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3.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漳州古称"佛国",民间信仰之风盛行。漳州民间信仰具有多样性、兼容性、功利性等特点。其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交流,促进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民间信仰存在着累积性、二重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6.
福建民间信仰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广泽尊王等福建主要民间信仰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向心力、凝聚力作了分析,认为其在联络乡侨共同奋斗、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发挥过很大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指出,随着华侨华人逐渐融合进当地社会,某些民间信仰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还在当地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麦益娇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1):50-53,126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刘娘传说"。刘娘传说和刘娘信仰对地方文化以及群体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民间叙事——传说的角度入手,将传说研究与信仰民俗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呈现刘娘传说和民间信仰,考察传说与民众的信仰生活之间的关系,极具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的信对象繁杂,表现形式多样,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民间信仰的自身特点,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等原因,上海地区祠祭形式的民间信仰总体上趋于衰落,但近年又有复苏的迹象,而散在的民间信仰活动,如巫术,占卜,预兆,禁忌以及祖灵崇拜等现象还时时可见,其社会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民俗传承的滞后性决定了信仰习俗的演变不可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上海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和文化性,它在传承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进步意义,但是民间信仰崇尚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阻碍着人们对科学真理的传播和接受。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民间信仰中的消极部分的影响而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文章以民间信仰的界定为着手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民间信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探索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其生活于两宋之交,在唐宋福建民间造神运动中被民众神化.宋代张圣君信仰及其传说一方面文人化的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本记载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莫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时透露出张圣君亦巫亦道亦佛的原初信仰特征,这亦与当时福建民间造神运动的方式与民众择神的尺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信念是人的心理现象中极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制约人的生存质量、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信念问题,其研究主要是从人生哲学,道德哲学的视角展开的,尽管这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要,但仅此还是不够的,必须从本体论的视角来展开研究,以认清其“体”,因为如果信念的本体问题搞不清,那么关于它的“用”的讨论就是没有意义的,而要识其体,我们就必须关注西方心灵哲学的“信念”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我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史,阐述了民歌和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将民族和通俗有机结合,借鉴西洋先进的声乐知识,在民歌作品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民族艺术风格,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山神崇拜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自古以来盛行山神崇拜。唐代是山神崇拜的重要发展时期 ,山神崇拜现象非常普遍 ,类型多种多样。唐代的山神崇拜具有明显的多功利性特征 ,由于人们在对山神顶礼膜拜的同时 ,赋予它许多功能 ,以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需要 ,所以山神崇拜也是当时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 ,构成当时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泗州佛信仰     
泗州佛,是人们对唐代来自西域的僧伽被神化成佛后的称谓,是在泗州的灵异事迹与造福于民众、坐化后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奉为“泗州大圣”,进而成为“泗州佛”、“泗州文佛”。泗州佛信仰广传大江南北的江、浙、闽、豫等地区,无论是在其信仰的形成和由盛转衰时期,都伴随着对佛教与社会民俗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泗州佛信仰至今犹有其道德建设与开展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法。本文从歇后语的结构形式,分类和文化内涵对歇后语进行理解,进而探讨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七千多年来与时俱进,相继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灿烂而又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奇葩,是中华民族和海外华人的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的胎记。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盛典与礼仪,是休闲娱乐最经典的生活方式。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复兴民俗节日礼仪,是富民兴黔,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三大文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不但创造了服务于生活的工艺,还创作了美丽动人的工艺传说。根据情节的相似性,民间工艺传说可以分成多个类型。民间工艺传说表现了民众的技艺经验、民俗观念和历史记忆等多方面内容,是民俗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俗艺术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同宗民歌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同宗民歌是民族音乐传承方式的又一典型产物,每种同宗民歌虽然有着共同的“母体”基础,但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地方特色。本从同宗民歌的定义、种类、旋法、调式、节奏、润腔等方面揭示了同宗民歌的不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