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需要进行合适的角色转换。记者如果能抓住采访对象的角色特征,分析各种角色的不同言语特征及心理,并在采访中灵活应用,无疑将对采访大有裨益。本文主要探讨了记者进行社会角色转换在采访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记者进行角色转换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诺贝尔奖组委会电话采访时,在自己众多的作品中推荐的是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读过这部作品的人自然会联想到美国作家福克纳和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确,这既是一部对中国古典神怪小说继承的作品,又是一部魔幻当代史,但它更是一部借鉴了国外魔幻现主义的中国式长篇历史小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借鉴与创新。笔者将从叙事方式、结构形式、语言特点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采访权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不可或缺的权利,它与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表达自由等直接关联。明晰采访权的涵义与法性质,既有助于对采访权的有效规制,也有助于对记者采访活动的保护和救济。在分析比较关于采访权法性质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采访权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利,并且具有多个层面的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作为一部伟大的著作,之所以能魅力永存,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要归功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造。燕青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名,具有梁山好汉的气质和独立的人物形象特征,本文试从燕青与招安一事的关联入手,分析燕青的具体人物形象,以显示其在《水浒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理解好、处理好“情感”与“技巧”的关系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为艺术为爱情》这首咏叹调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扎实的演唱技巧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情感抒发,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促使技巧更好地发挥从而打动欣赏者。二者结合,才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和概括了中国新闻媒体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宣传报道中的常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策略:1)北京冬奥组委要统筹协调面向新闻媒体记者的服务工作;制定应对突发负面新闻舆情事件的宣传工作预案;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形象。2)宣传报道北京冬奥会的记者要掌握一定的冰雪运动技能知识,扎实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灵活运用采访技巧,全面了解北京冬奥会设置的冰雪运动项目,采写的新闻作品要及时甚至即时发布;电视台记者在现场与新闻直播间连线对话时要增强镜头意识,要善于研究和改进摄录设备。3)北京冬奥会赛事解说员要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北京冬奥会赛事的相关信息;要对冬奥会项目比赛规则与裁判常用判罚术语的英文字母代码及其含义了如指掌;解说与评论宜客观与公正;不要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词汇和敏感性词汇。4)中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北京冬奥会的内容中不宜对比赛结果作经验性判断,要传播人文关怀;中国新闻媒体既要平衡国内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的新闻报道量,又要平衡赛场内新闻和赛场外新闻的宣传报道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尤其是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采访对象反映受到记者打扰的现象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有新闻工作者说是工作需要,有媒体同行认为是方法不当,也有人指责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效果不顾民众切身感受。那么,这一现象因何出现,受访者的不满情绪有没有办法解决呢?笔者认为,除了工作方法和处事原则,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试着从记者的修养入手。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记者带着若干关注的大大小小的教育问题,前往武汉市教育局,对刚刚从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归来的周洪宇教授进行采访。正赶上他忙,一时采访难以进行。为了不让记者失望,周教授建议记者上人民网查看他做客“强国论坛”接受采访及与网友交流的数次报道。网上内容颇丰,记者围绕教育问题作了一番整理,于是有了这篇“答问录”。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周洪宇,我们在“答问录”之前先对他作点简介。周洪宇,1958年1月生于武汉,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系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2年先后获该校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艾米勃朗特和曹禺是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是二者的代表性作品《呼啸山庄》和《原野》,在复仇主题和灵魂之爱这两个主题的探索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剖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性演变过程,旨在揭示人性美这个主题在两部作品中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氓》与鲁迅的小说《伤逝》都是对爱情婚姻悲剧的吟唱。文章从这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探求出产生悲剧的相似背景——新旧道德的转型期,同时阐述了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2.
周庆宝 《阅读》2012,(10):47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与别人交流时,Yes一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但你知道吗,由于它后面标点的不同,语调的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玄机吧!一、当Yes后面是逗号时,表示听话的人对问话的人所问的内容持肯定态度,意为"是的",读降调。例如:  相似文献   

13.
《变形记》与《生死疲劳》是"变形"母题特征很明显的两部小说。其呈现变形母题的方式很相似,作品中主人公都异化成动物,变形形象都具有人性与动物性相交织的特征,且在结构方式上都呈现出整体变形与细节真实的特征。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中西文化的差异,两部作品在主题阐释、风格面貌上更多的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传媒工具,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舆论导向作用。其中,电视采访是一项基础工作。采访,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要求,自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这是一个特殊的调查研究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进行大众传播。采访完成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一档节目的成败。而提问又是采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问艺术的高低,又决定着采访的质量。但是如何提问,关键在于提问者是否有一种敬畏之心。首先是敬畏,“恭者不侮”,对被访者的尊重是采访成功的基础,提问也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效果,产生良好的新闻效应。尊重,并不仅仅只是指言语态度的谦恭,而是指行为上的自觉与充分准备。对于采访对象,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认真收集采访对象的信息资料,提问才能游刃有余。尤其是面对著名人物,绝不能轻率上阵。看看那些成功的采访,无不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杨澜采访易中天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比如易中天说拿自己书里提到的严嵩举个例子,杨澜拿起这本书说“你在书中结尾还是替严嵩叫了一声屈,皇帝不对,何苦都赖我呢”。显然她读了易中天的书。这种提问显示出杨澜是和他探讨的意思。没有阅读和思考,没有尊重和敬畏,何来的探讨与交流,访谈的成...  相似文献   

15.
首因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种心理效应,它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成败。记者可以从仪表、举止和开场交谈三个方面着手,给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迅速打开采访局面。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张恨水创作末期的《记者外传》在题材上却十分接近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二者均描绘了一位皖籍杨姓少年于20世纪20年代到北京做记者的所见所闻。《春明外史》是青年张恨水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记者外传》则是暮年张恨水的严肃回瞰。不同创作阶段对同一题材的书写勾连起张恨水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将《记者外传》与《春明外史》对读,希图在互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两部小说不易察觉的隐微之处,并藉此为理解张恨水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开拓一条新的通路。  相似文献   

17.
刘燕敏 《阅读》2008,(7):20-20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去采访林肯,他们有这么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8.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进行细致的观察,而对采访对象身体语言的解读是其中不可忽略的环节。本文指出了身体语言在表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身体语言在反映采访对象的态度、情绪和性格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个人风格,它是记者写作个性在自己作品中的具体体现.风格的形成具有三个标志:即独特性、稳定性和公认性.一个记者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须扬长避短,长期磨练和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