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语中,语气词的表达功能不可忽视,各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的语气词并不完全相同.现将南昌方言语气词的有关情况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2.
安徽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安庆方言语气词数量众多,能表示陈述、祈使、感叹、假设、停顿等多种语气。具有多功能性,特色鲜明,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浑源方言中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根据李小凡先生对方言语气词的分类,以及浑源方言语气词所表示的各种语气意义和功能,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三类,并对这三类中常用的语气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事态语气词有:啦1、囒、呀1;情态语气词有:哩1、哇、啦2、喂1、么1、昂、呀2;疑问语气词有:哩2、喂2、麽2。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浑源方言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表义功能和完句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蒙  王卫振 《时代教育》2012,(5):187-188
各地方言的语气词都各有特色,在不同的方言中各种语气词的用法与意义也都丰富多样。而青海方言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方言相比更是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区域特征。本文将青海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作比较,分析了青海方言中一些特有语气词的意义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疆汉语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的语气词相比,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的不尽相同,而且一些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可以说,新疆汉语方言的语气词显示出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光山方言的语气词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察,探求了它们所表示的语气及语法意义,描述了它们的发音以及语气词"啊[a]""哦[o]""欺[e]""唉[ai]"的音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贵州习水方言中存在较丰富的疑问语气词,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位置以及疑问程度共同构成了习水方言完整的疑问语气词系统。其中有的疑问语气词仅表一种语气,有的疑问语气词在不同的位置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文章着重研究习水方言中较常用的八个疑问语气词:不、嘎、哈、咹、(口欧)、麽、嘛、噻。  相似文献   

8.
(一)昆明方言的语气词均不读轻声,而读本调。(二)昆明方言语气词的声调均可以上扬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声调上扬以变换语法意义的功能表现为语法意义的逆向变换和顺向变换。(三)昆明方言语气词均可以重读以表示愤慨的情绪,重读语气词的音长尚可延长以加重愤慨情绪的程度。(四)声调上扬及重读也适用于昆明方言的复音语气词,其规则是声调上扬及重读均出现最末一个音节上,由此引起的语义变化与单音节的语气词相同。  相似文献   

9.
10.
太原方言语气词“嘞”分布领域比较广,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尾或用在陈述句、疑问句句中。从“嘞”的诸多用法中,可看到它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与北京话“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早期对福建进行开发的既有闽越族人,也有东吴人和南楚人后裔。他们在福建境内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闽地的发展,同时在方言中也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主观量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主观量”是指说话人在话语中留下的自我印记的量。为了能更好地揭示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本文以主观量为标准,我们把语气副词可分为主观疑惑量类、主观估价量类、接近主观大量类、主观大量类四类。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指出促使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共现的内在动因是它们表达的主观量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古楚语和古吴越语在先秦时代是和中原“通语”差异最大的两种方言。而闽语和吴越语的关系尤为密切。莆仙方言为闽语支流之一,其口语中至今尚保留着一批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的古吴楚方言词语,它们可作为闽语和古吴楚语有深刻渊源关系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湖南武冈方言保留了不少古语词,例如"屏"之"藏"义、"炙"之"烤"叉、"挦"之"拔(毛)"艾、"踞"之"蹲"义,在武冈话中不仅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别的语素构成复音词.使用频率都相当高.而在普通话中,"挦"之"拔(毛)"义已经废弃不用;"屏"之"藏"艾、"炙"之"烤"义只用作书面语;"屏"之"藏"义、"踞"之"蹲"义一般不能单用.仅作为语素义保留在少数复音词或成语中.  相似文献   

15.
桂阳方言今保留了部分古语词,其中包括古方言词和古通语词。这些词在普通话里已经很少见到,但它们在桂阳方言中不仅能单独使用,而且还能和其他语素构成复合词,基本义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16.
中古以来的南北方言试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有方言乃自古而然。但重视南北之别,从现有的献来看,却是从中古开始的。魏晋以来颜之推等诸家多有论及南北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语方言的南北演变大势。中古以来的南北演变在现代方言中留下痕迹,如“大”字读音的差异,止摄开口齿音字的不同分布以及同义词“下”与“落”应用搭配的从北而南此消彼长,都反映出中古以来汉语南北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方言较共同语来说,发展相对缓慢,因而常保留一些古代词语。山西离石话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文章通过例证考查离石话中部分古词的保留、变化情况,旨在说明山西离石话中也保留了一些古代词语。  相似文献   

18.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常明显的古语词痕迹。本文通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追源性分析,力求为研究汉语方言历时性演变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克勤先生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对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段太尉逸事状》三篇文章里的140个复音词进行了分析和整理,认为其中的53个词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唐代产生的新词。实际上,赵先生所说的53个新词中大约有31个在唐代以前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20.
周政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8-12,16
本文介绍了陕西平利方言的情态语气词,包括:唦、喔、啦、赦、噢、的、得、啵、的了、的耶、的啰、了啰、去了等,并描写它们的语气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