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①了解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学习时间管理各维度上的差异及其程度;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学困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和训练初步构想。方法:调查研究法。结果:经T检验发现,总体而言,学困生时间管理能力总体上比学优生差,达到极显著水平(t=5.231,P<.01);他们在时间管理的观念性(t=2.422,<.05)、计划性(t=3.445,<.01)、策略性(t=5.090,<.01)、统筹性(t=2.565,<.05)、时间投资(t=3.600,<.01)、即时性(t=3.420,<.01)6个维度上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但他们在自律性(t=1.780,>.05)、节律性(t=2.015,>.05)、抗干扰性(t=1.074,>.05)、抗疲劳性(t=0.848,>.05)4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学困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可能与他们时间管理能力差有直接关系;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仍需加强“学习时间敏感性”、“根据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抵抗学习中不良因素制约”的教育与训练。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不同的学习适应行为反映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对高一、高二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1,在总体上,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学困生;2.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学困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学优生倾向于掌握目标的定向,学困生倾向于业绩表现的目标定向。  相似文献   

3.
以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GNAT实验范式,比较了不同年级学困生与学优生数学学习内隐态度的特点.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隐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学生在不同组合类别下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组合类别下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2)学困生与学优生的数学学习内隐态度差异显著:学优生与学困生的d'值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反应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技能,记忆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高低.研究表明:学优生在短时记忆上明显优于学困生;学优生的记忆量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记忆量却没有明显地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学优生中男生在视觉短时记忆项目上显著低于女生,学困生中男生在听觉短时记忆上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持续12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优生的被接纳度水平、中等生的接纳度水平、学困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两个实验以不同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为被试,比较了他们分别在图形启动和文字启动两种条件下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的特点.结果发现,在自上而下注意控制方面,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高一学生的成绩显著好于初一学生;无论是高一年级还是初一年级,学优生的成绩均显著好于学困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持续12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优生的被接纳度水平、中等生的接纳度水平、学困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方式对学优生与学困生的自尊、社会支持、人性哲学、应付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自尊、社会支持、人性哲学、应付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重点高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人格特征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为研究工具,对重点高中414名学生进行整群测试。(1)在聪慧性、独立性因子上学优生显著高于学困生,而在乐群性、兴奋性因子上,学困生则显著高于学优生;二元人格因素学优生比学困生表现出明显的内向性和果断性;在新环境中有学习成长能力者因素和创造力强者因素上,学优生得分显著高于学困生。(2)在兴奋性和敢为性因子上,学优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学优男生,而在怀疑性和独立性因子上,学优男生得分则显著高于学优女生。(3)16种人格特质能解释学业成绩变异的13.9%,兴奋性与学习成绩的回归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业成绩进行预测,学优生具有一些优秀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主要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依据,对高职学校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数学归因的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身的努力程度,兴趣,自信心和学习方法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四个因素.学生在承认外因起较小作用的同时,一般都认为内因的作用大大强于外因.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还要注意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合理的归因.  相似文献   

11.
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数学学优生30名,数学学困生32名,通过设计不同条件的负启动实验,对两组被试的分心抑制能力和记忆提取抑制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数学学困生在特性抑制和记忆提取抑制上显著差于学优生;(2)与学困生相比,数学学优生对存在于知觉水平的干扰物反应更快。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不但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而且还将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特征;对有关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教育是教育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量以及"三观"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向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了班级中有学优生和学困生之分的结果。我们不仅要保持学优生学习成绩,还应该注重学困生的发展。培养那些潜在的学优生。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学科或专门领域内的问题解决涉及大量专门知识的应用,这些专门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离开这些知识,就无法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可以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是陈述性知识。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多以化学概念的形式出现,化学概念结构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问题解决者化学学科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的高低。为了探讨学优生与学困生在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上的差异,我们利用概念图技术对被试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程度进行了测查。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学优生和学困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分心物抑制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2(学优,学困)×2(探测显示中的目标物为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探测显示中的目标物与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无关)×2(男,女)混合实验设计,用动物类和植物类16个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研究学困生和学优生在负启动效应上是否有差异及通过改变指导语是否出现负启动反转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强调速度条件下,学优生和学困生都没有出现负启动反转现象,但在负启动效应上达到显著性的差异,而且学优生负启动量大于学困生;在强调正确率条件下,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负启动效应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强调正确率条件下,男女生在负启动效应上具有性别差异,并且男生出现负启动反转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教育部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标准》提出的学习策略,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初中英语学习 中使用策略的情况以及学优生对学困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 的影响。本文运用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和对比法调查研究了初 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 现:初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有较大差 异,但是在学优生的帮助和影响下这些差异得到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难点,更是重点。由于环境的不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其后进的根源,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构建学困生教育策略模式,从而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重塑人生信心,从根本改变后进状态。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在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  相似文献   

19.
李小路 《学周刊C版》2019,(7):183-183
"优生培养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是对两种不同情况进行研究。实际操作中,通过对高中学生中优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上的差异及其程度的分析,得到一定的结论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学困生和学优生高中语文学习表现、成因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转化学困生,旨在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而实现"培优转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