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军 《文化遗产》2016,(6):137-146
正霍俊萍简介:霍俊萍,1947年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2006年,五音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入选中国首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13岁考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团,拜师学艺于著名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2.
正传承人简介:王玉芳,1942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宜政村,被称为"活在民间的阿诗玛"。2006年,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王玉芳被命名为《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目前惟一健在的《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从小向父母学唱《阿诗玛》,年纪轻轻,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金嗓子"。46岁时,参加了石林彝族自  相似文献   

3.
周仲瑛     
2007年6月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的"中医诊法"项目传承人有两位,一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另一位就是南京中医学院的老院长周仲瑛。周仲瑛,1928年生于江苏如东有名的中医世家,1941~1946年随父周筱斋教授学医,194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8年~1955年开业行医。  相似文献   

4.
日前,陕西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王建领为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代表性传承人。目前,陕北民谚已被文化部办公厅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作为陕北民谚传人,现任陕西省档案局馆长王建领长期以来致力于陕北方言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播,以笔名王六出版有120万字专著《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再版时更名为《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在前言《听陕北话,听见古代》中,他写道:"陕北人不经意间挂在口头上的方言,其实正是生命状态下的古代词汇孑遗,""陕北方言孤岛之沉积岩,不但处处折射出中华文明之发展轨迹,或许还能为我们找到破解中华文化基因之钥匙。"让我们跟随陕北话的雄沉韵趣,走进那方水土,那方人,领略陕北方言之美!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5.
张忠兰 《中国出版》2013,(17):44-47
2009年4月,贵州省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麻山地区苗族的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同年,"亚鲁王"被列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亚鲁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7.
邱冬梅 《传媒》2015,(6):50-51
2015年,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通过公开竞标,连续3年取得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项目《守望》的制作播出权,3年来共拍摄北京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采访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0余位,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近200位,各项目其它传承人300余位,累计拍摄素材近3万分钟.《守望》系列的拍摄播出,实现了“非遗保护”“节目提升”“资料留存”等多个目的,并凸显了《这里是北京》节目坚守品牌价值、传播民族文化的自觉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葛素云(曾任浙江婺剧团主任兼书记,国家二级演员,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代表性继承人,现推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婺剧传承人)  相似文献   

9.
狮艺     
《全国新书目》2023,(3):112-113
<正>本书系统整理了鹤山市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历史、发展、传承等情况进行介绍,并配上相应的图片,使读者对鹤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所在区域:鹤山全境入选信息:2007年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台州市有五个项目入选。它们是台州乱弹、临海的黄沙狮子、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天台的济公传说、天台的“干漆夹苎”技艺。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我们立即与各有关县(市)文广新局联系,向他们征集在申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同时,对相关传承人进行逐一走访,通过采访,做口述录音,以取得第一手真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