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本位的课程,即服务于地方、立足地方、归属于地方的课程,它是乡土课程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崇明岛拥有独特的生态乡土教育资源,因此,多年来,崇明教育致力于"生态崇明"地方特色课程的体系性构建研究。本文从这一课程实践案例中,对这类乡土课程的体系性构建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提炼,形成了可迁移的经验,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资源介绍 绿华镇地处崇明岛西端,是1971年冬从长江滩涂上围垦造田建起来的、崇明最年轻的乡镇。其西部建有上海规模最大的崇西水闸及南北运河的起始段,并建有世界河口水文化展示馆;东南部拥有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明珠湖,沿江中部拥有崇西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3.
依托江苏省环境生物课程基地的课程建设,利用其课程内涵、育人理念、教师专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积极指导,结合具体的校本课程例证课程基地的作用,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起,我们对“生态崇明”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相关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应紧随“活动”开发的缘由,并进而提出了当前应重点开发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们对新课程观的进一步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对生物学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较多实践探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孔庆东 《青海教育》2006,(12):18-19
农村小学在开发与运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教育条件的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目前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来看,将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活动,是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此,笔者认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应明确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校本课程的内涵及意义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的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设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是为了改变原先固有的学校课程结构,使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本校生物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对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意义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问卷调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优势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同,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实践基地在课程开发中需加强指向课程领导力的教师专项培训、聚焦现场学习力的课程专题开发、落实课程执行力的项目专业研究,以培养“学生现场学习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线,贯通课程目标、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评价的选择与确定。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开发是在对学校、基地、社区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科学的评估的基础上,将课程开发活动置于基地所能凭借的课程资源上,从而突破单一狭隘的传统教学模式.农村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既能够提高基地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蕴藏在基地、社会和自然中的课程资源,以基地特色产品、产业、文化等为依托,多维度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把基地内外各种环境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崇明”校本课程是崇明生态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是学校对国家课程和“生态崇明”地方课程的补充。海洪小学的《芦苇恋歌》课程是以崇明生态岛建设为背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导向,以崇明特色资源芦苇为依托,以弘扬垦拓精神为主线而开发的一门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坚持绿色学习理念,着力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平台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基地环境建设助推了师生观念更新,课程开发点燃了学生学习热情,绿色学习促进了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敏 《湖南教育》2004,(4):28-29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在开发理念上来一场大变革。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被动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没有自己的主动权。他们要是组织者、思想者、改革者,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角色形象,由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课程。活动需要平台与载体,基地和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常态化实施,但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如基地无特色,千篇一律,吸引力不大,基地难以为继,等等。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地制约着学校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步伐。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积极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学校和教师挖掘自身和地方优势资源,走出了一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基地开发和建设的路子。通过努力,绍兴市已经形成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基地,并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江苏省首批外语课程基地,江苏省清江中学长期致力于打造高品质课堂,尤其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状态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深入的思考。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范式,是开展深度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民众教育的直接资源,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价值。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行,通过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结合学科渗透民俗文化、设立民俗文化综合实践课、邀请民俗学家进入课堂等措施来向学生进行民俗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逐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关系到课程的实施进程与目标实现。没有优质  相似文献   

19.
课程资源是指具有课程意义、能够作为课程要素进入课程并保证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要素以及促进这些要素有效实施的政策、制度、环境等条件。课程资源不仅是形成课程的主要来源,也是保证课程实施的直接条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在遵循国家课程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有不少的学校和教师也为此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这是一个新生事  相似文献   

20.
主题活动课程是当前幼儿园的主导课程,实践中我们灵活运用对应选择、整合利用、合理转化、有机生成等策略探寻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使主题内容本土化,使学习资源低成本高效益,使幼儿学习方式多元化,从而切实提高了幼儿园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