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散文《儿子一家人》,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典型的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真诚的爱,真诚的生活态度,真诚的心灵追求。其风格质朴风趣,写法颇有特色。一新颖别致的叙述风格文章以儿子的视角和口吻来展开叙述,新颖别致、富有趣味,可谓不落俗套,增添了文章可爱的童趣。从题目《儿子一家人》来看,文章应当是由成年人来叙述,以“儿子”为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2.
一、错位的视角舒婷《儿子一家人》的叙述角度独特新颖,别出心裁。文章不以作者为第一人称,而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有一种人称错位之美。舒婷用孩子的口吻和目光来描绘世界和生活,表达的  相似文献   

3.
一、反复阅读,领会课文思想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讲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去细心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阅读《孔乙己》,就要明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是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反复阅读,从课文选材中得到启示 有些课文,即使写同类人的,选材也各具特色。如同是写老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则是抓住人物的言  相似文献   

4.
百花园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如何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挥出阅读的作用呢?那就是要在教学中巧读课文。以下几种方法可供教师参考。 一、反复阅读,从把握课文主旨中领会立意 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去细心体会作乾的感情,从而领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阅读《白杨礼赞》,就要掌握文中由物及人、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深化主题的方法;阅读《孔乙己》,就要明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是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而孔乙已则是整个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悲剧的一个缩影。 二、反复阅读,从课文选材中得到启示 教材中有些课文,即使是平凡的小事也都意味深长,即使写同类人的,选材也各具特色。如《背影》中叙写父亲对儿子真挚的无微不至的爱时,着力抓住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背影”,并通过对“背影”的四次细致描绘,父子  相似文献   

5.
第七组本组包括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在上一组认;练阅读时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侧重训练作文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学这级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对上一组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本组训练项目的铺垫、准备;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讲读课文《一夜的工作》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从工作劳苦、生活俭朴两个方面叙述的,宇里行间充满感情。作者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在文章最后直接抒发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实际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布局谋篇的写作技法,亦即文章的章法。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看了一篇题为《儿童嘴巴与五四精神》①的文章,作者单中正在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五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说,下午老师用胶布封了他的嘴巴,作者初听没有在意,以为孩子在说瞎话,可过了一会儿孩子又问,用有毒的胶布封嘴会不会毒死人。作者很奇怪,觉得似乎有点问题,经仔细询问才知道果然是老师封他儿子嘴巴了。作者找其他小朋友了解,也证实了此事。为什么要封嘴?因为作者的儿子喜欢说话,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心里有什么想法就会说出来,而老师不能容忍他太强的表现欲和表达欲。虽然这只是一个剥夺儿童话语权的极端例子,但是在…  相似文献   

8.
“中心突出”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之一,因此,要想拿高分,就得突出中心。但历年都有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心不突出这个问题上丢了分,究其原因就是不得其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来呢?一、动笔之前先明确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指的是文章主要写什么以及想要表达什么。用一个熟悉的句式就是“通过……表达……”。“通过……”概括的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概括的是文章的思想,也就是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心思想是:“通过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并买桔子给儿子的事,表达父亲…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 1、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为什么要思考?思考究竟有什么威力? 2、人们应该怎样思考,才能发挥“思考的威力”呢?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体会吗? 3、本文在议论中用了不少篇幅来叙述,是否改变了文体的性质呢?议论和叙述有什么关系? 4、本文组织论据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 1、文章从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谈思考的意义,后一部分谈怎样思考。谈思考的意义,从事实入手,把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者作为议论的背景,保证立论恢宏广博,取  相似文献   

11.
几种怪视角     
错位的视角舒婷的《我儿子一家》的叙述视角独特新颖,别出心裁。文章不以作者为第一人称,而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有一种人称错位之美。舒婷用孩子的口吻和目光来描绘世界和生活,表达的却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从五岁儿子的视角写妈妈,写妈妈怀孕时反应重,爱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彩芹 《甘肃教育》2009,(20):41-41
一、写人文章阅读能力的培养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用心领悟,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15.
学生写文章常常犯“文不达意”的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摆不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为了纠正这一毛病,我们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经常通过一些典型课文的分析,教给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 在分析典型课文的写作方法时,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中心思想),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作者在文中都选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对表达文章的中心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让其体会作者的选材角度与特点。以《詹天佑》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总体阅读思考]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于1989年8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上,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钱学森的感人事迹.文章一发表,即引起全社会的震动。阅读这篇文章,要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一、钱学森在哪些地方值得中国人骄傲?结合社会现实,体会文章发表的意义。二、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描写了钱学森不平凡的生活经历? 三、文章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以“走到一个屋子门口”到“象孩子似的得意地笑了”为主要部分。它集中地叙述潘虎从自发起义到正式投身革命的过程。阅读时,要着重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潘虎游击队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对写潘虎有什么作用? 二、文章以什么方式来写出潘虎以往的经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文章怎样写潘虎及他所带的队伍对党的向慕和拥戴?怎样逐步展现潘虎的思想变化过程?从潘虎及他领导的队伍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描述动物为主,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体会作者细微之处见真情的表达手法,并学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同时以此文作为阅读三个层次的范例,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9.
《祝福》是一篇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问题是:叙述者为什么要叙述这样一个与“我”并不相干的人——祥林嫂——的故事?这里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叙述者的叙述动机;二是作者鲁迅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叙述者。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即叙述者的叙述动机。  “我”在年底来到鲁镇,但由于感到鲁镇无聊、压抑的气氛,马上想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叙述者在开始他的叙述时特别强调:“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为什么呢?因为祥林嫂问“我”: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能否见面?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 众所周知,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即是说,散文要有明确的主题,而且主题要有很强的凝聚力,能统帅全篇;同时要能散得开,选材范围可以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写作手法可以挥洒自如,纵横驰骋。本文属叙事散文,阅读时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的形、神各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在表达上有何特点?[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