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涉、吴广领导戍卒七百人在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反抗秦政权残暴统治的烽火,掀起了推翻秦王朝的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农民不畏强暴、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精神,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的伟大斗争。这是史学界众所公认的事实。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充分肯定他的功绩说:“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①。然而秦朝政权的复亡,不单是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的,其中还有六国复国势力这个历史因素的作用,也不应当忽视。因为陈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仅存在半年的时间就被秦朝政府军镇压下去了,在此后的两年当中,是六国复国势力对秦王朝的反抗斗争,经过  相似文献   

2.
3.
不久前,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人心,引发网友竞相模仿造句,从而催生了蛇年的第一个网络文体"陈欧体"。(2月19日《扬子晚报》网罗天下版报道)所谓"陈欧体",其实就是陈欧出演的一段广告中的心灵独白:"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  相似文献   

4.
《陈涉起义》是我区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的课文。它节选自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题目是节选者所加。 陈涉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它在打击地主阶级统治的同时,横扫了奴隶主复辟势力,以自己可歌可泣的英雄行动,有力地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对农民起义高度评价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5.
《陈涉起义》(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前几年由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宣扬所谓的“儒法斗争”史,也给《陈涉起义》的教学带来极大混乱,有的地方干脆把它从教材中剔除,被所谓“法家著作”所取代。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今天,我们要在《陈涉起义》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毛主席关于农民起义的光辉论述,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深入揭批“四人帮”篡改历史、古为帮用的罪行,澄清《陈涉起义》教学中的混乱。下面就《陈涉起义》教材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简要地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陈涉起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虽然全文只有五百二十七字,但是却歌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揭示了秦王朝必然覆灭的根本原因,记叙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要学生领会这样丰富的思想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字、词、句的教学是必须很好地加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8.
匹夫陈涉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  相似文献   

9.
<正> 陈三枪起义是南宋理宗绍定端平年间江西南部农民的武装斗争。起义农民占据险隘,建立了六十个山寨作为革命活动基地,其势力所及除江西南部州县外还达到广东和福建的许多地方,其时间前后持续七年,在南宋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一部四百九十六卷的《宋史》对这次农民起义的历史仅在陈许应龙两人传记中略有记叙  相似文献   

10.
陈涉故里考     
几年前,我在教《史记·陈涉世家》这篇课文时,曾有一位同学向我提问说,书中注释讲陈涉是河南人。陈涉吴广被征派到北京附近的渔阳驻守边疆,为什么要绕道走安徽省宿县南的大泽乡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有道理,值得探讨。课后我查阅了著名学者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他在此文中注为:“阳城,古阳城邑,汉置县,故治即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三十五里之告成镇。”其他的名家注释也大体相同。我向有关专家请教,但也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与陈涉对话     
<正>夜深了,天冷了。呼——,一阵冷风吹过,湖中泛起一片涟漪,荡漾开一片冰凉惨白的月,我伸手欲托,却只点起几点水珠。又是一阵冷风,我回头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大泽乡,迷糊中,陈涉向我走来。“先生,难道真的只有乱世才能诞生像您一样的名人吗?”我带着多年以来未曾寻求到答案的疑惑,打破了这夜晚的寂凉。“其实名气并不需乱世才能产生。”先生的声音很低哑,“你不用担心,即便前路看似黯淡无光,只要心怀梦想,前途必定辉煌无比!‘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年少之时,我也曾有‘苟富贵勿相忘’的忧愁,但我心怀鸿鹄之志并为之勤加努力。未来就在脚下!”  相似文献   

12.
早在远古时期,鱼、狐狸等动物就成为某些氏族的图腾,被当作吉祥的符瑞和沟通人间与神灵的工具。《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把帛书放在鱼腹里,学狐狸鸣叫,来传达的"陈胜王"等信息。这种传达方式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时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想传递"王权天授"的思想。探索鱼狐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这段篇章。  相似文献   

13.
对《史记·陈涉世家》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一句中的“篝火”,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有人注为“篝同煹,举火之意”(见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人注为“篝火,打着灯笼”(见《中华活页文选》);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的解释是“用笼罩着火,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中的《陈涉世家》记载了我国农民起义的伟大历史。司马迁把他置诸《世家》中,与孔子并列,可谓巨眼慧识,尊之弥高,褒之愈光,用范文澜先生的话说,陈氏可谓“大丈夫”了。但我有两点疑问,藏于胸中多时了,不抒发出来,觉得不快,现谨写出,请益于国人。一、是北戍渔洋么? 《世家》云:“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洋,九百人屯大泽乡”,说谪戍地乃是渔洋。按渔洋乃在今天的河北境。地在大泽乡的直北。这些谪戍之众,如果是从陈郡出发,不当绕  相似文献   

15.
豫南陈大喜捻军起义,在后期捻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关于这次起义的真实情况,却长期被淹没于史乘之中,而且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尽力勾稽各方的有关史料,加以整理归纳以求重现这一壮丽斗争的全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望史家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6.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几遍教下来,对陈涉一个越来越深的体会是:陈涉是一位阶级分析与关系定位的天才。对阶级的深刻认识及准确的关系定位,最集中体现了他杰出的组织才能。本文拟从阶级的角度入手分析陈涉杰出的组织才能。  相似文献   

17.
“焚书坑儒”的故事,妇孺皆知。这是秦始皇为统一思想而采取的措施,但也可谓秦的暴政之一。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不同意秦朝采用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却借题发挥,加以驳斥,提出“罢百家以尊法术”的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  相似文献   

18.
“袒腹晒书”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博大精深的笔记小说。在这部小说中 ,作者刘义庆以绚丽多彩的文笔 ,记述了从汉末至东晋和南朝宋 30 0余年间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士大夫的轶闻趣事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写人摹事 ,多则二三百字 ,少则十几字 ,虽然着墨不多 ,却能惟妙惟肖 ,跃然纸上。正因为如此 ,该书问世以来 ,为历代帝王所珍爱 ,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仿作的楷模 ,庶民百姓也将此书视为传家之宝 ,民间有“家有财产万贯 ,不如读《世说》一卷”这样的俗谚流传。“袒腹晒书”…  相似文献   

19.
《陈涉世家》“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狐鸣”在文中其实就是“装狐狸叫”。但是,教材注释却注出了“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要问一下,这“凄厉”是由哪个词译来的? 没有。是主观臆断的,是想当然的,是不理解古人,不理解楚人,是以今解古。要问“凄厉”的出处,也就只能是硬贴在“狐”身上了。其实,狐鸣就是狐鸣,本身并无感情色彩,狐鸣并不比母鸡与家猫的声音难听多少。只因为它是“狡猾的狐狸”,现代的人才讨厌听它的叫声。可是,古人并不一直是这样认识的。《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  相似文献   

20.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关于秦代失期的惩罚律条法皆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归为秦律的一种,并作为断定秦朝法律严苛残酷的重要例证。但通过对《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和《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的分析和考证,文章认为秦代法律中失期不可能是斩,失期,法皆斩只是陈胜吴广发动戍卒起义的一种策略手段,而并不是秦律的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