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仿作品必然要使用原作的构成元素或内容作为模仿的对象,因而有可能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为了保护戏仿作品的生存和鼓励创作,法律需要制定适当的合理使用规则来协调二者的冲突关系。同时,在如今发达的数字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也需要对戏仿作品所主张的合理使用抗辩作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和莫言作品中的戏仿手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先锋作家选择戏仿的原因和文学史背景。在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文化里,戏仿是消解颠覆传统和经典的艺术游戏。中国的先锋作家们使用它进行创新的文学艺术实验、探求新的小说叙述方式。戏仿手法的运用反映出作家们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变化,求新求变的文学追求,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戏仿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一直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且疑难的问题,本文从《无极》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争议入手,着重分析戏仿作品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基于中国的国情,戏仿作品有可能涉及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适度保护。  相似文献   

4.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作者专有的表达自治权,强调作者对文本的人格控制。而言论自由是公民基本的参与和获取自由的权利,要求作品的公有性质。在戏仿现象中,作品完整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充分体现。戏仿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因为保护作品完整权与言论自由具有一致、协调之处。然而,由于保护作品完整权与言论自由协调的有限性和冲突的必然性,必须对戏仿的合法限度作出界定,这也正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边界和言论自由的起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伊什梅尔·里德不仅是美国最优秀的讽刺大师之一,而且是一位狂放、自负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提倡一种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注被白人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他在小说中通过戏仿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体裁,体现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探讨西方小说传统的戏仿性改写。里德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戏仿艺术既质疑文学再现形式,又高度关注与边缘文化、特别是非裔群体密切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内涵。对里德小说戏仿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战后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在其代表性作品《小世界》中大量运用了戏仿。本文从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三方面入手,考察分析《小世界》对传奇文学的戏仿。通过运用戏仿这一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作者揭示出现代学者的困惑和危机。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败仗》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也是一部极具狂欢化色彩的作品。韦尔蒂还通过戏仿与反讽手法的使用表达了作品既带有喜剧精神、又包含着悲剧意味的双声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新作《羚羊与秧鸡》,将高超的后现代主义戏仿技巧和严肃的科技与生态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作品内涵,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拟通过分析阿特伍德对圣经神话及历史与现实的戏仿,进一步挖掘作品深刻的文明反思精神和深厚的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0.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本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玻璃山》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揭示出这个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的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纳博科夫最具争议,也是最负盛名的小说,《洛丽塔》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广受关注。作品中大量戏仿手法的运用使其成为一个多种体裁的综合体。纳博科夫通过对文体、内容以及作者自己的戏仿,重新定义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已经达成的契约。这正是《洛丽塔》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冯玉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运用了戏仿式的叙事技巧,表现为以神话书写和传奇再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叙述策略。这一叙事技巧既在戏仿性的书写中以神话性思维再现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意义,展现人类精神的超越与梦想;又以现代语境为映照在戏仿中形成一种解构式的幽默化、嘲讽化和戏谑化的叙事格调,形成对传统神圣化的宏大叙事的非神圣性意义体验。在文本叙事中神圣性和戏谑性的双重格调形成作品一种内在的意义张力,从而使其写作具有了丰厚的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3.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在人物、叙事等方面均戏仿格林同名童话.他采用童话作为小说的框架,通过碎片和拼贴等手法,创作出反映现代人生存现状和现代人心声的作品.童话在巴塞尔姆的喜剧性戏仿下,遭到了嘲笑但也获得了新生.古老的童话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我国著作权采用列举方式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事项。网络环境下,这一判断标准已很难适用。因此,我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可以在传统模式基础之上,借鉴美国判断合理使用的标准来判断使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即使用目的与性质、被利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数量与重要性、使用对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中戏仿手法的分析,将文本中的戏仿归纳为三类:对罗曼司的戏仿、对戏剧的戏仿和对现实的戏仿;并据此论述了福尔斯所试图表现的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派别对立,以及作者对此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性,戏仿在该小说自射的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纳博科夫使用戏仿的技巧组织了小说的情节结构,深刻地揭露了主人公享伯特的欺骗性,同时增强了小说结构的自射性和文本的虚构性。  相似文献   

17.
龚芳敏 《天中学刊》2022,(3):120-124
同讽刺相比,戏仿指向历史文本,讽刺则更多地指向现实;戏仿是含混、模糊和摇摆的,讽刺则是单一、清晰和直白的;戏仿是一种温和渐进的改良,讽刺则是一种推倒重建的革命。同拼贴相比,戏仿带有极强的批判性,拼贴则显得更为中性;戏仿保留了源文本深层次的内核和特质,拼贴则突显自身与源文本的断裂;戏仿带有喜剧性,拼贴则指向作家中心主义的局限。同反讽相比,戏仿将批评对象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反讽则将批评对象作为对立的他者;戏仿具有含混性,反讽则显得更为清晰、坚决和明确;戏仿面向历史文本,反讽与讽刺一样指向生活世界的所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奚雅云 《海外英语》2011,(7):253-254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和评论家之一,其代表作《紫颜色》是当代黑人妇女文学的奇葩。而戏仿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比比皆是。该文试图从人物设置、叙事结构、魔幻色彩三个方面分析它对童话故事的戏仿,从而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文本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戏仿颠覆原始文本来表现当代被关注的事物.戏仿在历史编纂元小说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成为历史编纂元小说最重要的写作技巧之一.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使用戏仿解构了传统的宗教,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历史写作,实现了琳妲·哈琴式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巴塞尔姆的创作原则是“戏仿”及“语言拼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正是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拉开了其作品与“读者熟悉的先在审美经验”之间的距离。使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