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 ,得到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由于该溶液不易分离 ,往往将其当作废液倒掉 ,既造成了浪费 ,又污染了环境 .我们多次实验 ,找到一种回收四氯化碳的可行方法 .1 .实验原理碘单质为非极性分子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而氢碘酸的碱金属盐在水中极易溶解 .若能将溶解在四氯化碳中的碘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 ,就能使碘与四氯化碳分离 .经多次实验我们选用了硫代硫酸钠试剂将单质碘转化为负一价的碘 ,使其由有机相进入水相以实现分离 .所发生的反应为 :I2 2Na2 S2 O3 2NaI Na2 S4O6…  相似文献   

2.
高一(必修)学生实验卤素的性质中萃取后的四氯化碳要求回收。我校高一年级14个班做完该实验大约能回收2500mL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萃取后的四氯化碳因溶解了碘而呈紫红色)。若能补充一个实验,即引导学生对回收的四氯化碳进行再生处理,这样既巩固了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方法,每年又会给学校节约不少资金。我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碱溶液再生法对回收的四氯化碳进行再生处理.效果很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具体操作为:"(1)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1].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一、四氯化碳能否使蓝色的淀粉碘水混合液褪色?实验1:取3 mL饱和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碘水(将碘晶体先溶于酒精,后加水至深黄色),振荡,溶液呈蓝色。再向其中加入3 mL~4 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 min~3 min,可观察到上层溶液蓝色渐渐褪去。向上层溶液加入1滴碘水,上层溶液又变为蓝色。分析: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能将淀粉碘水混合液中的碘萃取出来,同时说明碘与淀粉结合力不强。碘与淀粉的变色是否是化学反应,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贵刊 2 0 0 0年第 3期发表的论文《回收四氯化碳废液一例》有些异议。我认为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 ,目的是为了把碘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该文的做法虽然可以把四氯化碳回收利用 ,可是碘岂不白白浪费掉 ,况且这样也可使学生产生错觉 ,认为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离碘而是为了分离四氯化碳了。我认为既能把碘分离出来又能把四氯化碳回收的正确做法是 ,根据碘的沸点是 1 1 3.5℃ ,而四氯化碳的沸点是 76 .8℃ ,二者沸点相差较悬殊 ,故可利用蒸馏的方法把二者分离开来。这样岂不两全其美。我经过实验 ,此法的确可行 ,如果第一次蒸…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二中,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革取碘,实验后得到大量的碘-四氯化碳溶液,如果对其加以回收处理,重新得到碘和四氯化碳,用于学生实验,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笔者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采用分馏的方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分离效果好,操作也比较简单,得到的四氯化碳纯度也比较高,完全可以达到学生实验对试剂所要求的等级纯度.具体操作如下:取分馏石油用的装置,将温…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生完成"四氯化碳萃取碘水"实验后会产生大量需要处理的I2-CCl4溶液,设计了一种回收处理此溶液的方案,可实现碘元素、四氯化碳的高效回收、零污染和双循环使用,同时也增加了一种教材以外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供教学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分组实验,氯、溴、碘的性质,实验步骤5萃取过程中,有大量的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和液。为了节约资金,变废为宝。我们把四氯化碳作了回收。  相似文献   

9.
用有机溶剂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也是现代工业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实验相继在新课标教材三种版本的<化学1>、<实验化学>(选修6)出现,但遗憾的是所有版本的教材中都只要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最后得到的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人教版<实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2-3"从海中提取碘",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回收溶有碘的CCl4,"并要求学生讨论"若要分离碘的CCl4,分别得到碘和CCl4,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装置?"教材上没有给出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四氯化碳是一种生要的有机溶剂,在萃取实验中经常用到.高中一年级就有一个用四氯化碳革取碘水的实验,使用过的四氯化碳要求回收.四氯化碳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化学药品,对回收的四氯化碳进行再生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我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两种方法对回收的四氯化碳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一.锌粉再生法革取后的四氯化碳因溶解了碘而呈红色,当加入锌粉时,发生如下反应:Zll+IZ=ZlllZ充分搅拌,直至四氯化碳红色褪尽,过滤就得到无色透明的四氯化碳.锌粉用量:通过理论计算,每100毫升四氯化碳需要用0.025克锌粉,但是为了…  相似文献   

11.
利用食用色拉油替代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改进了中学化学教材的萃取实验,介绍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实践表明,食用色拉油完全可以替代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既可保证实验效果和降低实验成本,又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做化学实验要注意环保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采用蒸馏法不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萃取液,而采用化学方法,即氢氧化钠浓溶液反萃取法或碳酸氢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萃取液更方便环保,且前者更适合学生操作。  相似文献   

13.
1.以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为题材,考查对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理解 例 (广东)下列操作中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相似文献   

14.
以"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产生的含碘四氯化碳实验废液为原料,碘酸钾为氧化剂,以碘回收率为考察指标,探索了氧化萃取法的最佳回收条件。结果表明:碘酸钾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倍,硫酸用量为理论用量,反应时间为0.5 h时,进行V(CCl4)∶V(浓缩H20)为500 mL∶200 mL的大量废液回收实验,四氯化碳层碘回收率为91.43%。将回收得到的碘四氯化碳液循环用于该实验测定分配系数K d及平衡常数K c,与标准液对比,K d误差为0.75%,K c误差为1.87%。用此方法回收该实验废液,再循环用于该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蒸馏法和碱液法回收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相似文献   

16.
在PH2.0-4.0的介质中Fe(Ⅲ)能协同过氧化氢氧化I^-析出I2,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I^- -Fe(Ⅲ)-H2O2-淀粉体系用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的方法,和I^- -Fe(Ⅲ)-H2O2-体系的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相比较,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4倍与3.2倍,该方法具有萃取时间短之特点,且用于食盐中微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题一: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先用一定量CCl4从20 mL碘水(含碘A×10-3mol)中将碘萃取出来,若每次用2mL CCl4,并将每次萃取液(碘的CCl4溶液)收集同一烧杯中.已知在某温度下每次萃取时,碘在CCl4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水中的80倍.假设每次萃取时碘水体积始终为20mL.  相似文献   

18.
在PH2.0-4.0的介质中Fe(Ⅲ)能协同过氧化氢氧化I-析出I2.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I-—Fe(Ⅲ)—H2O2—淀粉体系用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的方法.和I-—Fe(Ⅲ)—H2O2体系、I-—H2O2体系的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相比较,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4倍与3.2倍.该方法具有萃取时间短之特点,且用于食盐中微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向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蓝色会褪去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3~4毫升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水,并振荡,溶液变蓝,再加入约3毫升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呈无色.[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几乎为无色.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说明:碘不能从淀粉溶液中被四氯化碳苹取出来,相反,淀粉溶液却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人所承认的那种…  相似文献   

20.
四氯化碳回收一例山东省青州一中张秋花(262500)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分组实验,氯、澳、碘的性质实验,实验步骤(5)革取过程中,要回收到大量的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和液。为了节约资金,变废为宝,我们把四氯化碳作了回收利用。具体作法是:把回收后的混和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