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话约访海霞,她开口便“抱怨”:《新体育》是不是把我忘了,怎么总在上面看不到我的名字呀? 接着是笑,那声音带着胸腔共鸣,像从高音喇叭里发出来的。 笔者反问,这么说,你常读《新体育》了? 海霞音量调得更大:不信吗?不信我就给您背一段…… 真爽!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听人说过,怀孕是一个 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现在我就被这种幸福包围着。怀孕了又能参加棋赛,真是既幸福又满足。周围不断有人问我感受怎么样,包括《新体育》杂志也有读者来信对我提出了这种问题,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感觉真的好极了。 1997年12月,我怀孕了。连我自己都吃惊,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先生苏红当然更蒙在鼓里。这事讲起来挺神的,是我婆婆告诉我的,她远在西安,几年来我们并没有见过面!一次她打电话时对我说,“你可能怀孕了。”我问:“为什么呢?”我婆婆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怀孕了。几天后我到医院检查去了,果然!至今我都觉得这件事情挺不可思议,她的感觉怎么那么灵验呢?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11日,我和妈妈从巴黎飞到北京,回国准备参加奥运会足球外围赛.在一腔回家的喜悦中,我接受了我的好朋友《新体育》杂志给我的一份新工作——出任这本杂志近50年历史以来的第一位“形象大使”.说起来“形象大使”可真是个新鲜事物,至少这是我头一次接触.以前我曾听说过一些名人被企业请去当形象代表,大体是因为他们的形象和品格能代表企业或产品的某些特征,能为企业和企业的产品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回我被《新体育》聘为他们杂志的首任“形象大使”,我想大概是他们认为我健康快乐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他们杂志的一些特色吧!  相似文献   

4.
不知为了什么,在这些日子里,身边总有那么多不快乐的球迷朋友。在他们眼中,我们的足球似乎就是假球、黑哨、失败和绝望的代名词。作为千千万万中国球迷中的一个,我想问一句:“难道足球真的不能让我们快乐起来吗?”每当我谈出一些“足球游戏论”的观点时,经常被球友们抢白得无地自容。在许多球迷眼里,似乎足球真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真的代表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历数中国足球几十年的悲壮家史,无不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可我不这么想,我也是个痴心不改的球迷,也盼望着中国足球能早日冲出国门。但话说回来了,冲不出去又怎么了?中国足球一直上不去,可咱中国体育不照样步入辉煌,成为世界四强之一吗?巴  相似文献   

5.
当了十几年的体育记者,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每次采访之前,总要先问问自己:“假如我是读者,关于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情,我最想知道什么?”经过一番自问自答,一篇文章就大概知道从何入手了。这次被《体育博览》的编辑邀请到了“记者席”,苦想两天,不知从何下笔。因为我真的不太清楚,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记者,读者有兴趣了解点什么?于是回头翻看前几期的“记者席”,《北京青年报》记者左达文的一篇“干体育,让我颇感欣慰”,使我顿生同感。我们算是同龄人,成长的经历和对“干体育”的感受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我们同为女记者,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体味的酸甜苦辣,可能比男记者们更浓烈一些。当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时,老师谆谆教导,做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脸皮厚,被人从前门撵出来,要想办法再从后窗户进去。让一个纯朴善良的女学  相似文献   

6.
《网球天地》2011,(5):10-10
五六年前,我参加过一次《新体育》杂志举办的全球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的颁奖礼,这是我第一次亲历中国人自己的体育颁奖盛典一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无数次地在电视里见识了劳伦斯、金球奖、体育画报年度人物或者NBA名人堂这样鼎鼎大名的体育盛会——但在中国,这真的不多。此次有幸又一次亲眼见证“天地英雄”中国网球人物评选的颁奖礼,欣慰之余亦有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体育》杂志约我写写自己的经历,一下把我难住了。有一次在上海比赛时,有记者拿了一张表格让我填写,其中有一栏是“你最怕什么”,我马上写到:“写文章”,这确实不是我的长项。另外,我今年才22岁,可以说真正的棋手生涯才刚刚开始,总不至于就开始回忆往事了吧? 但《新体育》确实是我敬重的杂  相似文献   

8.
一次很平常的体育考核课 ,学生正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50米×8往返跑测试 ,我正全神贯注地为他们计时 ,报跑的次数 ,偶尔为学生加加油 ,跑完了为他们报报成绩。此时 ,小琨跑完 ,过来迫不及待地问自己的成绩 ,等证实了他的成绩已合格后 ,还不相信 :“老师老师 ,是不是真的?”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准备下—组的测试。忽然觉得胳膊被人紧紧地抱着 ,“老师老师 ,我好开心啊 ,我的体育考试从来没试过合格的。”说完 ,眼泪夺眶而出。我看着小琨 ,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小琨继续紧紧地抱着我的胳膊 ,边哭边说 :“六年了 ,我的体育成绩从没合格过 ,…  相似文献   

9.
魔幻圣诞     
五年前,我在大学学到一篇英语课文《幸福的黄手帕》。那年的平安夜,寝室里乱糟糟的,老八说要把袜子挂起来,第二天早晨看能不能收到礼物。之后他脱下袜子挂了起来,穿上新袜子去租书店借《乱马》去了。而我正躺在床上看书,因为实在受不了那股不寻常的味道,所以就把袜子冲着窗户扔了出去。老人回来很是愤怒,我安慰他说:圣诞大爷把你的袜子拿走了,明天早上就能装满糖果送回来。当然我们都清楚这不是真的,即便是真的,那糖果我也绝不会吃的。 弹指一挥间,新的圣诞节就要来临。亲爱的读者,你们是否许下了心愿,得到自己梦想中的礼物?其实我已经想好了自己的愿望,要求不太高,只要能具有马拉多纳的脚法、贝克汉姆的帅气就可以了,要不有劳尔的气质也行,再不然……  相似文献   

10.
春分     
时日推移 记忆剥落毁损在春分刚至的田野间许多如针刺如匕首穿胸的痛楚?许多一闪而过的诗句?从前是这样的吗 我迟疑自问逐渐遮盖住那片山坡上的樱树林不禁会迟疑自问 从前是这样的吗在明亮的窗前 我真的有过许多如鼓面般紧紧绷起的狂喜?然后雾气就从海面慢慢移过来了逐渐掩埋了眼前这春分刚过的清晨 ——席慕容《春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体育迷,《新体育》早就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平时我也会看其他的体育杂志,但看《新体育》是花费时间最多的。因为它有漂亮的封面,简明清新的版式和深入浅出的访谈类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新体育》的瑕疵也是显而易见。杂志中评论性文章不太多,总觉得缺少一种味道,如果能加入幽默、犀利、视角独特的评论,我想它的成色就更足了。当然,文中的图片也应该增多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图片往往可以让读者把某些经典的比赛深深地印在心里。另外,杂志的厚度似乎不太够,老给人一顿饭不够吃的感觉。谢谢你们能把这封信看完,我的字真的写得很糟糕,教…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位体育工作者,二十年来,我一直注重收集体育资料。最近,参加由《新体育》杂志社和江苏省南通通美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1988年“通美杯”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以满分荣获一等奖,答案都是自己在平时积累的体育资料中找到的。如何积累体育资料?我的作法可归纳为六个字:购、读、抄、贴、分、存,其具体做法是: 一购。即订购各种体育报刊书籍。数年来,我紧缩其他开支,自费订阅了《体育教学与训练》、《新体育》、《田径》等二十来种体育专  相似文献   

13.
动身去北京之前的策划会上,我指着新买的《我爱摇滚乐》说,看,多好的句子——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非常有趣的是,在北京我居然真的看到了这张左小诅咒的新专辑。在大名鼎鼎的“等待戈多”。150元一张,据说包括这里在北京只有两个地方能买到。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这忧伤的句子仿佛子弹一般击中了我。人可以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心里得有点惦念。像以前某个论坛首页的那句话“我们彼此孤独,但心心相印。”现在想起来才明白一些道理:原来世上悲怆,不只我一人。所学、所见得多了,我们就会把看到的任何事物先无意识地归类、划分。我们再不会说小学《自然》课本上画的会说话的种子是地底的鬼了,也再不会说月亮是弯弯的小船,“我”在弯弯的小船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了。人总是要长大的,可是我们到底要长大成什么样子?它真的是对的么。有这么一些人,总有这么一些人,让我们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14.
“我确实愿意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打败这些人,而且我想这些对手的内心深处应该也清楚他们必须表现得非常好才可以打败我。”“你知道这很正常,通常所有的人都想打败世界头号选手,于是接下来有一件事将会变得非常有趣,就是看看谁能够做到这一点。”——费德勒  相似文献   

15.
人性的弱点     
一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面对13个一模一样的人,死神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只好悻悻离去。但是没过多久,对人性的弱点了如指掌的死神,想出了一个识别真假的好办法。死神又找到了那13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对他们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复制品。但很不幸,我还是发现你的作品有一处瑕疵。”话音未落,那个真的科学家暴跳起来大声辩解道:“这不可能!我的技术是完美的!哪里有瑕疵?”“就是这里。”死神一把抓住那个说话的人,把他带…  相似文献   

16.
编辑在线     
《新体育》2001,(2)
豆豆小姐:我是《新体育》的新读者,当我第一次看到《新体育》时,便被“她”深深吸引住了。此后,便成为“她”的忠实读者。由于是新读者,所以我想知道:贵刊有几个部门,怎样联系,怎样参加刊物活动?朱伟康  相似文献   

17.
我与《新体育》相识于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体育老师那的《新体育》杂志深深吸引了。借回去看了好几遍还觉得看不够,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讲述了许多催人奋进的故事,从此我与《新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忘不了高考受挫的“苦难岁月”,是《新体育》伴我熬过了那段日子。我至今记得世界冠军王秀丽在《饱尝痛苦的成功者》文章中说的话:“有追求就会有痛苦,假如我不去追求纪录、金牌,我想,我百分之百不会痛苦。也许人生就是在这种努力拼搏中,在成功与失败,欢乐与  相似文献   

18.
<正> 我校人士封我为“新华社丁堰中学分社社长”,但必须郑重声明,这与官方的新华社毫无关系,纯属群众封号。群众为什么给我这份殊荣?那就需要追溯到10年前了。记得是在1981年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学校体育》杂志问世了。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终于有了自己的刊物。然而,学生呢?我决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学校要了一块黑板作为体育宣传的阵地。于是,我校的“体育之窗”就伴随着《学校体育》的诞生而出现在我校的知识长廊上。起初《窗》以介绍体育知识为主,不久即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改为时事与知识并重。《窗》发布体育时事的速度,可以说是完全现代化的:当广播电视播音员报告完体育新闻的十几分钟后,我们的《窗》就作出了及时的“反应”;当体育大赛实况转播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期刊登了我写的《台钓比赛注意“八快”》的文章后,引起了周围钓友们的兴趣,都说文章实在,读后有启发。可是也有的说:“好是好,像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就难以做到,是否再详细地谈谈怎样才能快得起来的窍门?”没有什么窍门,我认为台钓比赛所以能快得起来并获得好成绩的关键是:选配了非常先进适用的钓具和高效准确的饵料。为此,我曾做了如下的尝试和比较: (一)在钓具上要做到“短、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1998年我在《新体育》杂志第5期上连载《乒乓年华》第一部已过去了整整4年。不久前,《新体育》的编辑再次找到我,要我接着把上次的文章做下去。我无法拒绝,因为与《新体育》有着多年的缘分和良好的合作。记得上次写《乒乓年华》时,我曾说过这段我的路是以“逗号”结尾的。如今,我要说尽管我已经是运动场上的一员老将,但我希望这一回的故事仍然以“逗号”作结。因为我是那么地热爱乒乓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