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文字报道之所以易于引起新闻侵权纠纷,可能与诸多环节有关,如主动或被动消息来源提供不完全客观信息甚或虚假信息,记者调查采访不扎实、不深入、不全面,编辑编发稿件把关不严等,都有可能为侵权行为产生累积条件.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把原始新闻素材转换成文字作品的新闻写作,即将客观发生的事实或现象用有主观倾向性的语言和特定叙事方式固定下来,难免会出现“复制”、“再现”走样的情况.“七分采,三分写”,这固然说明了前期素材采访的重要性,但“三分写”同样重要,在取得新闻素材后,对相同素材的不同写作表达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新闻写作除了直接影响到稿件的质量和可读性外,有时可能还会牵涉到新闻侵权方面的法律问题.就避免或减少新闻报道侵权的策略而言,如何进行规范的新闻写作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业务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斌 《采.写.编》2021,(11):143-144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工作呈现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及其优化路径做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工作产生的变化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推进新闻写作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3.
勿轻易言“最”今年九月十日是全国解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各报台发表了不少文章,宣传尊师重教。在这些文章中,几乎都有这样一个提法:“教师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但不应该说它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所从事的职业都是光荣的,都是受人尊重的。就象我们常常宣传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如果“教师是最  相似文献   

4.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6.
什么是错觉?它有什么特性?它在新闻写作中有什么作用?认真研究切实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实现新闻立体化,是有意义的。错觉也是一种知觉。知觉是人的大脑两半球对具有某些统一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凡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知觉,就叫作错觉。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或现象,而不是事物的或现象的个别特性。第二,在知觉过程中,以往的经验起着很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7.
新闻俗套语言“集锦”随意翻阅几张报纸,以下类型结构的语句比比皆是,多如牛毛: 第一类: “通过……增长了……提高了……促进了……”; “通过……活动,提高了……觉悟,坚定了……信念,发挥了……作用;”“重视了……,狠抓了……,推动了……;”“引导……摆问题,查原因,订措施,堵漏洞;”  相似文献   

8.
不要让“严肃处理”贬值新华社8月22日发的“辽阳市查处一起重大经济案件”一稿(见《人民日报》8月23日一版)导语说:“辽宁省纪委会同有关部门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在沈、大公路改建扩建工程中私分和挥霍国家资金二十二万多元的重大经济案件,并作了严肃处理。”细看全文,才知所谓“严肃处理”,只是作了党纪、政纪处理而已。对于这样一件明显触犯刑律的案件,当事人一个也未予起诉,能说是严肃处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是学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含义是指在诗歌艺术中通过可视、可闻、可感的物象或事象的巧妙组合,表达出某种特定意念,从而让读体味出言外的语言形象。意象的最大特点是主观心灵性,它不是纯客观物象、事象的实录、模拟,而是情感的载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其最大特点是客观真实性,它恰好是对客观物象、事象的忠实记录与呈现。意象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单纯表现丰富,通过有限表现无限。说具体一点,意象就是“言不能尽”的“意”与“立象以尽意”的“象”的有机统一体。这里的“意”的特点在于“言不能尽”,它要包括“意”、“情”、“理”等无法直接描述的东西,而“象”的特点则在于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  相似文献   

10.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1.
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哲理新闻是指对反映某一宇宙和人生原理的事实的报道,是一种寓文学性、理论性于事实的多功能的新闻品种。人们对哲理新闻的接受,可强化自身的思想素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哲理新闻与哲理本身一样,不是抽象的,是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形象而具体地表现的。实践表明,哲理新闻是一种大有可为的新闻品种,可以集新闻的新闻价值和思想价值于一体。能引导人们透过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加深时事物本质的认识、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喜闻乐  相似文献   

12.
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之类。应用到新闻中,则指在采编过程中随意记录下来的具有新鲜内容的短文。近几年,手记巳被众多的新闻传媒采用。 《人民日报》1995年九十月份推出的一组“信手拈来谈变化”的稿件便是较出色的手记。人民日报华东版在一段时期则专门开辟了“稳身人手记”的专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的几家报纸在1995年两会召开期间也都既采用了“手记”的形式进行报道。 既然手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存在,它也就拥有自身的采写规律。从体裁上来看,它不同于见  相似文献   

13.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新闻文体。有着其它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一为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面俱到”的介…  相似文献   

14.
问:你在《新闻写作概要》一书中,说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四条,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和新闻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而《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却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真、新、快、短、实”这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说法不一样?答:我过去在新闻教学中大多讲《概要》一书中列的四条。前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有些议论,有的人认为新闻只是提供情况,沟通信息,不要多讲思想性;多讲思想性也容易带来在新闻中堆砌政治术语以至于空话大话等弊病。这种看法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5.
谈“文”还须及“语”谈文章的好坏,还须顾及用语的优劣,对新闻报道来说,也不能例外。《突破老套的会议新闻》(《新闻业务》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作者在评介该“文”之美时,却矢口不谈其“语”之病,因而,就难以令人完全信服,以至还产生了一些副作用。试摘一节为例,以说明之。这篇稿件的导语就颇具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刊物《人民文学》今天下午在庆祝创刊三十五周年时,既畅谈成绩,又把它在三个时期所经历的曲折与失误,公诸于众。主编王蒙说:‘我们只想说明,国运兴,文运也兴。刊物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导语,角度新颖,打破了公式化的框框。它抓住了王蒙讲话中的重要一  相似文献   

16.
于涛 《新闻传播》2010,(4):91-91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被提出并运用,必然对传统新闻有一定的颠覆。在此,本人仅就民生新闻的写作和大家做一交流。民生新闻的写作与传统新闻有何不同民生新闻在理念上更加关注民生,通俗一点说,  相似文献   

17.
王式林 《新闻窗》2011,(1):92-93
社会新闻.是指对那些体现人们伦理道德关系的社会风气、社会风貌、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以及各种奇闻轶事的报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相比,更具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育人情味。总之一句话,  相似文献   

18.
新闻背景不是消息中的背景材料,而是一种依附于某一消息而对消息中不能细述的有关事实材料单独加以回顾、说明和注释的报道。 按我们匀惯上的理解,背景是消息的组成部分,是衬托消息主体的材料。为什么我们又要将背景作为新闻背景从消息中脱胎出来?消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被烙上信息化的印记,加上受众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写新闻特写,我们必须熟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掌握写作要领,特别要注意下面几点。善于抓住特点。特写特写,这个“特”字颇为重要。特者,特殊、特征、特点也。对于客观事物,无论事件、人物,还是旅途、战争等等,都得敏锐地抓住其特点。穆铁柱的特点是什么?高。身高二米二  相似文献   

20.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通讯类的新闻文体,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