信息技术教师都很头疼的现象。很多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肯定不爱学,唯有想方设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变成愉快的旅行,学生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热是大众适应社会环境而形成的现象,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人们不应该谴责这股热潮,应该关注导致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追捧大众文化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大众文化热潮也倒逼人们思考主流文化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思考如何实现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  相似文献   

13.
媒体是当下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几乎主宰了人们的认知世界。它通过传播信息影响公众态度和社会生活,在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大量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庸俗化和媚俗化倾向。这给大众传媒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大众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媒体和新闻报道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王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38-40
电视选秀作为大众文化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力量是媒体、大众文化的催化剂——广告和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从中可以看出大众文化在媒体追逐技术更新和利润的操作下,并通过广告的魔力将大众完全掌控,而大众在广告的诱导下参与大众文化消费,并以此实现自我认同和从自我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吹拂下,<历史与社会>课堂比以前鲜活了许多.学生们的发言自由空间大了,讨论参与度高了,学习合作性强了,老师们鼓励的话多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学生们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愉快、宽松、平等地学习着知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庆幸的教学好现象.但在看到教改带来喜人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反思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不正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呼唤高层次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大众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变迁紧密相连。进入新世纪,中国当代大众文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在变化、发展着。深入研究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研究者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同样是文艺心理学一个重大的理论研究课题和社会实践课题。2002午5月,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心举行了以“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就大众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大众文化的作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等进行了研讨,比较集中探讨了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本刊本期以“大众文化与社会心理”为题,选登以下几篇文章,以期引起对这一课题更为热烈、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1、重视信息传递的量,轻视信息的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节约了课堂上展示资料的时间,尤 其是它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将许多新鲜的相关知识导入课堂,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问题的 关键是什么信息是必须的、有效的。不加选择的罗列资料,往往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犯的一 个错误,把所有的相关资料、信息统统“抖落”出来,虽然可以使教学中素材更加充分、对 于原理的论证更加详细,然而,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考虑过?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能真 的接受这么多的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记忆来源于刺激,而同…  相似文献   

18.
莫燕恩 《广西教育》2009,(19):29-29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爱在课堂上插嘴,而且这种事又常常发生在教师正讲到关键知识的时刻。“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忽然一个插嘴,常常令教师措手不及。可以说,插嘴是小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许多教师是毫不留情地批评,甚至严厉斥责,生怕学生的插嘴扰乱正常的教学进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进度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经济浪潮中迎采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学术明星现象是大众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现象,它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学术明星现象既体现出大众文化媚俗的特点,也代表着大众文化发展的转向,预示着大众文化向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当今改革、发展着的社会,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每日每时都在把许许多多的事物、现象、知识、消息投进学生的脑海,而且几乎全然不经过学校教育这个“中介”。社会信息数量之大,内容之广,传播之快,都是空前的。这些社会信息许多是与学校教育相抵触的,做为一个学校管理者,无视这些花样繁杂的社会信息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就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