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看法。光明老师:今天的我们(指成人:家长与老师),面对孩子朦胧的爱情意识,持什么态度是首先要弄清的——因为你的后续行为都是根据这态度决定的。首先,我们该不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名字是“爱情如歌”的课文,这引起  相似文献   

2.
【按】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建议。
  忧心的家长们:
  我们不仅不该为孩子的情感打封条,还要认真地告诉孩子: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4.
曾经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是反映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平时家长布置孩子多做些练习,孩子就和家长讲条件:家庭作业书写马虎,家长要求重写时,学生不愿意写;自己的学习用品、房间不愿收拾,丢三落四……家长们不约而同地请求老师帮忙多提醒,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作为语文科教师,我也常常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端正,动手及实践能力差。而他们偏偏对自己又特别缺乏认识,以致形成了坏习惯。  相似文献   

5.
来园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苏爱秋 《山东教育》2005,(23):81-81
老师和家长,同样扮演教育孩子的角色,只是老师恐怕要比家长多一份心理负担。因为孩子的危机意识较弱,老师随时担心万一有点儿闪失,如何面对家长?如果家长能体谅老师的这份心,在沟通态度上加以尊重,老师对未来工作也能多一份信心。  相似文献   

7.
材料作文自编自导罗桂根美籍华人吴健雄教授说:“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他的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高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  相似文献   

8.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9.
红颜 《小读者》2013,(1):73-73
家长会后,我们发现常常有4种普遍现象: 1.家长会后,多数家长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要求,甚至用严厉的态度让孩子记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听到的是一样的指责,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让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熟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仪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听老师话……”“上课要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把老师上课讲的记下来……”笔者想,只要是或曾经是学生的人,对类似的这些话都不陌生,甚至非常熟悉。很多家长在与教师交流时也极力表明他们的态度:他们相信老师。在他们眼中,老师对他们的孩子有着不容忽视的管教作用,有着相比家长而言更大的威信,能更好地教导他们的孩子。心理学指出,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个体的主观评价(赞成或否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它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自古以来,我国家长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以崇信占主流。  相似文献   

12.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壮壮尝试赚钱,做着积极的尝试:另一方面他义在这一过程中欺骗了家长和老师。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萌生的经济意识,同时又能引导孩子懂得诚信呢?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住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  相似文献   

14.
刘金英 《小学生》2010,(1):19-19
如果孩子喜欢他们的老师、爱他们的班级,愿意和其他同学、小伙伴交流,愿意在集体中学习,这样的孩子肯定属于很阳光的,是大家比较期待的那种孩子。家长对生活的态度、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看了你们编的《家庭教育》杂志,我有一点想法,不由得写了出来。我很喜欢你们的“家教话题”栏目,但是也有一点不满,上面都是写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不给那些被朦胧爱情所困惑的中学生写一点儿文章呢?现在有许多的中学生都会对异性产生似懂非懂的朦胧好感,却只能闷在心里,不愿跟家长、老师说,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也被这种朦胧的“爱”所困惑。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他跟我同龄,我喜欢他,心里经常想着他,但又不敢向他表白。也有一个男孩子经常给我写情书,我不知该怎么办,又不敢告诉家长、老…  相似文献   

17.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大班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我们与家长沟通,听到家长很多无奈的感叹:“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都不听,一点规矩都没有。”“是呀,现在大了还学会顶嘴了,他比你还有理。”“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哪像我们小时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过去的家长,对老师都非常信任。老百姓中流行的一种做法是,学龄儿童入学,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交给老师,诚恳地说:“老师,我们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都随您!”那时候的老师一般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孩子放学了,家长有事没来接,老师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免费辅导,免费吃饭,都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