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表达了自己完整的文学教育思想,对文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和文学的教育教化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又极为重视文学自身讲究美和以美感人、以美化人的特点。刘勰把文学的德育教化作用和美学美育作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当时逐步走向独立发展的文学指出了一条基本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因此,诗歌的美学特点在中国文艺史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古代西方把对外物的模仿作为艺术的根本法则,中国诗论则强调作家要抒发内在的情志。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中人的自我意识的增长,也提高了人们对文艺表现情感这一美学法则的认识水平。抒写情感是此时“人的自觉”对文艺的美学要求。生活在齐梁时代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继承了魏晋以来重情的传统,始终把“情”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相关篇章的解读,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刘勰的文学发展观,即文学的发展是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质文代变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及的“形”,虽然其基本意义与“形式”这一词是不相同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对于“形式”的理解。本文从刘勰对“形”涵义的理解出发,探讨刘勰由此形成的“形式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刘勰声律论主张文章的声韵应该有和音乐一样的乐律,但这种声律是自然的声律,这和沈约追求的人为声律是不同的;文章的声律可以在字音平仄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上去追求,在"作韵"(同声相应)和"选和"(异音相从)上去追求;追求声韵也要和情韵统一在一起,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刘勰声律论主张文章的声韵应该有和音乐一样的乐律,但这种声律是自然的声律,这和沈约追求的人为声律是不同的;文章的声律可以在字音平仄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上去追求,在“作韵”(同声相应)和“选和”(异音相从)上去追求;追求声韵也要和情韵统一在一起,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我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为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乃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的起源、本质、作用、发展以及特征等,建构起科学而完整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8.
刘勰关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佛学思想属于大乘空宗派别;在其眼里,儒、佛二教殊途同归,本质并无区别;《文心雕龙》的撰成,在写作思路和文学观点上受到了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艺理论体系及其标准是造成风骨概念混乱的根源。“风骨”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现代文艺理论体系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大致来说,“风”指的是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物质;“骨”指的是非常准确地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给传统文学带来强烈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怎样界定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它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会如何,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将因势利导,进一步把握网络文学的流行趋势,使之成为文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刘勰东晋文学与玄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一代十分短祚,东晋文学在诸多文学史书中都少有提及或仅寥寥数页而已,而东晋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不可跨越的阶段,颇有研究探讨之必要。此文重在论述梁代文学批评家刘勰对东晋文学与玄学的看法,主要从《文心雕龙》各篇对东晋作家作品的相关评论,对东晋文坛玄风大盛状况的评价以及为何全书一字不提陶诗三方面进行了逐一阐述,以此管窥刘勰复杂的文论思想以及东晋文学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3.
刘晏是唐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地推进了他的经济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机构的设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及时决策等方面。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又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对我们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14.
赏花、写花是宋代文人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刘克庄的词作中多入以花的意象,不仅仅是其个性情怀的体现,也是社会风尚的展示。同时,刘克庄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花意象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描摹,力求立体表现花的体貌姿态与精神内涵。花意象亦是刘克庄词中重要的寄托对象,通过对花内在气韵的刻画,将自我的家国情怀与身世之感融合于其中,使人格气质与花合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普遍裁定知识是"信念",同时又都因"知识"明显无法从根本上证明感到担忧,因此似乎这样知识就无法成立,这一问题使哲学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成为了哲学的耻辱.我倒认为如果"知识"从根本上被证明了才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因为那样知识就不是"信念"了,知识就同一贯伴随的现象没有差别,即都是"现实"了.人们之所以担心"知识"的成立,是因为人们没有注意到知识的成立归根于主观相对现实的自立、自真,即纯"信",而这就是知识是"信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普遍裁定知识是"信念",同时又都因"知识"明显无法从根本上证明感到担忧,因此似乎这样知识就无法成立,这一问题使哲学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成为了哲学的耻辱。我倒认为如果"知识"从根本上被证明了才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因为那样知识就不是"信念"了,知识就同一贯伴随的现象没有差别,即都是"现实"了。人们之所以担心"知识"的成立,是因为人们没有注意到知识的成立归根于主观相对现实的自立、自真,即纯"信",而这就是知识是"信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跃进是当代著名的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专家,其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整理与考订方面。从作家梦到学者梦、从现代文学到古代文学、从古代文学到古典文献学、从文献研究到理论思索,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刘跃进练就了良好的文学感悟能力。在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研究领域,他不断转换思路诠释文学理念,注重研究方法的突破与转变,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玄学的基本要义便是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它既启迪了中国人“诗意栖居”文明幻美的人生理想,同时也促使新的美学观念的诞生。在其影响下,魏晋士人将这种崇尚自然的人生品位,演绎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使诗文呈现出淡泊超拔、清虚宕逸、自然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19.
论刘克庄的"唐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人们普遍赞美唐诗之时 ,刘克庄洞察到了另外一个事实 :唐诗中大量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唐体”的诗体 ,并且后代大多数诗人都写这种诗体。而这种诗体的出现导致诗歌格局狭小 ,风格塞涩 ,韵味贫乏。为补救这些不足 ,刘克庄主张诗人应作选体古诗 ,或在唐体中充实古体的内核。刘克庄的唐体观的意义在于 ,他首先预见到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曾经广受欢迎的古代文学课程渐被冷落,陷入教学困境。只有对传统古代文学教学实施吐故纳新,如学科交叉,整合传统内容;走向课外,组构知识群落;跳出教材,进行专题研究;组织讨论,扩大交流空间等,才能建构起吸引学生求知的强大磁场,闯出一条古代文学教学的生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