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钺同志著“中国資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一書,是他对中国資本主义关系史研究的一本代表作。书中引述了不少史料来論証中国資本主义关系发生和演变的問題,最后得到的基本結論,認为明清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开始起着本質的变化”,手工业和农业生产已有“資本主义制度及經营方式的存在”。这是“只有由封建生产方式到資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国度或社会才会有的現象”(見該書第91頁)。因此,到鴉片战爭期間,“中国的生产事业”不过是“拖着濃厚的封建尾巴,走上世界历史舞  相似文献   

2.
从“全面发展”转向“素质教育”的演变过程,可见美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长期忽视的根本原因。强化社会美育,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全民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古代意大利的隶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我国关于古代罗马史的著作中使用的“隶农”一词,是拉丁文“colonus”(“科洛努斯”)一词的意译。有些地方译作“科洛尼”,这是从“colonus”的复数形式“coloni”音译的。在古代罗马的历史上,隶农的出现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演变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史料的缺乏和史料的性质(主要是保存在《法理辑要》中的许多法学家的论述和罗马皇帝的一些法令,还有土地丈量员的记载、碑铭等),由于对古代罗马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关于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的瓦解和封建生产方式产生问题的不同理解,迄今在学术界仍然是意见纷纭。在拉丁文中,“colonus”一词是从动词“colere”(耕种,种地)衍生出来的,原意是“农夫”、“耕种土地的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政策的实施,内蒙古地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牲畜作价,户有户养”、“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双权一制”、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使蒙古族地区的社会作出了相应的变迁.蒙古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全方位的变迁.社会变迁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改革开放以来牧民的生产方式变迁比较突出农业化比例增加、传统牧业生产缩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P33)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思想、理论、观点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心态、人们生活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化活动的方式,继而影响着文化的演变路径。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取舍,对异族文化的态度,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及其变迁决定的,其中间环节是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几年过去了,在普教界,素质教育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职教界,素质教育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呼声日高,其进展较普教界为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职教没有“高考指挥棒”,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较大;二是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由专家的理论探讨演变为一种“热门”的口号,职教当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三是职教处于大力发展的初期就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其教育的定位、性质、运行等均处在一种困顿之中,素质教育于是就成了一剂万能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结构都受到挑战,对于"怎么生产知识""生产什么样的知识"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文章对中国大学知识生产方式演变的图景做历时性考察,认为中国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是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语境与知识生产者认知因素的联结。文章立足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探索中国大学的知识生产秩序发生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发现中国大学知识生产文化自信生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素质教育立论依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素质教育与国家教育方针(一)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在现阶段的具体化我国已把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写入《教育法》,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一个热点问题。素质概念也已由原来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演变为集后天获得的品质、素养为一身的概念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就是全面发展教育与片面化教育的对立,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的对立。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把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完成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三、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根据上面所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如此,思想混乱就不会澄清和消除,素质教育的意义就会演变而走向反面,就不能为素质教育正名。我们一贯遵循的教育理论将不能进一步发展,教育方针、政策将不能顺利贯彻,教育改革将受到干扰,特别是偏离了正确的改革目标,也不能与世界潮流汇合。(一)不摒弃这一提法,教育思想混乱的局面将一直继续下去这一提法会造成思想混乱,使得素质教育遭遇困境、成为难题,是必然的。一方面,它的宣传,自然会使人们在思想上不…  相似文献   

12.
“讲解-接受”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讲授法就演变为“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基础练习和技能训练就演变为“题海战”。我们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就必须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催生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智能机器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智能机器对割裂的学科知识进行跨界跨域整合,凭借一维的语言打通和聚合各种形态的知识,知识第一次以“非人”的方式被生产出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观,摒弃知识只能“由人”来生产的理念,树立一种知识必须“为人”而生产的新理念。人类需要发展新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生产方式,为了人的发展、以人的方式生产知识,而不是以机器为目的、以机器的方式生产知识。知识的机器生产模式对人类的知识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对于知识生产机器的驾驭能力要与智能机器的生产能力同步成长。教育中的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人的再生产,智能机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要素将参与到人的再生产流程之中。知识的机器生产作为人的再生产的新隐喻,启示我们从机器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过程中“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体发展,实现了人力资本的“集约化生产”;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了因材施教的“小型化生产”;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彰显了创新精神的“智能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应用生产方式二重性的一般原理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未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出了经典分析。然而,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应用特征描述法。尽管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对于认识中国经济变革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分析方法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没有从终极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改:一是单一公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二是行政化公有制向分权型公有制转变。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变革体现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科层生产组织向多层生产技术和多样生产组织转变,行政命令调节向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转变。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矛盾是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同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和现阶段社会生产方式同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的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必然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不尽适合。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内涵涉及很宽,且内部参数不完整,要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是困难的。模糊理论打破了“是”与“非”的二维逻辑界限,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会有所启发。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对古代这一地区生产方式的概括或许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把“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混为一谈,以为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形态或社会形态就是生产方式,进而把某种生产方式的产生看成就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或新的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生产方式对从业者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并影响到职业教育实习形态的演变。手工生产方式决定了实习的技艺型学徒的基本形态,大量生产方式促进了规范型实习发展,精益生产方式要求职业教育开展多样型实习,而定制生产方式则带来了创新型实习。创新型职业教育实习不同于以技能训练、知识应用为主体的为工作而准备的实习,而是培养具备够用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技术技能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工作岗位上不断钻研、创新,提升个人岗位价值的人才的新型实习。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质的规定性在于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创造剩余价值为生存形式,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为"基因"、内含着竞争性,在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在生产的社会关系方面异质于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从社会横向发展层面看,需要厘清这个生产方式所涉及的两个界限,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形形色色现象或其他生产方式,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具体运行模式,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欧美模式"曾经造成诸多负效应;从社会纵向发展层面看,就要认识到这个生产方式作为"现代生产方式"仍有其历史的生命力,我国应通过倡导新发展理念主动驾驭其积极成果与风险性,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认为促进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世界精神,进而把世界历史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黑格尔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典型,但又是对历史规律性的一种大胆的猜测;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基础,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他创立了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致规律是按五种生产方式更替的,但并不否认某个特殊时代和国家地区有特殊的发展路线;“多线发展”论者认为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单线论,不符合历史实际,世界历史的演进应为二线。“多线发展史观”或称“二线论”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