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市场风云突变。沪深市场在上周五跳空下跌后,正式宣告春季行情的终结,特斯拉、油气改革、移动支付概念股成为本周市场难得的亮点。互联网巨头进军移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概念股迎来爆发年。据媒体报道,苹果正在推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以便IOS用户可以通过iphone、ipad等设备来购买实体物品和服务。本周召开的巴塞罗那世界通讯大会上,万事达公司宣布收购移动支付平台商C-SAM,且推出MasterPass电子支付方案,为开发者提供更多支付应用选择。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微信服务并推出了微信支付,而二维码支付凭借其时尚、便捷的客户体验,在支付领域广受青睐。进入2014年以来,以高鸿股份、东港股份一月呈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日前支付宝发布的统计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高达65%,这意味着移动支付正重塑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形态。因此在这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了高效、快速的抢占新增客户市场,提升用户在移动端的体验刻不容缓。而在银行、保险、证券、移动支付等众多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的厦门云脉,顺应时代的需求,推出全新的OCR服务模式,开放云脉  相似文献   

3.
行业公司     
正移动支付:支付宝与微信再抢线下支付地盘继去年底和美宜佳5500家门店合作,推出线下的扫码支付后,支付宝12日再有新动作,和连锁便利店巨头7-11南中国合作,在广州(除地铁店)、深圳的450家门店全面引入条码支付。而微信的线下POS机也在近日亮相,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成为微信力推的线下支付方式。至此,两大互联网巨头又在向传统银行的收单领域发起猛烈进攻。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使用,全球的移动支付市场正在以最大速度进行发展。首先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日益频繁,要想进一步扩宽市场,就要明确影响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便于做好解决对策。本文着重分析了感知价值下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扩展用户移动支付的市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和智能移动终端的结合为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创造了良好的载体.而移动商务及移动支付的最大受用者就是处于当下的青年群体,青年群体的支付方式及支付行为势必会影响到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故此篇市场调研报告是以巢湖学院大学生群体为主要目标,通过调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习惯及移动支付的方式方法,从而了解大学生移动支付的市场状况,并对其移动支付市场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也不断涌现。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终端用户等,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在移动支付中出现的各类财产安全问题可能牵涉到各方,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往往得不到保障。理论界对移动支付这一新兴产物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主要集中于技术层面。本文旨在分析移动支付过程中各方主体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法律问题,明确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等经营者的义务,为政府的监管以及立法的完善提供意见,以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从而推动移动支付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选用的电子支付方式也越来越多。选取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支付、POS机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几种支付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NFC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工具,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NFC移动支付处于发展初期,出现产业无序竞争,参与方各自为政,而运营模式不清晰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本文结合NFC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分析了四种NFC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NFC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3G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支付业务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子支付方式。本文对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平台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马尔可夫链,并用极限分布来标识一个消费群体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分布状况,揭示了消费者使用该技术平台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线下与物流相互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成为零售业的新趋势."无人零售"是"新零售"在消费者层面的表现,"无人零售"与移动支付如何完美融合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移动支付在国内外"新零售"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安徽省第一家派客购"无人零售"超市,说明移动支付在"新零售"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新零售"下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移动支付产业涉及多个行业,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运营商分别在商户终端、账户管理、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等关键资源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完成和移动支付标准的即将出台,三方自身的发展和彼此间的合作与竞争将决定整个移动支付的发展。由于电信运营商有其独特的地位,将在移动支付发展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专业解析(一)电子商务专业是什么电子商务起源于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迅猛发展。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1万亿,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也成为最普遍的交易方式和商务模式,网购、外卖、扫码支付、手机银行、直播等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由此,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还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杰 《成人教育》2014,(6):94-95
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因其自身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二维码的成人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而当今的成人教育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向网络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文章将从二维码在当今成人教育领域中的几点应用来探讨二维码在未来成人教育中可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设置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移动支付的互联网业态及社会经济中的多个指标共同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PCA)模型,比较了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市及自治区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区域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更加剧了各地旅游的竞争压力,而移动旅游信息的有效供给则成为旅游目的地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开封市作为案例地,调研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开封市旅游信息的满意度;其次,采用修正性IPA分析法将开封市移动旅游信息的供给现状定位于四象限中,最终从基础性旅游信息、个性专业化旅游信息、精细化旅游信息、旅游信息市场四个方面给出了目的地移动旅游信息供给结构的调整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支撑性服务模块,移动支付已经发展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运用耗散理论和熵变模型,建立移动支付系统中信任机制和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模型,分析二者的协同机理以及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移动支付系统的熵值d S>0时,企业可以加强上下游的合作;当d S<0时,企业重铸就市场竞争壁垒;当d S=0时,企业采取防御策略,以稳定市场份额;当熵值不确定时,企业应合理配置技术创新和信任机制的策略布局,在采取各种策略促进移动支付系统发展的同时,达到增加外部效应、分散风险和降低交易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郭永芹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12):154-156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二维码获得了普遍应用,扫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高校,大学生群体更是对二维码情有独钟。因此,高校如何利用二维码这一新型信息传播平台,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和教学创新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结合当前手机应用软件测试技术,从代码安全、数据安全、通信安全、用户认证安全、支付认证安全五个方面进行安全性测试策略研究,并总结提炼了代码安全性、数据安全性等测试项目,以指导移动支付安全性测试的进行,提高移动支付软件安全性,保障移动支付用户的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9.
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高效安全的支付体系对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移动4G业务的快速发展下,我省的移动支付体系将进一步发生更大的变化。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搜集河北移动4G业务的相关数据和移动支付模式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河北移动4G支付发展做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移动支付面临种种因素的制约,迫切需要引入新型移动支付模式。随着NFC技术的出现,一种将NFC芯片与手机集成的全新移动支付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NFC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基于非接触式技术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对这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