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我国地域文学研究的推进,绝大多数省份都有了自己的地域文学史,甚至有的省份内部的县市也有了自己的地域文学史。对于文化大省的安徽来说,这一工作落在了其他省份的后边。地域文学史的编写不但可以促进安徽省地城文学研究的进程,而且对于省内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及特色化教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先后编撰出版或修订出版了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等数部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通用教材。这些文学史著作,广泛吸纳了二三十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体例严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它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铸就了今天文学史研究、文学史著作编撰的辉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的话语系统经历了由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到西方话语的过程。运用这两套话语所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虽贡献显著,但教训也深刻。这两套话语系统各自的特殊性既赋予所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不同的时代面貌与学术风格,也导致了各自明显的偏颇。要矫正这些偏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中国现代文学的本体规定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它自身所包含的中西知识的内容,采取西方话语与民族话语相结合的方法来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4.
《文学评论》杂志社和海南师范学院于2 0 0 0年 3月 2 1日至 2 5日在海口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讨会。全国 3 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 5 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会议气氛自由热烈。在这种自由探讨、相互切磋的学术氛围里 ,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和观点 ,这必将对新世纪的文学史编撰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会为 2 0世纪文学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一 回顾与反思现代文学史的编撰工作有 5 0多年了 ,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尤其是在 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口号之后 ,文学史写作出现了繁盛…  相似文献   

5.
吴秀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生态场》是他多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总结,它既有立足学科前沿的问题意识和高屋建瓴的理性剖析.又有自成一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和编撰的经验心得.更有借鉴中外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实践以及相关的生态批评理论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格局的探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部成熟的文学史会发现被历史和时代文化语境所遮蔽和淹没的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发掘出更多有文学历史价值的史料。而文学史的编撰是以文学史观念为逻辑前提,不同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不同样态的文学史出现。因此要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新时期文学史的编撰就应当在一种宏阔的大文学史观的指导下尽量还原当时文学的历史原始形态,才能构建出现代而客观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编撰工作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迄今为止 ,影响较大、集中代表了学术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 ,当属《浮出历史地表》和《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两部史著均具有开创性 ,同时也都存在局限和缺憾。今后在撰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时 ,当注意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二是研究方法的开放与包容。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杂志社与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讨会”于 2000年 3月 20 0~ 25日在海南师范学院召开。大会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界众多学术精英,杨义、黄维梁。王富仁、黄修己、陈思和、董健、朱栋霖、凌宇等70余人出席了盛会。大会就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方面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将在《文学评论》和本刊陆续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小林  相似文献   

9.
勃兰兑斯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比较视域,穿越于英、法、德三国文学之间,力图对19世纪上半叶西欧文学的演变进行一番追迹。因此,《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迥异于一般国别文学史著作,是一部比较欧洲文学史。尽管当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完全确立,"比较"却是他进行评述各国文学时自觉采用的方法。他运用了后来所称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昭示了"比较文学"批评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所在,对当今"外国文学史"编撰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疆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现代新疆文学研究也走过了发生、发展、繁荣的历程,并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作家创作综论、作品赏析、新疆文学整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广阔的掘进空间,如对新疆文学的地域特色可作进一步探究,对新疆文学的民族特色可做多角度分析,也可拓展更开阔的性别研究视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国家的历史,同时也包含乡土历史。本文以河北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地域特色,把乡土概念引入教学实践,扩充了乡土性文学史料,巩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学。然而,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均是以汉民族文学为本位书写,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基本特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中,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编撰理念出发,并不断深化教材内容;适当突出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平衡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发掘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性,弱化“汉民族中心主义”的文学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学术资料的整理与搜集。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撰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论者从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本体论出发,指出外国文学史编撰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其一,树立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学史观,用变动的阐释观念来建构外国文学发展史;其二,外国文学史教材要凸现人文精神,促进中国人学的进步;其三,外国文学史编写要加强教材传承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构《重庆文学史》的研讨,于今年第一期与读者见面以来反响热烈。尽管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我们认为正是这种各抒己见的可喜局面使我们感到了一种浓浓的学术气氛,也正是这种不同意见的切磋才有利于引发思考向广处和深处拓展与开掘。建构一部文学史,特别是地域文学史,绝非易事。因为地域文学史首先是真正意义的文学史,然后是“地域性”的文学史,大凡一般文学史所碰到的难题都会碰到,然后还要碰到特殊的、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学流变中的问题。文学是文化的一部份。一定地域的文学生长于一定地域的文化土壤之上,又反转过来表现这…  相似文献   

15.
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近30年来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但目前国内通用的几种主要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对某些重要内容有所忽略,在体例安排上有一种“宏大叙事”的倾向,未能充分注意在“史”的链条中考察文学的发展过程,一些提法也值得推敲。进一步更新观念,突破旧有的习惯性书写模式,系统地探索文学的演变过程和规律,编写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发展史。是当前学界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桂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内容之一。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以壮族文学史研究为著,其重民族性研究、重理论总结、重田野调查、重第一手资料、重全方位研究、重触类旁通开拓新领域等成功经验,值得桂学研究的诸学科借鉴;而其由具体现象如文学作品入手研究本地域民族的民族性,更是桂学研究的宗旨之一;其对本地域文化、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研究,这也是广大桂学研究者所共有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在70年的时间里已完成了80部之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无可推卸地成为了文学史编撰的先导与模本,既是对前一段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该书在强调时效性的同时兼容了"人本"、"激情"等学科化特色;确立了文学史的体制化和话语权威;提供了新时期之后文学重评的标准;也留给我们一些文学史写作所面临的当下时势与学术主流之间的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汉语外国文学史中拜伦和雪莱的地位跌宕起伏,从三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史中可以看到其编写大致经历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向最初的编写理念的复归——从讲述方式的复归,到回避神性的复归,再到文学性的复归。所有这些复归都指向循环的核心——人性的复归。人性的复归是汉语外国文学史编写的重大进步和发展方向,它能够更好地还原文学史本来的真相,也将给其编撰提供一种更加可信、客观、理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诗情浓郁的重庆来说,缺乏一部诗歌史来进行总结是非常可惜的.2004年6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由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吕进先生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全书52万余字,700余页,研究、论证与编写历时两年有余.这是一项开全国地方文学史大规模研究、编撰先河的重大学术成果,不但填补了重庆文化建设的一项空白,而且必将对全国文学史的研究,尤其是各地方文学史的编撰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甚至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当代文化建设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