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导学新概念】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揣摩语言。本课安排在第一课,是传授基本知识、教给具体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关键所在。根据《大纲》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结合单元训练要点及本文特点,明确教学的重点为: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难点为:“景语”“情语”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ABC】设计A一、教法与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选择什么样的教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田忌两次赛马一败一胜的过程 ,使学生领悟到办任何事情都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运用智慧 ,巧妙制胜。指导学生通过读书 ,理解胜与败的原因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  以重点句、段导读 ,读思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 游戏导入 (摘梨比赛、家人吃梨 ) ,让学生悟出智谋和谦让是两个范畴的事物 ,要恰当处理。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本课做好心理准备与铺垫。   [点评 :这一“游戏导入” ,既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本课教学设计,就是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依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用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景激情,顺势导入1.导入课文。在著名的作家巴金笔下,日出显得异样辉煌、壮观,印象…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合理想像和多向想像。【教学对象】初三学生【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广告导入,认识想像的作用出示投影1———联想集团广告语,请学生猜猜教师喜欢它的原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中国著名的电脑企业)”(解说:以此广告语导入,目的在于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理解本广告词一语双关的妙处,认识想像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希望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二、诗句填充,学会“合理想像”出示投影2———《0的断想》,请学生运用想像,把这首散文诗填…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等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分析鉴赏能力。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形色宛然、具体可感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魅力。3.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表现手法。2.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难以言尽的人生感叹。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以“台湾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地三科综合复习 ,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同时 ,以“台湾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相关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文综测试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正确性 ;难点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及复杂性。【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师 :(导入新课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 ,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步入解…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鉴赏《燕歌行》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体味边塞诗特有的情怀,研究边塞诗的共同点。2.通过诵读交流,品味语言,感受边塞诗的魅力,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3.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怀、英雄气质。【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边塞诗歌的艺术境界与情感风格。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学方法】查阅法、讨论法、诵读法、对话法、讲解法。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现、第、任"等9个生字,会写"现、之"两个字。2.能在预设情境中读出童话的趣味,并运用"____来____去""______极了"短语形式练习说话。【学习重难点】1.会认本课"现、第、任"等9个生字,会写"现、之"两个字。2.运用"____来____去""____极了"短语形式练习说话。【教学准备】1.字卡2.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积累字词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1.文本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的获取又必须要对文本进行反复地阅读。那种将文本“边缘化”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因而,本课教学要围绕文本,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培养语感,增强捕获信息的能力。2.情趣与理趣,在语文教学中相互统一、相互渗透。教学本课,如果只重情趣,会失去语文的根本;如果只重理趣,则会演化成说教。因此,教者应力求找到情趣与理趣的最佳结合点,打通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通道。【教学流程】一、初读,了解一个故事1.直接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尊严》,请大家举起右手和…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笔者听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课题是"认识你自己"。课堂气氛热烈、趣味盎然,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正如自居易所说"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本课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下面简要介绍和评析之。课例片断赏析一、游戏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活动设计】游戏"大风吹"。规则:教师大声喊"大风吹",学生大声问"吹什么"。教师说出一种特征,比如"吹戴眼镜的同学",具有这一特征的学生要马上起立,其他学生则坐着不动。【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既活跃课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本课重点训练学生进行片段环境描写的能力。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其次是围绕这一知识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导写过程】一、导入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直接导入。二、考题例话1.2002年河北省中考阅读试题《木笛》试题第4题: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2002年江西省中考阅读试题《紫藤萝瀑布》试题第4题: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以下问题……3.2002年浙江省中考阅读试题《草莓》试题第2题:文 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我爱广东》这一课是选自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本教材生活语文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爱广东》第三课《我爱广东》的第二课时。本课通过认识欣赏广东省几个城市的旅游景点来学习生字词:环境优美,并用我爱____造句,让学生知道广东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广东的情感。【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中度智障六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低年级学习,能认读简单的词语,可以表达简单的句子,但词汇量贫乏,对词语的理解还是依靠图文对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贺年片》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同学们,每当耳边响起这欢快的乐曲声时,我们就感觉到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一张张精美的贺年片就变成了新年最好的礼物。手捧着贺卡,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祝福…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29~32。【教材简析】本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材精心设计了教学线索:首先是比轻重,学生很自然地由生活经验出发想到"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方法;由"称一称"引发对生活中常见的秤的认识;由"秤的认识"产生认识常见质量单位,称量物体质量的心理需求。教材通过"想想做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 识记市场交易的原则。2 理解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3 通过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现象及其危害 ,提高学生对坚持市场交易原则重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同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作用和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教学难点】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现象是市场经济不发达、不完善的表现。【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 讨论归纳【教学仪器】 多媒体【教学时间】 一节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学生时政演讲略 )师 :同学们 ,…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音乐中的七个音符,并且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探究合作,对比聆听中演唱歌曲。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Do Re Mi,让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音准的把握,尤其是变化音。【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讲解示范法;聆听、感受、体验、实践、讨论。【教学手段】歌谱、电子琴、电脑多媒体。【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PPT)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边听边猜猜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它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  相似文献   

19.
正【课题】《美好的夜》【课题】综合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2.欣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设计理念】本课以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的音乐素材《美好的夜》中《闪烁的小星星》和《小宝宝睡着了》为基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听辨音的高低——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导入歌曲——学习歌曲——认识歌曲中用到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重点】 1.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2.感受线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 【教学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