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帕特·卡什:无论比赛中的比分如何,费德勒的发球动作都一样 费德勒的击球几乎都是如此,我认为,他的发球很独特,拥有完美的技术。费德勒的最强大之处在于技术的稳定性,无论比赛中的比分如何,他的发球动作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金路  陈功 《网球》2008,(1):102-105
2007年11月24日,多年不见的发球上网绝技重现江湖,在当今以底线打法为主、全能型选手当道的网坛,桑普拉斯的表演向世人展现了网球的后古典之美,这种速战速决、单刀直入的打法华丽而洒脱,让人在目不暇接的瞬间领略天王的风采。桑神已明确表示不会复出职业网坛,那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记录下他风云天下的网球秘技。  相似文献   

3.
网球史上有哪些选手的发球可以配得上"伟大"二字?他们的发球具有哪些特点?本刊将在近两期杂志中,对从网球运动起源开始至今最好的发球手进行归纳汇总,通过分析他们的特点,找到发球技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朱茜 《网球》2011,(4):66-70
"我都已经四十岁了……"皮特·桑普拉斯气喘吁吁地抱怨着,全场第二次破掉了孟菲尔斯的发球局,法国人露出无法置信的表情,夸张地从口袋摸出iPhone,假装给皮特拍照……这样的场景绝非虚构,一把年纪的桑普拉斯还能在比赛中两度破发二十来岁的法国小黑,即便那是场表演赛,但7-6(4)、6-4的比分还是为人所津津乐道。赛后,桑普拉斯谈到了当今男子网坛格局,并谈到了费德勒。他认为,29岁的罗杰并不需要改变太多,但有些思路必须打开。  相似文献   

5.
初学者及中等水平的选手在发下旋球时,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转动,这样球在球拍上“吃球”时间会加长,旋转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6.
桑普拉斯  摩卡 《网球》2008,(9):60-66
2001年美网桑普拉斯与阿加西在半决赛相遇,这场比赛耗时3个半小时,共打了4盘,竟然全是抢七,而且没人能破掉对手的发球局,最后的比分为:6-7(7),7-6(2),7-6(2)7-6(5),桑普拉斯获胜。  相似文献   

7.
梁双强  远峰图 《网球天地》2012,(10):134-134
1.以对于的弱点为中心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找出对方的弱点,并且狠狠地抓住它,才是取胜的秘诀。当然,一味抓对方的弱点会让对方适应并有所防范,适当变换你击球的落点,会使得分的可能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197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库扬球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球上网选手约翰·纽康比,对阵世界上最伟大的接发球选手吉米·康纳斯。此时,纽康比以盘分2-1,第四盘抢七局8-7领先的优势迎来赛点,并且,该轮到他发球了。  相似文献   

9.
10.
余文娟 《网球天地》2010,(9):132-133
1研究对象 以中国台北的卢彦勋和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费德勒在2009年温网首轮比赛中的发球技术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9,(8):112-113
发不转下旋球与加转下旋球是配套的发球技术,要想在发球环节占据优势。就必须在发球动作和旋转上下功夫。相对而言,发加转下旋球较为容易,只要能够在触球瞬间增强摩擦,充分发力,则发球的旋转自然会比较强烈;而发不转下旋球的难度较大,如果仅仅在击球力量和摩擦上做手段还不足以给对方造成威胁。发不转下旋球的原则是:发球动作尽量与发加转下旋球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付饶 《网球》2011,(2):94-95
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是打过网球的都一定言之凿凿地告诉你,发球是网球比赛里最重要的技术。可反过头来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学网球的还是教网球的,都把发球放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这是为什么?既然认定发球是最重要的技术,而且还是一分开始的第一个技术,可为什么一定要放到最后才能学?  相似文献   

13.
对于左撇子来说,生活中的不便之处似乎数不胜数,比如用剪刀、戴手表、出入地铁检票机等。在体育运动中却截然相反,左撇子可是颇具优势的。  相似文献   

14.
汪俊 《网球天地》2012,(5):126-126
常规动作:1.基本发球保证入区.目的是”避免双误“,发球级别在1.0-3.0之间A Tennis123简易入门教法  相似文献   

15.
行云 《网球天地》2011,(9):46-53
桑普拉斯.卡费尔尼科夫.伊万尼塞维奇.菲利蕾西斯.张德培.恩奎斯特……10年前的世界网坛,这些人是当之无愧的宠儿,他们拥有众多的拥趸,是票房的保障。可是对于中国球迷来说,那时候想看到真人真身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16.
汪俊 《网球天地》2012,(6):126-126
常规动作1基本发球保证入区,目的是“避免双误”.发球级别在10-3.0之间。  相似文献   

17.
"当格朗进入状态,他的发球在草地上几乎无人能接,"桑皮拉斯在他的自传《A Champion's Mind》中写道。"他是唯一能让我在比赛中,感觉受到其怜悯的家伙。因为一旦他保持发球状态,发球局几乎固若金汤。当然,在与鲍里斯·贝克尔比赛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业余选手在实战中,发长球之后再衔接是最常用的套路。发长球可以使战术更为简单,可以更快地转换为上旋球的相持,这对于擅长两面攻的选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战术运用方式。通常我们发长球之后。在意识上会首先趋向于进攻或反攻。且不论衔接技术的难度大小,这种战术思路是相对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2,(8):114-117
反手发球抢攻反手发球后直接使用反手抢攻在直板选手的战术体系中已并不多见,但对于两面攻打法而言,此套战术与横板选手的反手发抢具有同等的杀伤效果。在两面攻打法相对盛行的年代,进攻体系往往是由反手位发起,继而转入正手连续。因此,从发球到抢攻的还原衔接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反手发抢的过程中,除了要在发球质量上追求更高,抢攻手段也要力争“快、准、狠”,给对手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1.尚于攻两三板就得分 在观看高水平职业比赛时.大家都会感觉场上竞争尽管激烈.但每个选手的打法风格似乎没有太大区别。过去.发球技术好的大多都是网前型球员,而不擅长发球的选手,往往依赖于底线抽击。前者往往有接发球不够理想的倾向.后者则是发球攻击力不够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