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30):26-27
因为六千年的历史渊源,"崧泽文化"发源地青浦区赵巷镇被誉为上海人的根。也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2006年开始,崧泽学校新一轮的读书活动把传承崧泽文化作为基本主题。根据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崧泽学校将传统文化分类。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3,(16):13-13
六千年前,上海西郊的青浦赵巷镇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崧泽文化,"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的考古结论由此载入史册。怎样传承六千年崧泽文明,建设现代化学校文化?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载体,为此,崧泽学校创造性地在校园内建起一座藏品丰富的"崧泽文化陈列馆",把区域文化资源以文化陈列馆的形式引进校园,在区内学校中还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3.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1,(11):36-38
学校差不多每周都会接待一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丰富的崧泽本土文化为崧泽学校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年的办学,学校不但成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而且还把崧泽文化发扬光大。崧泽文化的成功秘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崧泽学校在传承崧泽文化时注重“软”“硬”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学校因崧泽文化而得名,记者一走进该校,就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文化陈列馆里的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实物呈现出了崧泽文化特有的底蕴。在与该校校长朱国君的交谈中,记者深深体会到,"刻苦、合作、精细、创新"的崧泽文化精髓已逐渐渗透在该校各项工作中。作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该校结合学校特色,夯实文化底蕴,挖掘优质内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致力于把家门口的普通学校打造成优质的学校,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一、校本与学校文化 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但具有组织的一般特性,而且又具有与其他组织不同的特殊性。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所承担的角色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式。学校文化的特殊性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成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所以学校文化的塑造必须关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师生的日常行为。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和上海文化之源 ,是近年来上海学术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考古学和文化传播学角度 ,论述了远古时期“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由来及其特征。从而推论 :最早的上海人就是现今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所出土的崧泽遗址上生活在距今约 60 0 0年前的崧泽人 ;而由崧泽人及其周围的史前上海人所创造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了上海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资本建设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学校文化资本建设存在学校本位课程及重要文化活动的文化缺位、学校文化物品陈旧并利用率低下以及学校奖励制度有形式无血肉等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活动为重心体认学校文化资本,拓展学校文化物品并提高利用率,建立以学校为纽带的多元社会关系以及提升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学校文化资本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会导致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的脱节甚至背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纳入学校文化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内,成为学校文化个性的具象表征:表达学校办学的价值诉求,给学生成长留下校本的印记,成为学校品牌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会导致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的脱节甚至背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纳入学校文化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内,成为学校文化个性的具象表征:表达学校办学的价值诉求,给学生成长留下校本的印记,成为学校品牌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12.
文化蕴含在课程中,课程是学校文化之根本。丰富的校本课程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学校文化个性化的气象。同时,文化也是学校课程之魂,学校要培育什么样的文化个性,就需要开发与实施与其匹配的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下半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配合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公路建设,对韦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是一处凌家滩文化小型聚落,其所表征的文化特质是凌家滩文化特质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遗迹、遗物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反映出凌家滩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同时又显现出更多的崧泽文化因素,属于以环太湖为中心的崧泽文化圈.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向高端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载体,如何围绕学校的特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如何依托校本课程推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众多学校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特色文化的内涵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文化中充分体现学校个性与优势的核心文化。文化都有土壤,结合自己学校和区域实际形成的办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应立足课堂,分母式普及;成立社团,分子式扬长;守正创新,打造艺术环境;注重评价与展示。学校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开发校本课程和建设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在区域文化,特别是区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化、行政化倾向,导致过于注重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功能和过于关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短期效益。因此,河北省区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应该通过校本课程进入学校走进课堂,文化保护与传承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能够为区域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起到文化保护的持久长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个性、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三者彼此关联。学校个性基于学校的文化,而学校的文化包括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与文化个性主要通过学校课程实现和彰显。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任何行业,所呈现的组织文化也与其他行业大相径庭,因此,学校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种文化的变革,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过程。重建学校文化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前,内地大部分中小学都处于一场较深刻的战略变革之中,这与当前社会正在发生着的转型性变革密切联系。这种转型和变革势必会给学校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