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宋代诗学"活法"说首创于胡宿,而非吕本中。吕本中是诗学"活法"说的最后总结者和建构者。考察吕本中诗学"活法"说的形成,除了受到"活法"说的首创者胡宿,"活法"说的实践者,"千古无匹的活祖师"苏轼的影响外,还受到了其它贤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吕本中之前的胡宿、苏轼、吴处厚、程颐等人的有关论述,是汇成吕本中"活法"之"河"之一条条"近源";二是和吕本中基本同时的晁说之、叶梦得、张戒的相关言论之间,则呈现出或相互吸收或互相辩驳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武国强 《文教资料》2020,(2):23-24,29
近二三十年,学界有关杨万里的研究可谓全面展开、突飞猛进,几成排山倒海之势;研究内容主要是诗歌艺术、诗学理论、学术思想、个人交游、文献年谱、诗人比较研究等领域。但各领域所斩获的学术成果大不相同,质量鱼龙混杂、高低不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梳理近百年的学界研究成果,以更好地深化杨万里研究。  相似文献   

3.
苏轼提出了"随物赋形"辞至干达""平淡绚烂"等诗文创作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诗文创作须遵循自身规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些观点既是对唐宋前辈学者的继承,又对其后数百年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活法说"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苏轼实为中国诗学"活法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说文学"的发展又呈现出新的景象,本文从价值、部首、字形、词汇词义、六书、古文字、声韵、其他专著、历史文化、计算机语言等方面对"说文学"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活法”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种创作方法论思想,也是宋人诗歌创作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活法”思想径历了长期的理论积淀发展过程,至南宋吕本中提出明确概念。“活法”在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然,这不仅限于工作方面。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作为实现的过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多数学者认为,盛行于有宋一朝的"活法"诗论源于江西诗派吕本中,然当下学术界已有新成果证明吕本中并非首创者。北宋时期为救"昆体"之弊的胡宿才是最早提出该理论的学者,"活法"诗论在北宋即开始流行,后经过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大力实践,才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文将尝试厘清"活法"诗论的历史来源以及阐明苏轼、黄庭坚在"活法"诗论中所作的贡献,旨在有助于完善"活法"诗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要求新诗格律的“脚镣说”是闻一多诗学理论的一个卓越表达 ,其核心内容是遵循艺术规律 ,其美学追求在于诗人征服工具的快乐 ,其艺术指归是在限制中完成艺术创造 ,作用于实践则是提高新诗的艺术水准。新诗运动初期 ,许多白话诗人注重的是“白话”而不是诗 ,其基本主张是“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 ;话怎么说 ,就怎么说” ,结果造成了非诗化倾向 ,直接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到 192 2年开始陷入中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新月诗派倡导格律运动 ,试图纠正初期创作中忽视艺术自律的弊病 ,最重要的就是倡导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 ,闻一多的诗论和创作起着中坚和示范的作用 ,推动着中国新诗向提高艺术的方向努力 ,并使新诗在 30年代很快发展到成熟的地步。闻一多的“脚镣说” ,无论从其所依托的理论依据、艺术原理方面去考察 ,还是从其所体现的美学追求和创作规律去分析 ,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存在着当时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活法”这一重要的佛学思想,在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中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在他的整体创作思路和具体作品描绘中,处处有这样不断的自我突破和自我否定。如对武学的外部价值、内在修为以及智慧技巧等的探讨,都在不断的否定中得到了深入的突破,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轨迹,使他成为武侠小说领域空前的大家。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虽然新人辈出,却仍然未能完成这一突破,而这是他们走向成熟必须要经历的。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学主要侧重对声病、对偶、句势等作诗之"法"的层面上的讲求,而宋代诗学的新变则在于形成有定法而无定法的"活法"论。宋代"活法"论的直接内涵在于"意"对"法"的超越,正和宋代诗文书画的"尚意"之风相表里。但矛盾之处在于,宋人尚"意"的同时又反复强调"无意",这就超越了"意"的诗艺层面而进入更根本的修养层面。"意"的根本即在于"气"。"活法"论的本质就在于宋人超越诗艺层面,而进入对于诗人修养功夫的"气"的层面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练汝说”和“形胜说”是苏轼葬郏之因的主流舆论。文章通过揭示从“练汝说”到“形胜说”主观臆猜演变过程,利用大量史料和逻辑推理比较客观地剖析了它们背后隐含的三大认知误区,并阐释了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所造成的误导,指出了苏轼葬郏探因应遵循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古代东亚汉文化圈文学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朝鲜在长时间接受中国的诗学及文学理论,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取舍及受容。这些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古代经过同时期或后世文人的接受与批评,呈现出不同且具体的样貌。本文旨在阐明清朝康乾时期"神韵说"的形成和内涵,并梳理中朝两国主要学者文人对神韵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探索古代文论"神韵说"在清朝和朝鲜传播与嬗变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了"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矛盾凸显,如何全面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为改革保驾护航,则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立足我国社会的新常态背景以及我国法治制度的演进经验,深入分析埃利希"活法"理论的现实价值,以期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全面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代兴起的“活法”,不仅涉及到学创作的问题,而且还触及到汉语修辞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活法”是汉语修辞所特有的语言的语法与言语的修辞、固定性修辞规则与临时性修辞策略的辩证统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善于在言语与语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意义的修辞传统,是中国古代修辞方法阴阳并用、正反对待的基本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将宋诗“活法”看作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对于杨万里的“活法”钱钟书先生有着较高的评价,笔者通过举例分析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并且对比杨万里、陆游诗歌不同评价来印证钱钟书先生对杨万里诗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南宋江西诗派中人多为理学中人,或为理学家,或为尊崇理学的人,江西诗学与理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江西诗学的演变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理学家的批评也使他们思考在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并自我修正。这主要体现在吕本中、曾几、“上饶二泉”、方回等对诗歌“活法”理论的提倡和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自然说是我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以其情感的真实、形象意象的真实性、形象色彩感的平易浅淡和语言的平易浅淡等方面构成本身独特而丰富的审美特征。本文在结合作家的创作体验所作的形象描述的基础上对自然说的两个主要特征:真实性、语淡意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诚斋体“活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组合一般是定法,即遵循语法规范。但是,艺术语言具有对语法的偏离性,它遵循的是活法。它不拘泥于法,而又不违背法。活法就是心法,艺术语言以“心”之活,产生句法之活。它往往破语言的常法,从而中得心源(师心),且外师造化(师自然)。艺术语言打破常式的句法结构与突出情感,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破常法而用活法,创造各种不同的意象来揭示发话主体的心理,它以拟态表现来传达情感。  相似文献   

20.
李因林 《现代语文》2010,(8):113-114
议论性的文章必须面对如何用好论据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的写作难题不是素材贫乏,而是在经过有意识的积累,准备了比较丰富的素材之后却无法将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而只是简单罗列和堆砌。实际上选用论据的时候不只应当注意论据的恰当和丰富,还需要掌握一些用例的“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