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位"经典化"的作家,林白的新世纪小说创作上所出现的变化不但为女性作家、女性写作的"出路"提供了个案,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代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转型提供了样本参照。而从主题、创作意识和风格语言等三方面综合论述林白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变与不变,正是具体说明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波德莱尔与鲁迅的时间意识的比较,寻找二者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的异同。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以及思想的双重性,是这两位作家的创作共性,而"求真"与"求善"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是两位作家时间意识内涵不同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将“史诗”不再泛泛地理解为历史的形象表现,是近时期长篇创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史诗”价值的体现实际上可以开辟出崭新的视角与表现空间。近年的长篇创作在文本结构上有了较大突破。众多的长篇文本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凡夫俗子为主人翁。从个人的感悟与认识出发,由作家最熟悉的人和事为基础,形成近期文本最强烈的意识与操作。应该有雅、俗的交流与交融,但应该是“要通俗,而不是庸俗”,这应该成为对作家的一种要求与尺度。  相似文献   

4.
从《红字》看霍桑小说的创作主题与文学艺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通过对十九世纪美国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生活经历的评价及其优秀长篇杰作《红字》的论述,从而向读介绍作家的浪漫主义和创作特征以及作品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象征手法的艺术特色;与此同时,该还就作家在加尔教清教意识的影响下,在其创作思想中深深打上的“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并向读展现了作家在此创作思想指导下努力去揭示和刻画作品人物内心“隐秘的罪”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过渡阶段的陈忠实清醒地意识到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对于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走向的重要性。《梆子老太》、《到老杨树背后去》等作品已开始关注和着力刻画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对人物心理与命运的影响,并以建构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为创作重心;《蓝袍先生》的写作则预示了作家关于对民族命运的宏大命题的思考,使作家萌发了更为巨大的艺术"野心",因而诞生了创作一部"民族秘史"的初衷。作者对以往的创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又注重对文学经典的吸纳,终于如凤凰涅槃般地完成了长篇巨制《白鹿原》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历史小说"借助虚构的历史背景剖析人性,通过众多悲剧人物和悲剧情节反思生存的悲剧性。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圆满地实践大量的悲剧创作,主要源自于作家对"文革"后深化的"人性"理念的积极回应、源于本体的悲剧意识的复苏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契合以及历史视野中的人性化叙述赋予悲剧创作以当下可能这三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十月是新一代打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打工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体现了作为一个由农村打工仔成长为城市作家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一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和对漂泊的反抗意识。他通过文学创作改写着自己和打工群体"乡下人"、"打工仔"的身份,谋求更高的身份认同,这对作家的艺术创作提升和现实身份重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是在现代与后现代、东方与西方二元背景下创作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篇四部曲都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寻找意识,本文试图以《寻羊冒险记》为例来浅谈这种看似被文本所消解的寻找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闻从业经历,对报人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在创作观念上,报人作家的市场意识、读者意识、现实意识更强;在文体选择上,报人作家选择的是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文学样式,不走纯文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以文艺社会学的立场,从"谁写作"、"谁媒介"和"谁阅读"三个观测点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当下汉中作家身份构成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其创作流露出特有的"崇尚自然,无求致纯"的审美情趣;汉中的文学媒介打着地方牌,始终谋求大众化方式;汉中的读者保持着精英式阅读习惯,与本地作家创作呈现疏离状态。在全球化背景下,汉中文学繁荣要注重作家、编辑与读者三方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苏童长篇小说《米》依旧遵照先锋文学的创作特点,在主题意义上反叛、消解,"在边缘处叙述"的创作理念仍有明显的痕迹;在文本结构上作家却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道路,即主动接受中国古典式小说非聚焦视角的叙述模式,在先锋与传统之间寻找契合点,并多功能地运用作家习惯了的多角度变换交叉的方法,使得文本结构不再以散乱、破碎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笔者拟从叙述视角这一角度对其文本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点考查作家的先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创作《史记》,既不像一般思想家那样通过立言进行思辨,也不像《资治通鉴》那样仅仅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他是要通过"一家之言"表达自己对天人关系的科学认识,从而探求社会历史的更替规律。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科学意识入手,认识太史公的创作精神,包括家学渊源、创作宗旨、创作态度及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说“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他的长篇小说无不体现着这一创作思想.他的首部长篇《浮躁》以政治和社会为视角,对改革开放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作了整体的评判,然而作家因对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无奈而致困惑,因而在以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改从文化视角上寻找新的切入点,《白夜》、《土门》、《高老庄》即体现了作家以“文化批判意识”为核心的创作心理和文化探索精神.尽管作家的种种文化探索仍不免流于无奈,但他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却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当数量的长篇儿童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表现出与传统长篇小说不同的特点,即平行结构的特点和倾向。究其原因,这种倾向来源于国外长篇童话及探险小说的影响;由作家童年回忆的创作初衷与小说写作的散文化笔法所致;是作家根据小读者的阅读特点对创作进行的自觉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长篇历史小说的题材大为拓展。历史认知的嬗变,使作家摆脱了“政治先行”的主观性,创作意识出现了多元的趋势,多了些历史的批判精神和深入的化思考,个性意识突出了,但也存在着“帝王”泛滥等问题,有媚俗、美化之嫌。艺术表现上,不拘一格的创新已成为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表达,到创作中期的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的成长书写,以及创作巅峰期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等,体现了他军旅小说创作观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7.
陕西当代长篇小说在全国成就突出,影响显著。这主要源于陕西深厚的历史积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作家执著的创作毅力。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始终坚定不渝地在生活源头寻找创作的原动力;二是追求史诗的意识;三是具有哲理色彩。不足之处在于重农村题材而轻城市题材和历史题材,艺术手法比较呆板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开扩视野,开拓、深化题材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和长篇创作观念,树立精品意识,以推动陕西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贬民族性的国手"的鲁迅,毕生都孜孜不倦于"国民性"的研究和批判,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创作,把"国民性"批判这一主题持续深化,并对后起的现代乡土文学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全面继承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作家张天翼,又以其独到的批评视角,通过一系列乡土小说的创作,持续丰富和完善了"国民性"批判这一主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玮 《考试周刊》2012,(52):25-26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最重要的英国作家之一,《第五个孩子》是她探讨社会问题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将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第五个孩子》作品名称和主角"班"名字的由来入手,探讨和分析作者创作《第五个孩子》的意图,并通过《第五个孩子》探究她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自觉追求独立小说意识的作家。早期王安忆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意识和年龄征候,她以少女的纯真感受作为艺术再现,在写作时还原为一种直觉经验。这种自发性直觉写作的小说意识在文本中表现为独语、写实和再现等特点,她的早期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顺应和接受,这表明作家的写作还处在一种公共意识状态之中,缺乏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