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一次活动上举杯.瑞典皇家科学院当日宣布,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诺贝尔奖为载体的习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  相似文献   

2.
柴勇 《广东教育》2009,(12):69-72
2009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3人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中约纳特是自1964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以“诺贝尔奖”为载体的习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陌生度高,落点低。解答时学生常常被“新”的信息所迷惑,因而只有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充分挖掘隐含信息,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现将近几十年出现的“诺贝尔奖”试题及相关信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01年,荷兰科学家范特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诺贝尔化学奖。穿越110年历史风雨,诺贝尔化学奖串联着化学学科发展的脉络,一路见证化学的奇迹行走至今。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随后以色列工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谢赫特曼以“天崩地裂”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1,(21):27-28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  相似文献   

6.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发现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及理查德·施罗克.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  相似文献   

7.
一、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人们常说,少做表面文章.不过,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却在表面化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表面文章.他不仅开创了表面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准晶体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包括它的结构与性质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应用,以及这一发现的科学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数学小灵通》2013,(Z2):23
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研员及教师试卷命题的能力,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作者给予重点培养,数学小灵通杂志社继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试卷命题大赛"活动后,于今年举办第二届"试卷命题大赛"活动。具体活动规则如下:1.活动时间: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化学年"也成为"物理年""天文年"和"生物多样性年"之后又一个联合国学术主题年.2011年适值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诺贝尔化学奖时,美国加州尚未天亮。当钱永健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祝贺电话,确认自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显得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以色列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三位科学家采用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技术,标识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这不仅画出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研员及教师试卷命题的能力,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作者给予重点培养,数学小灵通杂志社继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试卷命题大赛"活动后,于今年举办第二届"试卷命题大赛"活动。具体活动规则如下:1.活动时间: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2.活动奖项、名额、奖金和奖品设置:(1)一等奖:六名,低、中、高年级各两名,各奖奖金300元: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例题1 1982年,谢赫特曼在进行"衍射  相似文献   

15.
周云龙 《生活教育》2011,(11):27-28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不同时期科技进步、重大理论的扛鼎之作,100多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近代化学史的精华和浓缩。化学课程理论、概念、反应众多,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授知识与有关诺贝尔奖有机结合,犹如"催化剂"加速和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很好的"化学效应"。同时,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自然科学哲学思想,辩证地看待诺贝尔奖得主的品格性情,也许会很好地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这对于学生立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正确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辩证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小灵通》2011,(6):20-20
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研员及教师试卷命题的能力,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作者给予重点培养,数学小灵通杂志社特举办首届“试卷命题大赛”活动。具体活动规则如下:1.活动时间:2011年6月1日-2011年8月31日  相似文献   

18.
泽维尔与“飞秒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具有埃及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H .Zewail) ,因为他的研究成果使“运用激光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泽维尔 1 946年出生在埃及并在那里长大 ,他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 974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两年后 ,他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工作至今 ,在该校同时任物理教授和化学教授。泽维尔的研究领域被称为“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的过渡态”。他在这一领域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 ,开创了“…  相似文献   

19.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发现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及理查德·施罗克.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三位科学家将分享这一奖金.  相似文献   

20.
王国军 《少年月刊》2012,(Z1):20-22
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一则有关尼埃尔·谢赫特曼的公告,震撼和激励了全球数以万计的民众。他曾于1982年发现准晶体,但却不幸地被斥"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受尽了各种嘲笑和屈辱。但他从没放弃,默默地坚持着,最终成功问鼎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