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是指20世纪末登上并活跃于电影舞台上的青年导演们。新生代导演的电影是主流、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新生代导演选择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皈依和对电影市场价值的认同。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同时新生代导演电影是对传统电影的扬弃。  相似文献   

2.
陆川导演仅以三部作品面世,却以其独特的影像世界从新生代导演中脱颖而出,以创造新主流电影为理念,进行了具有主观性的电影叙事话语创作,在体制中坚持自我的艺术表达和美学观念,很好将观众和艺术撮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从艺术片的"雕蛋者"向新主流电影的"雕梁者"转变,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完全不一样的个案标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生代导演李玉的电影注重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再现和描摹;既有残酷青春、迷失心灵的呈示,更借助女性生存境遇的描摹,演绎恒久生命漂流的主题,并发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在拍摄“主流艺术电影”的观念指导下,李玉电影在叙事上经历了从事件电影到情绪电影的改变,在影像风格上完成了从凝重单纯到悸动热烈再到安静压抑的变化,强烈的艺术气息贯穿了全部的创作。李玉电影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中国电影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电影观念上,新生代导演视拍电影为一种个人化的艺术创造,将电影定位于由真实影像完成的对于时代的记忆,强调电影的现实性与普泛性意义。在审美追求上,新生代电影着力描写社会底层处于文化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世相,展现当下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努力在平凡生活中挖掘人生的意义,提炼人性的深度。新生代电影还对文化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思考。在艺术创造上,新生代电影形态以日常性、开放性叙事为主要特征;电影风格则从表现风格到纪实风格;体现了本色现实主义与诗意并存的电影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新生代导演电影作品中,传统的父亲形象被重新书写。通过对父亲形象的不同书写策略的解析,着重探讨了这一传统形象的新变。文中指出父亲形象在电影中的表达,与新生代导演的文化立场、创作态度和市场遭遇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蒙 《文教资料》2013,(31):143-145
21世纪以来,台湾涌现出大批青春电影,它们在题材、主题、影像风格等方面都与以往的青春片有所不同.呈现出了新一代青春电影的独特风貌,使20-~90年代末陷入低谷的台湾电影绝处逢生。本文以台湾新生代导演林育贤电影事业的发展为研究主线,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现状、导演群体、类型分布及关学特征。并对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制片体制下,导演林育贤如何寻求生存之道,在遵循当下青春电影共性审美的前提下,如何突破重围、另辟蹊径,探索出的具有自身独特美学意义的影视特征,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市场路线,获得电影艺术层面的升华和影片高票房收益的双赢?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摄影语言技术的革新,林超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并深深影响了众多新锐导演的创作之路。早期林超贤导演的作品深受二十世纪"香港新浪潮"时期电影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其成名的警匪片,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片中蕴藏的思想价值,都能看出残留的时代印记。自2015年《湄公河行动》上映后,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并借助类型片的外衣增加了作品的商业化元素,打破了受众单一的困境,呈现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主流电影"。本文以警匪片、新主流大片为例,通过分析林超贤导演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特点,探究其作品风格的美学嬗变。  相似文献   

8.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银幕色彩斑斓、星光灿烂。“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招收的,学成毕业闯入电影界的新生代导演们,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江浩、何为;……以全然一新的姿色,刮起了一阵电影旋风。这就是至今为人称道的电影新生代——“第五代导演”群体。2.张艺谋,无愧于“第五代导演”的顶尖人物,中国电影的实验先锋。自1987年独立执导《红高粱》以来,张艺谋在国际影坛声名雀起。他先后入围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捧  相似文献   

9.
顾瑜 《文教资料》2012,(32):179-181
公路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较而言,中国公路电影到21世纪初期才逐渐起步,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有了一定的发展。纵观整体环境,中国公路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原因。就国际环境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类型电影对中国类型电影有积累性的影响,在思想上和形式上国际电影形态对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国内的社会形态是中国公路电影在21世纪初才产生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因素,物质基础、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这几个方面都值得研究。再将目光投射到公路电影的导演们身上,他们有着某些共同的特性,有一些导演本身归属新生代或者受新生代的影响,关注内心世界,聚焦小情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是朱洁副教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专著,该书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第二章:"主旋律电影":世纪之交的变奏与交响。第三章:商业电影:引领本土电影时尚潮流。第四章:艺术电影(上):别开生面的个人电影。第五章:艺术电影(中):新主流电影的独特景观。第六章:艺术电影(下):新生代电影创作举隅。第七章:不老的神话: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第八章: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电影来说,第五代导演正在越过他们创作的高峰,第六代导演不得不采取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妥协的姿态,后殖民语境的批评紧守着民族保护主义的立场,好莱坞电影作为强势文化更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之后期待着大举入侵.而在电影市场上,电影票房急遽跌落,电影产量大幅度下降,电影信誉更是出现严重的危机.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电影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更多的问题.而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处境,电影人还是缺少一种猛醒的意识,缺少紧迫感和振奋精神.一些更年轻的导演适时地提出"新主流电影"的口号,但似乎还没有更具说服力的作品来为中国电影的重新崛起开路.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陈彤 《华章》2013,(12)
中国国产电视剧和华语电影的年产量近几年高歌猛进,电视导演作为电视剧的灵魂人物对一部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来发掘导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独特的定位.此外,针对电视剧导演和电影导演在对作品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上的研究,做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视电影为一类艺术,还是一类娱乐形式,取决于导演对电影功能、属性等的认识,而此类认识多与艺术家的创作道路和观念形成有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至今,黄建新、冯小刚两位导演在其电影观念的形成中分别表现为更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和更注重电影的娱乐性,同时,在他们的电影观念中又从元素的角度给予娱乐和艺术以包容,从而促成两位导演不同电影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导向与新中国电影的传统教育分属于不同的价值导向,这令当前中国导演的创作有些无所适从。中国电影圈中的大腕级导演张艺谋在当前电影创作中的表现,折射了当前中国电影导演的创作处境,他的《金陵十三钗》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尽管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非水火不相容,但电影却未提供一种有效的创作经验,观众从电影中找不到导演的艺术立场。  相似文献   

16.
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特吕弗和阿斯特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响中国改编电影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电影评论界开始更加关注导演的改编影片的艺术个性表达以及艺术技巧创新,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拍摄的许多作品中也能发现作者电影的特征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也推动了作者电影理论对中国导演的巨大影响力,本文从其改编影片赵氏孤儿为切入结合陈凯歌其他作品来研究其对作者电影探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新生代电影的重量级导演,贾樟柯的名字随着其作品的影响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长期徘徊后,2004年,贾樟柯最终回归体制。可以说,体制外的创作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实践了他的艺术追求。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他体制外创作时期的作品在电影叙事上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导演顾长卫的电影《立春》放映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并取得可观的票房收入。电影中表现的身处世俗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地震撼着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并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与商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作者电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追求的是电影艺术和创新,要求导演忝为影片的中心."作者电影"也称为"作家电影",和作为批评理论的作者论有相同之处.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身体力行地倡导了"作者电影",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电影艺术的追求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思远 《文教资料》2013,(32):105-108
新生代导演娄烨的作品一直饱受争议。他的作品题材几乎都以爱情为主线,青春为载体,风格鲜明,但最为突出的是,他的电影中饱含了人性对自由的追求这一主题。本文通过探讨娄烨多部作品,主要分析电影中自由主义精神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