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施"成功教育",使学生从厌学到爱学,再到会学。老师应当以激励、表扬为主,实施鼓励性评价,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让后进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个性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上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自我教育是学生将自己作为德育对象,有目的培养自己的优良思想品德,克服不良思想的教育过程。它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自我教育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最终要使受教育者养成自律、自强、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自我教育。是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逐渐真正成长起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机能,每个人都是自我的主宰。实践证明,自我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切教育活动产生实效的根本条件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是有教育主体参与的.自我教育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表现,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实施的教育,是个体完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促进教育对象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南素珠 《成才之路》2010,(21):17-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德育落在实处,只是单纯地依靠强制监督手段是不行的。长期有效的德育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意志、自我监督、自我训练、自我总结等自我教育意识、习惯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解决学生自我心理矛盾,变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6.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自我评价,就是主体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一种体验.自己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它是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简单讲,就是指一个人是怎样看待自己、评价自己.初中阶段是自我评价的最佳发展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行自我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明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主动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加以调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有着积极正确评价的学生更富自信,在学习上更容易成功.当代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日益繁荣,成功教育、激励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等各种教改实验在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看到他们无不把重点放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意识的追求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品行的养成等全面素质的发展都与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有关.自我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成为影响主体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认识初中生自我评价的形成与特点,井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师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主体教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双...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主评价模式研究"是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重点课题,这项课题的研究开展,是对传统德育和教学的一场变革。"中学生自主评价模式",是以学生"自主评价"为切入点,突出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到主动实施自我评价的行为转换,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吴淑丽 《考试周刊》2012,(12):34-3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即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其目的是使自我的身心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协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生命教育的目标、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英语学科人文性较强的性质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接着阐述了英语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教师立足教材,选择恰当的生命教育角度,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彼此促进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最后提出两个思考:教学相长,师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施生命教育必须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活动课的设置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是能力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增强活动课的实效性,应在观念上澄清对活动课的"可有可无"、"巩固教学"、"不是教学的必须"等错误认识,可采用查阅式、讨论式、访谈式、体验式、调查式、竞赛式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参与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论终身道德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通过人生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准则,实现自我的道德超越,追求真正人生价值实现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终身道德学习可通过制度性成人教育的道德教育、社区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findings of a small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ject that examined the experiences of a group of adult learners attending a basic skills programme in the English Midlands during the late 1990s. It explores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on such programmes and illustrates that early life course experiences can shape changing dispositions towards learning and forms of (dis)engagement from formal provision. The concept of reflexivity is used to help describe the differing contributions that structural and agential processes make to this patterning of engagement with learning. Such an approach is posited as a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of learning identity and learning career that have recently been used to understand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杜威经典的的教育哲学思想,“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是基础教育改革需借鉴的宝贵财富。文章在阐述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当代差异教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即作为教学活动起点的学生之间的基础性差异,作为教学活动终点或目标的学生之间的目标性差异,以及作为学生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学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性差异。同时,提出“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性”是当前差异教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幼儿英语学习是一种启蒙教育。研究表明,在汉语环境下,在家庭中实施幼儿英语教育是可行的。培养幼儿的英语兴趣、突出培养听说能力、以听为主说为辅的教学实践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作为教学内容,给幼儿读讲故事,合理利用动画片、网络及电视上的儿童英语节目,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激活孩子通过各种途径习得的语言,能培养其基本交际能力。幼儿英语家庭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对学校的幼儿英语教育、幼儿英语的师资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middle school is a complex setting in which to develop a sense of self. The following accounts of three young women reveal ways that identity is confronted, offering insights for all learners. The intent is to show how prospective and practicing teachers can gain greater access to fostering identities in the making. The language of Bakhtin gives expression to the necess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for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ense and selves being made on a continual basis. We conclude that valuing and validating identities in the making require that learning spaces be created, sustained, and nurtured as living, evolving encounters for negotiating ideas, making connections, and seeing possibilities, gaining insights into self and other. Educators must appreciate the student risking of self entailed in such learning encounters. Just as greater self-understanding should be at the core of all learning, and must be known in order to foster such understandings in others, so the tradition of self-study research needs to be at the core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有很多开始,对大一新生而言,从高中到大学既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学一年级尤其是第一学期,面临着人生的很多新课题,如同航船沿着江河驶进大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困惑和不适应。因此,"适应教育"成为大学新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同济大学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和成长发展需要,开设了"大学生涯启航"(以下简称"启航")课,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探究,旨在有的放矢地探索适应教育和课程化建设。力求帮助新生在了解大学,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较快地适应大学新环境,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健康人格,学会自我规划,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开好头,迈好步,开启大学生涯。  相似文献   

19.
试析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他们在力图摆脱矛盾的困扰、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发展趋向。正确研究、认识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及时的教育和诱导,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作为高职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受到学校和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物质生活贫困,另一方面心理上的障碍又造成了他们的"精神贫困"。贫困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自我调适、自我管理从而完善自我,才能彻底地"脱贫"。自我教育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不仅意味着自我管理、自我心理的调适,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正视贫困,正确看待贫困的压力。贫困学生只有真正地学会自我教育,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