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杜玫 《新闻世界》2009,(2):57-58
“所谓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刘书芳 《东南传播》2014,(8):158-159
《新闻联播》一向被推崇为梦的世界、向往的生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话语呈现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力话语、知识精英话语、大众日常话语方面。本文以《新闻联播》中的灾难报道为样本,对其进行话语分析,呈现出《新闻联播》在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态度。  相似文献   

4.
彭州市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山区和丘陵乡镇受地震影响巨大,破坏严重,平坝和城区受到了妥善存放。为了加强灾后档案的保护和收集地震灾情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有关资料,市档案局还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档案保护和收集抗震救灾历史信息资料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5.
由央视七频道军事节目中心制作的《军事报道》栏目在历年两会及国庆60周年庆典报道的成功经验上,继续加大力度、拓宽视野,并积极尝试,运用全新的报道理念及传播模式对今年全国两会进行了及时、专业、集中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略论灾难报道中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传媒》2000,(4)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其做出了全面、广泛、迅速的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地震直播时间之长创下直播报道时间之最,其投入人力、物力也为创近年来直播报道的新高。可以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四川石油报把报道抗震救灾作为打造高端信息平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视野、大手笔、大力度,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主旋律,以正确舆论疏导情绪、稳定人心、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展示出了石油企业报的作用和作为。  相似文献   

9.
孙瑛 《传媒》2015,(3):60-61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周播的、深度报道国内外一周热点大事的解析型新闻评论节目,将过去七天观众最关心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浓缩在45分钟的节目里,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一周大事,更是同观众站在一个高度、选取一定的视角来审视过去的一周.“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这成为该节目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媒体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有专家学者说,中国这次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学者说这将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汶川大地震相对于以往的灾难报道有哪些新特点,这次新闻报道对于以后灾难报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已经开始探究,本文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此次地震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全面,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众多媒体中,<南方周末>仍沿袭"深度"的报道特质,并在强大的关怀情绪下给受众以理性的思考,这是十分难得的.现对<南方周末>5月15日号外和22日两期的整合报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此次地震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内容之全面,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众多媒体中,《南方周末》仍沿袭“深度”的报道特质,并在强大的关怀情绪下给受众以理性的思考,这是十分难得的,现对《南方周末》5月15日号外和22日两期的整合报道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陈雨璇 《东南传播》2012,(9):130-132
本文以《大公报》对清末两次灾难新闻的报道为中心,从新闻学的视角,对其内容、形式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进而探究《大公报》在清末灾难新闻报道方面的特点,以期窥见近代传媒在特殊时期担当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年初的大雪灾,使在常态下维持正常报道的新闻媒体经受了一番严峻的考验和历练。回顾传媒在此次灾难报道中的不俗表现,中央和地方各级媒体、平面与立体各种形式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处在抗灾中心之一的广东传媒更是一马当先.战功赫赫。此处试析《南方都市报》(下文简称“南都”)在雪灾报道中的视角选择。  相似文献   

15.
灾难报道中传播主体的情感介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5·12"大地震的相关报道中,传播主体情感的介入,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在特定的报道情境下,传播中的情感因素体现着人类本质与人类普世价值,而传播中个人体验与共同体验的结合,则强化了传播效果,起到促进社会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事实证明,与固有的观念相反,在一定条件限定下,传播中的情感介入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法律的日益完善,一些法制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仅以央视为例,就开播了包括《道德与法》、《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等诸多类型的法制节目。然而法制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法制节目收视率日趋下降。我国大概有200多个电视法制类的相关栏目,相关数据显示,其中有9个是播放法制类节目的频道。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为例,分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夏露 《新闻世界》2009,(12):64-65
本文从人物选择、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几方面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北京最帅交警”报道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媒体的灾难报道不仅具有传播信息、提供知识、舆论监督的传统功能,还具有心理抚慰功能。随着救灾工作的进展,灾难报道可以在三个阶段发挥其心理抚慰功能:初期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透明、及时和全面,借以消除受众因信息缺失所导致的恐慌情绪;中期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安抚人心,构建心理援助和支持的平台;后期主要体现在对灾难的反思与心理重建,弘扬坚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韩彪 《新闻实践》2004,(4):18-20
中央电视台2004年“两会”宣传报道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就是,将会议期间的《新闻联播》全都控制在了原定时长的30分钟,充分尊重了亿万观众长年养成的收视习惯和作息规律,也极大地方便了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的转播,方便了 随后各省电视台自身“两会”节目的安排,有效地提升了“两会”整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