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和谐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当代中国发展模式是一种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兼顾各方面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自身和谐发展与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模式,是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探索走自己的路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关于自身发展的重要理念——本文归之为“和谐发展观”,而正是这一日益凝练的“和谐发展观”还将引领要去走的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逐渐外化为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模式”。中国和谐发展模式是由三个不同层次——和谐国内社会、和谐地区与和谐国际社会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地建构起来的,而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能否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建设。则需要构建相应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镭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07-11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即构建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中国模式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三种现实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国模式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在动态的实践层面失衡现象的表征是国家自主性太强,社会自主性较低。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国家的权威性,提高社会的自主性,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增权,最终形成"强国家、强社会"的现实形态,从而推动中国模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是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融合,具有明显的和谐性特征。政治文化的和谐对于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塑造合格主体,提供伦理支撑,注入全球化时代的新意蕴。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模式选择的基本取向是和谐,其依托模式是以内部自我监督为主,同时也重视并注意发挥异体监督的作用。当代中国监督模式选择的这一取向,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政治策略和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当前中国推进民主政治进程、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采取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既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辉,又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交往决定社会形态和政治模式。现代国家建立在现代社会基础之上,现代社会是全面交往化的社会,是依靠各级主体的交往活动来运转的社会,其内在的社会运行法则是享有权力(利)和承担责任。现代社会的良序运行依赖于行为主体权力(利)责任的恰当赋予和一致平等,而权力(利)责任的恰当赋予和一致平等依赖于法治。基于此,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成为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和思想启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化、全面、科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简要揭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认为弘扬和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为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为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开辟正确道路,为推动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建造人类世代相承的美好家园提供宝贵借鉴,为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提高个体文明修身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德国模式是指二战后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主要在欧洲大陆国家运作。分析德国模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利弊得失,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中华文化的宝库、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倍感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足以供给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需求。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倾向于整体的、辩证的、和谐的思维特征,它就是建立在生机主义基础之上的和谐化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是使事物之间趋向于相互依赖、相互生发的有机统一的和谐状态。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诉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必将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重放异彩。因此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基本特征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为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为不同和冲突和融合开辟正确道路,为推动人与人自然共存共生、建造人类世代相承的美好家园提供宝贵借鉴,为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提高个体文明修身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一、唯物史观是研究当代教育史的指导思想当代50多年教育的历程,既涉及到教育的历史问题,也涉及教育的现实问题。正确总结历史,正确地研究现实,对我们正确认识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党和国家在教育决策中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重大的失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教育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教训,这对我们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旧中国留下的极为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当代管理确立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的终极目标.该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伦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对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当代管理的价值旨向以及在管理中注重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作了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使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当代管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当代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庆艳 《文教资料》2012,(28):17-18
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起步较晚,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获得社会认可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张海迪与史铁生的推动下,残疾人文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开始产生社会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当代残疾人文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作品数量增多,题材广泛,影响也日益深远,成为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而中国的具体国情又决定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而找到的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也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成功的发展道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袁银传教授的新作《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辩证关系的角度深刻反思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思路、新观点,是一本以科学态度严肃地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0.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当下,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必须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理论建构与现实生长对接、继承传统与批判创新统一等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有利于和谐精神生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