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初,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的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3.
在这个“文学无用论”盛行的时代,文学趣味也变得雅俗不分、贵贱混同。朱光潜针对“文学有用无用”的有关讨论,体现出他对“文学”的认识和定位,也彰显了其学贯中西的学术深度和调和折衷的治学态度。他以“纯正”“自由”为纲的文学趣味观,将文艺与人生紧密联结在一起,真正称得上“文艺为人生”的典范。面对当前文坛出现的不良审美趣味现象,朱光潜的文学趣味思想,不仅能将人们拉回到审美的原点,也有助于解决大家的一些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20,(3):73-79
西方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转向使丑彻底取代美的独尊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审丑思潮,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入审丑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趣味呈现出由审美转向审丑最后走向嗜丑的发展趋势。丑学视野下探究西方20世纪审丑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审美趣味嬗变的内在互动,对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理念的建构和丑学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承认20世纪中国学典型论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三大局限:典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神化及典型理论发展中的共性论与个性论的内在矛盾,以期对陷入理论危机的典型论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历史语境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在现代派学中有集中而深刻的表现,现代派学中既有荒诞人生的种种表现,也有对荒诞的反抗和超越。就美学意义而言,现代派学中的荒诞是对传统悲剧、喜剧的突破,是喜剧性的形式和人类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内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卢萍 《现代语文》2004,(11):9-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宣传媒体以及宣传机制的不断成熟,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广告这种特殊的宣传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企业,推销自己的商品.做广告的确需要讲究策划、讲求创意,但创意必须建立在科学健康,让消费者能够接受,并能体现商品真实特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广告的策划者,要注意广告本身内容的健康,提高广告的文化品味,增强公众的接受力、认知度.作为后天发展起来的广告语言,主要是依附于文学语言发展起来的.确切地说,并没有"广告语言"(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而只有"广告中的语言"(the language in advertising).为了方便阐释观点,我们将"广告中的语言"就称为"广告语言".肩负着打入消费者灵魂深处使命的广告,为"取悦"消费者,必须学会"为悦己者容".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有声广告,广告语言的生动和巧妙都会为商品的销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广告语言的文学化不可避免,即利用文学技巧在掌握推销原理的基础上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词句,刺激受众的心理需求,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良好、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最终在情与理的感召下实现其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8.
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在多元化的文学主题中,呈现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及作品试验性的突围,从而展现中国女性高扬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异端的姿态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实现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个性特征。它通过内部的不断转型来实现自身的范式重建,表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勇于突破各种禁区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生命的体验与赞颂、对世纪病的嗜恋与咏唱以及对恶的审视与展现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母题;它追求陌生化和个性化的表演,确立了颓废唯美、荒诞神秘、象征朦胧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鲁迅文学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大幅度地删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研究界和教学界没有真正体认鲁迅的文学精神和传递其现代文学趣味。而事实上,鲁迅先生一直是立足于科学理趣、现代人文情趣与艺术趣味这三个维度来进行创作的。因此,解读鲁迅的文学精神与文学趣味,应该对当下寻求现实针对性的文学创作与致力于"立人"的文学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程金城教授《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的独特价值和学术贡献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论。具体分析了该书的学术史意义,对文学价值论的突破性研究,对20世纪文学史的“重写”和对21世纪文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三途并行向一途独进,三足鼎立向一家称雄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同时有其失误:一是经典文本与阐释文本的混杂性,二是翻译传播中的双重间接性;三是注重政治功利的实用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当代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典著作评注期,二是理论体系探讨期,三是当代形态建构期,而每个时期的研究都各有侧重点与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百年的传播与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是推动了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转型,三是影响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创新精神,二是二元对立思维,三是研究方法和思想资源单一。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构成了社会文化、审美、解构重构三大批评系统,他们在世纪文化语境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从泛政治到泛文化的基本走向。这一走向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息息相关.而对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是文学批评形态流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文论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走向“现代”的曲折历程,突出问题与深究学理将是中国文论发展与建构的内在张力或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与翻译学构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西方文论的发展影响了翻译研究的范式转变,并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准备,同时也拓宽了译学研究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在现代科学发展中学科交融的趋势,但在学科发展中也应注意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个非常繁复的概念,但是它又有一定的统一性:价值层面的独立、自由、民主、平等,精神层面的直线向前、视野开阔、"反传统"是其突出特征。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指的是文学理论追求自主性、走向多元、否定自我、不断超越。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理论出于自身理论建构的需要及在西方现代文论的影响之下,进行了现代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以来,苏州弹词女声唱腔获得长足发展,并络绎出现了丽调、侯调、琴调、王月香调等四大流派。这一现象既是评弹艺术自身流变丰富的产物,又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诸多弹词女声流派呈现出追求阳刚健进之美的"花木兰情结"、在演唱中深入心灵体验、重视音乐形象的塑造等相近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正沙健孙教授的《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兼评若干社会思潮》一书,是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开放的中国需要通过文学的窗口,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如何看待我们,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的内涵,经历了由“神秘富饶的异邦”、“开明智慧的理想国”:到“停滞保守”、“忧郁死寂”、“俄罗斯的第二自我”,再到“过去的兄弟、今天的敌人”直至今天“走着独特的发展道路,正在超过俄罗斯”的演变。回顾这一词语内涵演绎的历史,有助于立志振兴中华的中国人作更多的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西方文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多元文论的碰撞、交融、转型等成为西方文论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主要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哲学与美学思潮、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几个方面探究其对文论变革的影响,以期在当下中国文论话语转型的语境下,借鉴西方文论变革中富有意义的成分来发展本土文论,丰富我国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