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罕坝时间     
正要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每人植几棵,每年植几片,年年岁岁,日积月累,祖国大地绿色就会不断多起来,山川面貌就会不断美起来,人民生活质量就会不断高起来。——习近平塞罕坝。——啥意思?在这里,既有森林的壮阔,也有森林的细微,更有森林的饱满和丰沛。森林的里边是森林,森林的那边还是森林。有人说,塞罕坝的森林是翡翠。也有人说,塞罕坝  相似文献   

2.
我爱塞罕坝     
增一分则嫌长,减一分则嫌短,赢一分则嫌肥,亏一分则嫌瘦。是谁这样形容过美人儿呢?我忘记了。但是我感觉用这些话形容塞罕坝却非常合适。我第一次走上塞罕坝的时候正是七月,华北平原上天气热得像下火,可是塞罕坝凉爽得却像晚秋。凉风习习,神清气爽,站在林中,随便地吸一口气都感觉甜甜的。刚才还闷热难耐呢,待到上了坝上,马上就凉快了。眼前,蓝天白云干净得如同洗过,花草水灵而又艳丽;最让人惊叹的是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树林和草原,满眼都是翠绿、是新鲜,让人满心都爱慕。塞罕坝的山美水美,美在她富有生气。她有上百万亩的森林,但并不缺少漫漫的草甸。全不像有些山地,只有森林的葱郁,而没有草地的辽阔。也不像西北的戈壁和沙漠,虽有无边的辽阔,但又缺少林草的装点。塞罕坝的山丘有优美的曲线,舒展而又圆滑,能让人想到女人丰腴的身体;塞罕坝的水又蓝又亮,俊俏得像山里少女的眼睛。塞罕坝的山水给人的感觉大气,庄重。她因为富有层次而生动,又因辽阔苍茫而深邃。我说得不一定准确,在塞罕坝,连那飘在空中的云彩也很遂人的心愿。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在多次去那里以后发现了她们的奇特之处,那就是随着季节的变换她们有“干”或“湿”的不同形态,很招人喜爱。在我的感觉里,南...  相似文献   

3.
塞罕坝     
正八、落叶松涛颂到过塞罕坝的人,无不被塞罕坝莽莽林海中波涛般起伏的落叶松林而震撼。塞罕坝上的落叶松高大挺拔、亭亭玉立,由落叶松组成的落叶松林威武雄壮、漫无边际。塞罕坝上的落叶松有其独有的特点和性格:它们整体颜色呈暗红色,其种鳞为革质,苞鳞短窄,球花直立,浑身通直,喜光而又耐寒。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     
正七、坝梁营林区纪事去年五月初的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为了给这次写作积累素材、寻找亮点,我等一行人,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再次登上美丽的高岭台地,走进塞罕坝,前往为塞罕坝百万余亩人工大森林做出突出贡献的坝梁营林区采访,记录其有史以来前进路上那些闪光的点点滴滴。以前登岭上坝,一路看到的均是以绿色为主的五彩缤纷的景色。这次登岭上坝,一路看到的景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     
正三、坝上的荣光写上这样一个小标题的时候,我们在想,应该怎样才能够把塞罕坝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坚定不移、开拓进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一呈现给读者呢?我们首先想到了上塞罕坝时,在塞罕坝上看到的那个有文字记载的光荣榜。我们想,塞罕坝光荣榜上记载的坝上荣光条目虽然有大有小,但可以肯定,只要是上了光荣  相似文献   

6.
阿枫 《生态文化》2003,(3):57-58
沿历史的足迹阅读荒野最初升起的向往清晨绿叶托起第一缕阳光照亮几代人用汗水植出的一畦绿色的希望森林绿色的海洋每一道山岭都嵌满育林人挺拔的背影这片种满希望的沃土镌刻着山里人用艰辛垒起的沉甸甸的遐想亘古走来的大山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森林强劲的脉搏一路跳动着浑厚的涛响恢弘庞大的绿色家族扬起林莽永恒的风帆古老悠悠的岁月之河哟流淌着几辈人的雄壮 乡录.绿的诱惑在夏季编织森林青春的畅想山涧小溪不再寂寞奔流于水底绿色的村庄如叶舞蹈于林中枝娅间潇洒地弹唱蓬勃的歌荒原野风拔起的一簇簇新绿溢满大地永恒的信念在地平线上升…  相似文献   

7.
晓玲  为民 《生态文化》2010,(4):F0003-F0003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处高寒地区。四十多年来,塞罕坝人战严寒,斗冰雪,抗风沙,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  相似文献   

8.
赵云国  闫晓娟 《生态文化》2008,(2):F0004-F0004
河北省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1962年由国家林业部组建,1969年移交河北省管理。建场46年来,塞罕坝两代务林人发扬“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一道为京津阻挡风沙、涵养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国家林业部建场。40多年来,塞罕坝两代务林人克服了人类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我省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无霜期最短、立地条件较差的坝上高原,建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百万亩林海,成为知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华北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这是一个极其成功的人工造林典型范例,是一个把最坏条件变成最好结果的样板。”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拥有森林110万亩,林木总蓄积6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4%。在这场人类成功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40多年实践中,孕育、形成、…  相似文献   

10.
冯刚 《生态文化》2006,(1):15-15,17
横亘于吉林大地的长白山,翠峰绵延,林海苍茫,虎啸鹿鸣,是中国版图上最大的天然森林和最密集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王国。人与动物共有一个地球,保护野生动物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文明素质。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吉林森林总队白山支队官兵,他们在保卫着大自然的和平,也守护着大森林的安宁。下面,就是森林官兵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转17页)苍鹰在部队“安家”鹰,鸟中神勇、机警的“猎手”,能从人迹罕至的山谷中找到黄金、钻石,被巴基斯坦等国的掘宝者视为宝中之宝,黑市收购价格在每只1至3万美金不等。鹰制成的各种标本成为当今社会上…  相似文献   

11.
孙阁 《生态文化》2011,(5):41-41
塞罕坝一年四季,风光各异,不同时节,不同色彩,不同的情调,舒展着不一样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1962年由国家林业部组建,1969年移交河北省管理。建场46年来,塞罕坝两代务林人发扬“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了人类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一道为京津阻挡风沙、涵养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如今,林场总经营面积142.67万亩,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学勃兴令人瞩目去年8月以来,塞罕坝突然成为社会公众和许多作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出现了一批反映塞罕坝林场建设卓越成就、表现生态文明主题的报告文学。李青松的短篇报告文学《塞罕坝时间》在创作完成后不到48小时即由《人民日报》于去年8月11日刊发,日前又被《新华文摘》转载,引起较大反响。在此前后,去年8月4日新华网发表了郭香玉的《塞罕坝,  相似文献   

14.
塞罕坝     
正五、林海深处的别样风情山脚下林边公路的停车场上,汽车的马达声渐渐地软了下来。随着几辆中巴客车车门的相继打开,红男绿女一群人走下车来。人们或行或停,或问或望,或指指点点,或唏嘘赞叹,抬头看看林海中的山路,相互招呼着,欣赏着,议论着,话音不断中迈开了脚步,转着弯儿向山林里走去。"这里是塞罕坝吗?前些年还不这样呢。"看到这诗情画意般的美景,有人疑惑。"这里怎么这么美呀!"有人  相似文献   

15.
塞罕坝     
正十、林海与沙地的对峙塞罕坝的山,既有山峰丘陵,更有沟谷草甸,起伏跌宕,谷壑幽深,绵绵几十里,被百万余亩人工林海覆盖,山风吹起,松涛阵阵,多彩多姿。塞罕坝的水,既有河流湖泊,更有山泉小溪,无处不明,无处不秀,冷冽甘柔,清如明镜,镜照碧透,夏季浩浩荡荡,冬季潺潺湲湲,美不胜收。塞罕坝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既有杜鹃花、金莲花、干枝梅,更有柳兰、蓼兰、走马芹,上百种之多,花开烂漫,自成景色,赤橙黄绿,五彩缤纷,点缀在林海草原,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掠夺、破坏。人们以各种理由攫取森林资源,如建筑、家具、烧火、垦荒、战争等等。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一直注视着他的进步,记录着他的举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与媒体有缘。这年,我大多在乌鲁木齐的野马中心办事处度过,回到野马中心的机会渐渐变少。岁末的一天早晨,边整理着工作材料,边看着窗外的飞雪,心里又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荒原里的野马。这时,接到了办事处主任来的电话:新华社等全国主流媒体,将要采访我,统一在《劳动者之歌》栏目中将我的事迹报道给全国人民。一时间,我百感交集。那在荒原上付与野马的10年青春韶华闪电般从眼前掠过。  相似文献   

18.
王龙 《生态文化》2008,(1):28-30
在充满神奇色彩的中国西南边陲,活跃着一支以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为己任的橄榄绿队伍,他们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林海的安宁。走近“艰苦创业标兵”武警西藏昌都地区森林支队政治委员张保明、支队卫生所所长高拥军、昌都县森林中队司务长万成超,我们感到清风扑面,他们各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足迹,用对党的无限忠诚书写着人生的灿烂华章!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的森林里生活着数不清的动物,也生长着数不清的植物. 在森林里植物大家族中,有一种毛头毛脸的蕨类植物叫牛毛广,植物学上属薇科植物.  相似文献   

20.
克城掠影     
由北京开往莫斯科、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列车,从满洲里驶出国门之后,一路穿越辽阔的大荒原,驶入苍茫的大森林,一个个小车站和小城镇向后面飞快掠去。又经过两昼夜的长途行进,前方就要驶入我要去的目的地——那个叫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城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