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晨光小学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家访、学生座谈等方式深刻剖析农民工子女弱势心理形成的根源,对促进课题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课程问题是继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后逐渐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梳理我国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课程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课程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学校课程实施所需硬件设施、实施主体教师、学科教学法、隐形课程等展开的。对这一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应提炼出特殊的课题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学校入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教师和家长等方面的原因,城市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力,是公民应享受的权利,作为政府和社会,必须相互配合,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社会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6.
当前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为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负担难以承受,“两个为主”政策不完善难以落实,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水平偏低等。要促进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必须完善“两个为主”的政策,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之中,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敏 《上海教育》2010,(23):6-6
本刊讯 11月19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课题结题会在上海市华灵学校举行。此项课题历时三年,研究指出政府要制订体现公平价值取向的政策,教师要有多元一体文化教育素养,学校要构建融合城乡文化优秀因子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追求教育公平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却被忽视,他们的专业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阻抗因素和不利条件。本文结合江苏部分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揭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寻求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关注理由: 当下城市义务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难以适应和满足大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把握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探讨困扰其接受正常教育的种种难题,最大限度满足和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政府、教育行政和学校必须面对和攻克的重大课题。两年前,成都市青羊区展开了“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行政对策研究”。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和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和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和优化师资等举措,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基本均等的教育机会。同时在教育教学上,着力探索适应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的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和优化,探索培育农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探索促进城乡学生加速融合的机制和平台,探索指导农民工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家校两个教育力的有机整合。青羊区的探索,不能说是已经成功,但其为此迈出的可喜脚步,及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有助于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的心理适应、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家庭收入低、城乡差异大、学生成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品质关注度不高诱发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问题。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的主要策略有:教师和家长掌握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调动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发展的内在积极性;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具体的行动促进农民工子女优良学习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祝玮 《华章》2011,(18)
农民进城务工及其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独特现象.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相比城市家庭子女,有相当严重的行为习惯差异.认真研究这些现象,分析其原因,探讨改变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差异,这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和实践证明,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提升农民工子女整体素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公办学校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调查资料显示,昆明市公办学校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的与属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抱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总体水平低于属地学生,成为影响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效果重要因素。公办学校的教师应重视对外来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他们体验成功学习活动的平台,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进步,达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郑晓边 《湖北教育》2009,(12):32-32
看了反映襄樊市晨光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组文章。作为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者,笔者喜忧参半:喜的是。基层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务实领域有了喜人的成果;忧的是,大量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环境和教育公平条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小学,随着周围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附近的市场。因此,我校目前已成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教育已经成了我校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如何让农民工子女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他们从小能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15.
吴志科 《上海教育》2010,(18):16-16
上海农民工子女数量已经达到了42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从2005年起,上海市财政每年拨出专项经费3000万元,来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2006年,上海农民工子女总量最多的浦东新区率先在全市开始了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管理的探索。2008年,上海农民工子女教育全面纳入了上海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浦东经验在全市推广,60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设施改造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被列为了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  相似文献   

16.
40多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成为上海市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外来农民工子女主要就读于私人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前者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上都远远落后,相差甚远。而公办学校出于教育经费、教学质量考虑,往往拒招农民工子女。针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入手。另外,农民工子女非义务教育问题也值得关注,关键要在政策制定上切实帮助农民工子女成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的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基本集中在公平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生存问题上,并从教育体制、户籍制度、财政体系、政府责任等宏观的角度展开一系列的原因分析。这些探讨往往过于宏观和庞大,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过程中,作为微观层面的教师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学校更为突出。农民工子女学校虽然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就学环境,但是农民工子女中所存在的身份、心理和社会融合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为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线教师,他们应发挥的教育功能和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日益突出;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前瞻价值.但是由于长期受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遇到了诸多困境,阻碍了他们学校融入的进程.为此,应多方采取措施破解这一难题,建议可通过城市家长、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协作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融入.  相似文献   

19.
刁文 《中国教育》2005,(4):24-25
10月22日,第四期上海农民工子女学校公益师资培训班结课了。这些来自上海各区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就要回到各自的学校。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在培训班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0.
陈峰 《吉林教育》2007,(7):36-37
柳影小学位于长春市西北部城乡结合处,学生大多来自低保家庭和农民工家庭,贫困子女较多。其中特困家庭子女占29%,农民工子女占40.6%。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如何为学校定位?怎样才能把学校办好?三年来,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