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一、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多点人文味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为目的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为:教师是文学作品的导"读"者、学习方法的导"演"者、课堂讨论的导"论"者以及道德建设的导"向"者。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的定位特性中,人文性是其中最重要的.根据这一理念,那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在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是最好的.采用"因课施教"教法则能大大改善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状,能较好地增强大学语文课的接受效果,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贴近学生心灵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提出了教者应加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的理论修为、擅长制作精良的多媒体PPT课件的"现代型因课施教"的观点,以促进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语文教师,尽管有1300多年"一篇文章定天下"的历史撑腰,尽管我巧舌如簧诱导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条条大路任你走",可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在语文课上做数学、英语作业,或者把语文课当成"思维休息课",睁只眼闭只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生轻视语文课乃至语文老师,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有关,学生认为"花力气学成绩好不到哪里去,不花力气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执教《琵琶行》一文后,我敬佩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年老珠黄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是小学的基础学科,是小学的重点教学内容,而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不乐观的现象,许多学生都反映,语文课枯燥无味,使人昏昏欲睡。学生们对语文不感兴趣,不愿学,自然会觉得语文课没有意思。语文教师就像一位大厨,每堂课都烹饪出一道道营养丰富的大餐给学生们享用,但学生们似乎并不买账,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不在少数。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一、让学生爱上"大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  相似文献   

7.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显然,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要学生上好语文课,第一要着就是语文课必须生动有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结合郑逸农教授的《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一文和一次市级评优课活动,思考"真语文"对"非语文"的批判,发现其中的逻辑颇多待商榷之处,进而辩证地认识"真语文"与"非语文":"非语文"是"真语文"假想出来的"不法身份者",其实质还是从"内容"上否定对方的合法性;语文课"可以这样玩",不是语文课"全都这样玩";"语文教材文本精读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阵地之一,要提倡"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9.
在一堂语文课上,教者、学生和教材是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三者如何互动,特别是教者和学生的互动最为关键,其互动的模式主要是"提问——解答"。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年段分治的学制,让小、初、高截然分开,各不相顾;文选式教材再加上许多语文老师长期任教某一固定年级段,很少去"瞻前顾后、上挂下联",只是按选定的课文一课一课地教,碰到什么就教什么;或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估计会考什么就教什么。同一论题,颠来倒去、老生常谈者有之;呆板的程式套路,津津乐道、反复使用者有之。纵使可以看到许多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也大都表面花哨热闹,实质"含金量"不高。有人讥讽我们的语文课是:"将旧知识当新课教,把会跑的孩子背着走。"  相似文献   

11.
习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句话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引人深思。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语文课的"根"是什么?语文课的"魂"又在哪里呢?如今,有些语文课就如纪伯伦的那句话:"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下雨,是吗?能说说你所知道的下雨时的情境吗?  相似文献   

13.
最美语文课是怎样的? 最美语文课,应该就像一次旅游.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带到了一片从未到过的地方,领着大家看山,看水,看树,看草……但是,走着走着,带队的就不再是老师了,而是学生们带着老师到水里看水,到山上看山,到树里看树,到草里看草……走着走着,老师和学生慢慢又各自走散了,发现来路上只有自己.更奇怪的是,再看山时,山中有了水和树;再看水时,水边有了山和草……最美语文课,谁都不是主角,因为谁都是主角;最美语文课,永远有远方,因为远方总在前方;最美语文课,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变,才是唯一.最美语文课,是有心而无形的.  相似文献   

14.
<正>判定一堂课是否优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标尺——课堂气氛。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热烈,课堂显得生动有吸引力,听课的领导、教研员也常常被课堂活动吸引,更倾向于将这样的课确定为优质课。确实,这样的语文课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我们讨论语文课的优质与否,如果被"气氛是否活跃"牵着鼻子走,就容易失之偏颇。1请看一位教师在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二下)一课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5.
11个老师赛课,讲同一篇课文,我坐了整整两天,一个感觉强烈:新课改不新,语文课危险。具体道来——第一,兢兢业业走老路。他们讲《故都的秋》,争先恐后跳进"清、静、悲凉"的套子,"数日光"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探索了多年.我认为,只有把一节语文课上"活"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独语     
大约五六年前,经历了一番跳槽的折腾之后,我重新回到课堂。面对曾经的出发点和眼前的停泊地,我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恰在这个时候,一位裤管挽得高高的农民,给了我睿者的指引:那是一个细雨的午后,这位农民父亲打着土布的雨伞来找他的孩子。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课开始仅五分钟。我说:“有什么急事,你把孩子叫走吧!”那位父亲连连摇头:“这怎么行?这可是一堂语文课!让他听完这堂课我再带他走。”  相似文献   

18.
梅娟 《生活教育》2008,(5):38-38
记得有次语文课,下课的铃声响起,我收拾课本宣布下课,还没走出教室,便听到一声清脆的呼唤:"蚱蜢,走,我们一块儿去洒水枪"。话音刚落,就看见被唤作"蚱蜢"的翟猛同学和高江涛手挽着手走出教室。望着远去的两个亲热背影,我不由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但是不少语文课依然是"上起来味同嚼蜡,听起来昏昏欲睡,学起来少慢差费"。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语文课应有的味道呢?实践告诉我,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五味":韵味,情味,滋味,趣味,回味。一、语文课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清代古文家曾国藩在谈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以说,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定价:39.80元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推介《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十多年对群文整合教学的思考、沉淀。本书精选王君老师古诗文群文教学、现代文群文教学等15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以教学立意、课堂现场、课例点评展开,用教学沙龙的现场感立体呈现一堂堂好课的精彩之处。王君老师的"群文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然后回溯语文教材,有新意,有智慧,有效率,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最走心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