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课本中有多处用到“好事”。初中课本中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船载以人。”课本注“好事:喜欢多事的人。”《大铁椎传》:“宋(将军),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皆来学。”“好事”也被“教参”译为“喜好多事的人”。高中课本《促织》:“村中少年好事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教参”也将“好事”译为“好事的年轻人”,还有的译为“爱闲荡的少年”。  相似文献   

2.
《日食》看起来像一个平淡的故事。教英语的张老师先后在初一和高一引导学生做同一个英语游戏。同样是用“看上去错误或是荒诞的句子开头”:“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同样的游戏规则:“一个人一句用英语接故事。”刚从小学踏入初中的学生“想都没想”“果断地”接出来一个富于想像力的、生动美丽的故事,而“有足够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的新到的高中生却令张老师“不耐烦”了,他们只是“迟疑”地、“结结巴巴”地接出了一篇“科普说明文”,干巴巴的,缺乏想像。特别使张老师失望的是,她“略感欣慰”的、认为“有些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夏建军 《生活教育》2013,(11):86-87
高中课程学习相对于初中课程学习难度有所增加,“90”后学生相对于以前的学生也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征,综合两方面的特殊性,有必要对“90”后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研究。本文根据“90”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现在高中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和“90”后学生特点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参观”,在教参的使用上应努力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备课伊始,还没把课文好好读几遍,根本来不及品味、感悟课文的内容、主旨、写法等,就打开教乡。字词的理解,段落的划分,思想的把握,写作方法的借鉴,都不是自己读书“读”出来的,而直接从教参中搬来照用。 二是“迷信”被参,把被参看成是标准的、惟一的解读。大家都知道,教参实际上是编者对范文的解读。教师如果不加分析地一一拿来,恐怕无益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健全个性的发展。《狐假虎威》一文,教参对狐狸的解读定位在“狡猾”上。有学生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5.
《拿来主义》通篇是对文化遗产问题而言的,主要是针对外来文化。过去的教参上常把“送去主义”说成是“卖国主义”。新教材使用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参仍沿用此说。我以为是不妥当的。理由如下:鲁迅所批判的“送去主义”都是“送”什么呢?“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指著名美术家徐悲鸿等在莫斯科举办中国书画展览会,“切合苏俄正盛行之象征主义作品”;“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简言之,是送中国古…  相似文献   

6.
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三件法宝,离开这三件宝去进行教学简直寸步难行。特别是“教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进度、授课方法、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安排,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参”的作用贵在一个“参”字,即“参考”之意。若偏离了这个准则,则“教参”未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小学教师中级职务培训实践跟踪考核中,我们深入到学员任职校听课,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盘搬用“教参”上的教例,简直一字不差。试想这样照搬“教参”能给教学带来多少益处呢?虽然这是个别现…  相似文献   

7.
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当中有“60后”、“70后”。也有“80后”:他们当中有电影制片厂出来的老编辑,有《人民日报》出来的记者,也有10年前上初中时做过声优而今已从清华美院毕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人教版“教参”上这样解释句中的“才”字: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2002年版“教参”仅把这句话中的“赞叹”改为“赞美”,两个词的语义近似。  相似文献   

9.
一、论争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思想空前解放,许多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受到审视、质疑。对“教学参考书”的反思便是一例。新课改背景下教参功能何在?有无存在价值?笔者检索到10余年来探讨语文教参的论文200多篇.其中有70多篇论述语文教参功能及使用问题。焦点之一是争论“语文教参存废”。有人严厉抨击教参的弊端,主张“废除语文教参”:  相似文献   

10.
胡勤荣 《师道》2004,(7):24-24
这一天,我郑重宣布:教学参考书从今往后就是班书,任何人都有权阅读它。孩子们先是疑惑,但看看我那认真的样子,都兴奋起来。是啊,教参一直是老师的“法宝”,整天夹来夹去的,现在“秘密”都公开了,那还怎么上课?我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情,我不就是在“惟教参”中过了十几年吗?  相似文献   

11.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一般十三四岁,正值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处在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有人也把初中阶段比喻成少年的“更年期”。初中阶段往往被看做是心理危机的时期,也是教育上的一个困难时期。如何把握学生成长的“转折期”、教育的“困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选编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文中开头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教参》中针对“美丽”一词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指出她的外表美。”很显然画横线处编者是想让我们填上“外貌”一词。  相似文献   

14.
教材更新之快,的确令人“瞠乎其后”。以我们区现行教材为例,初中3个年级便是3套教科书,眼下初中一年级使用新的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与3年前的部颁教材相比,30个篇目里,近20个已是陌生面孔。20年前,初上大学时,曾担心自己日后走上讲台积贮贫薄,有前辈老师安慰说有教参;参加工作后,确也曾见过教参不离手的同事,行将退休,一堂课的准备,依然埋头抄教参。这种以不变应为万变的匠人之策,不说有悖时代要求,有负职业道德和规范,至少也是职业身份欠贴切、职业准备欠充分的表现。面对社会的多元化,面对教材的不断更新,面…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生正处在从个体生理成熟到心理成熟的一段时间。按发展心理学的分期,高中阶段属青年期的前段,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又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是个体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定型。这意味着他们将由一个依赖于成人抚养教育,按照成人和社会所制定的规范生活的孩子,逐渐转变为能够独立生活、自主从事各种活动的成年人。高中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锦绣年华”,也是人生的…  相似文献   

16.
担任职高英语教学三年以来.经历了高一、高二、高三的一个循环,深感到很多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有很多的困惑。尤其是高一学生.刚迈人高中校门.在年龄、心理、感知、思维、兴趣、情感等方面与接近成熟的高中生相比属于“特殊时期”的学生,如何让高一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顺利地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是高一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一环。不少初中英语成绩佼佼者到了高中感觉英语学习很吃力,曾是优势科目的英语一下子变成劣势,不少学生为之苦恼,心急如焚。学生本身,还有家长都捏若一把汗。  相似文献   

17.
经教育部批准,我省65名优秀高中生10月20日晚上启程前往北京,在京接受两天培训后,将和全国选拔出来的优秀高中生一道访问日本。本次访问是中日政府高中生交流项目“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的内容。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了解,中日两国政府分别设立青少年交流基金,邀请对方高中生到本国访问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口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美文。它短小、浅显、故事性强,很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因而多年来初中教材把它作为了传统篇目。但是文中第4自然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凡欲先走。”一句中第2处“逗号”疑为误用,因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各类语文教参的误译。 且看下面几类教参的译文: 一、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7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脚发抖,差点儿抢先逃跑。” 二、在武汉师范学院刘宋川编著的《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19.
不笑不散     
初中时班里曾经有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一般般。说自己是某院长的干女儿,如何认干亲的事,她讲得惟妙惟肖,非常生动、感人,所有的同学都信以为真。若干年后,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只是她杜撰出来的故事。其实,她家是从乡下迁居到城里来的。有同学便问:“她为什么编这样的故事来骗人?”“因为虚荣心嘛!说自己是院长的干女儿多光荣呀!”有同学说:“古时的话是终以子贵,至于现在嘛,辈份倒过来了。都是子倚父势了,让人想起狗仗人势,哈哈!”有同学打着哈哈语。  相似文献   

20.
应注意高一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寿县一中王志安初中生进入高一后,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正处于突变之中。由于他们的年龄及所学知识的限制,初中阶段往往习惯于“静态”思维,习惯于用具体和模仿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高一数学则是把初中所学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由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