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悲怨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怨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怨、贫贱怨、仕宦怨、羁靡怨、离别怨、闺阁怨等悲怨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怨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2.
残雪一直是新时期文学中阐释难度最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的独特性在小说中的显著表现就是用梦魇般的情节和话语,勾画一幅奇异、丑怪的生存之图;以荒诞怪异的存在方式表达内心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结。她的创作以怪写悲,以非人道写人道,以非理性诉诸理性,传达出焦虑情结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汉末文人古诗虽然数量不多 ,却如精金美玉。然而纵观自钟嵘、刘勰以来的评语 ,大多是对古诗艺术形式的释读。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古诗洋溢着浓重的宇宙意识及生命意识 ,对后世诗歌 ,特别是对魏晋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前期诗歌直越发露而后期诗歌深婉含蓄,这种诗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与晚唐诗的影响有关。王安石的绝句以婉丽精工著称,师法晚唐诗又有新变,在继承唐诗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宋诗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晚唐民生诗虽质木无文、朴实无华,但意境深邃、独树一帜,具有不寻常的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观照生存现状,怜悯民众疾苦;揭露黑暗现实,抨击腐朽时政;实录历史画卷,风格简朴厚重;对比言近旨远,讽刺人木三分等。  相似文献   

6.
唐后期华北平原经过安史乱后的经营,其社会经济得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口依然保持增长,农田水利得以恢复,种植业稳步回升,桑蚕养殖业进一步繁荣,盐业和矿业继续保持常态,赋税收支平稳发展.华北平原经济在唐后期全国经济发展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发展速度与同时期江淮平原相比明显趋缓.  相似文献   

7.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诗人的崛起构成晚明诗坛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其冲击下,明中叶之后诗坛“朝”与“野”的对立终以“诗在布衣”的变化结果告一段落。这一创作主体的变化,对明代诗歌的演变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旨在揭示晚明山人诗人的生存状态,山人诗坛的概貌,山人诗的学取向与艺术创造,展示晚明山人诗在明代诗史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要就汉魏六朝及隋的诗歌(481首)和民族(117首)中的连词及其用法作一全面,动态的观照,从语义和语法关系上将其分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让步,因果和复字后缀七种类别。  相似文献   

9.
建安时代,曹操及其二子曹丕、曹植承两汉文人诗歌创作的低谷而异峰突起,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乐府诗,为我国文人诗歌的觉醒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乐府诗创作颇多学习和继承两汉民间乐府之处。本文拟从创作手法、诗乐结合、思想内容(忧生、游仙)、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三曹乐府诗对两汉民间乐府的继承情况。  相似文献   

10.
出入总集、别集,流连北朝诸史,梳捡出北朝留存送别诗,探测北朝佚失送别诗作,大抵可以清理出北朝送别诗发展的轨迹。细读代表诗人王褒、庾信的送别之作,则可以反观北朝送别诗的一般风貌:写景或专主北地塞外,或南北对照鲜明;抒情多质直贞刚,慷慨任气;形式主于短制,跳跃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