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想的风筝》是人教版第10册新入选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全文以“风筝”为线索,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充满深情地回忆了曾经教过自己,并已年过50、身体残疾的刘老师。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抒发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阅读这篇课文,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教学时,可以用阅读提示中的方法,质疑问难,然后带着各自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大家讨…  相似文献   

2.
一节好的课,就如放风筝一般,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扶摇直上,不断领略前行的风景。近日,聆听了学校李老师执教的这节《理想的风筝》,我感受到了李老师高超的"放飞"水平。《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思亲念远诗     
备考提示思亲念远诗主要表达的是客居异乡的游子的羁旅飘零之感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表达家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思亲念远多缘于触景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作品中,思念送别题材的诗词特别多,这些诗词的结尾往往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有的在结尾刻画不堪思念之苦、离别之痛的形象;有的在结尾祝愿对方、安慰对方或愿对方不辜负相思;有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情景,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断人肝肠的离别;有的在结尾大胆想象,把离别思念之愁、之苦、之痛写得形象可感;有的在结尾用特定动作表达思念之情,离别之意。本文将对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思念送别诗的结尾作一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5.
《神州学人》2009,(11):5-15
“我们对祖国的感情是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鱼儿对水的依恋之情,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之情……”在祖国母亲60华诞之际,海外学子们流露出了内心的真情。  相似文献   

6.
《故乡》写的是鲁迅回故乡搬家之事。从文字的表层看,鲁迅对故乡没有多少依依惜别之情,反倒是充满失望之情,可是,从文字的背后看,鲁迅对故乡又是依依不舍,充满思念之情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鲁迅表面上想通过对故乡的失望来"忘却"故乡,减轻思乡之痛,而在内心深处却又深深地"怀念"故乡。吊诡的是,鲁迅对故乡的文字表层的失望之情与文字背后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对故乡的景物的描写以及对闰土、杨二嫂的描述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那条胡同》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是“我”对远在异乡的爸妈的无限思念之情。实事求是地说,在真实的生活中,这种思念其实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但是写文章,为了将这种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集中,更加突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就需要将这种思念之情作一个提炼。这里所说的“提炼”,是指在众多的生活材料中通过对比、筛选,找出最有代表性的,能够集中反映文章中心的材料。那么,作为一种情感,如何提炼呢?比较好的做法是,你得找到一个最能寄托你这种情感的特殊地方或者特殊时间,或者某种特殊的方式。这篇文章就是用那条胡同作…  相似文献   

8.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3,(2):14-14,21-22
2002年12月初,初航在一份自述材料中表达了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之情。材料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出直通心灵,见真性情的特征。他着重于传统诗教的伦理功能,诗歌中表现出对亲人强烈的爱怜之情,常含对友人真挚的勉励、眷念之情。他宦海沉浮,远涉重洋,诗歌中表现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艺术手法,叫“对面著笔”,又称“反客为主”——把客体(对方)当主体描写。诗人在抒写思乡怀人之情时,不说或不仅仅说自己怎样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怎样思念自己,借助想象,对家人进行描写,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切。这种手法,古人称为“对面著笔”。具体摘取几例分析,以解读者之惑。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超越世俗的倾向,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终指向的是属于现实人生的思念之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间情感的执着相互交织,形成了《沉著》品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托物寓情的写法,有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江水,有的寄情于大雁……冰心以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匠心独运,妙处有三:  相似文献   

13.
早期五言古诗中关于描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高出于同时代其他题材的作品,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早期五言古诗中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质多量高的社会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游学、游宦风气所致。东汉末年游学、游宦者数量大幅增加,游子的艰辛使这些士人倍发思念远在千万里的亲人,加之这些“游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选择了这种富有浓重感情味的题材,表达了这千古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托物寓情的写法,有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江水,有的寄情于大雁……冰心以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匠心独运,妙处有三:  相似文献   

15.
一、课文悟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开始就把情景设置在离散后,抒写了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绵长无助的思念之情。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唧唧的织机声,在苦恋的心灵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响;清清的银河水,不但未能稀释刻骨的相思,反而使情倍增、愁叠加。一水之隔,相视而不得语,这种可望不可即难道不是比远而未见更为难受吗?越是强调相隔之近,就越能见出织女的哀怨之深。《白马篇》年少爱追梦。《白马篇》展示了诗人的军人梦。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独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通篇不见思字,却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呢?这应是我们教学这首诗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写记叙文,有时写到对师长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常常爱直抒胸臆,也就是从自身写思念对方的表现,若一味用这种写法,文章就显得缺少变化。如果换个角度来写,不只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且还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就是说,以人衬己,这样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唐朝诗人王维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到:“独在  相似文献   

18.
这篇透着浓浓思念之情的文章,表达了学生在老师赴京学习的10天中对老师的想念,也是学生送给老师的最真挚、最感人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正>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小说、一般记叙文等,绝大多数是情理俱佳之作,这些作品中的描写、叙述句充满浓郁的趣味,阅读时要细细品味,从具体形象中体会人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情趣。情,有思念之柔情、慷慨之豪情、婉讽之谐情、愤怒之激情……这些情在文章中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对写法"被古代诗人用得尤为频繁。抒情主人公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想象,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对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