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自由与自我依赖任何与美国人接触过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美国人把个人自由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不仅联邦宪法赋予个人以信仰、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而且在日常交往中,美国人对“私域”(privacy)也严加防范,不允许他人随意侵犯。当个人自由受到威胁时,美国人有权用枪杆子保卫自己的生命;当个人“私域”遭受侵犯时,美国人可以诉诸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任何社会,都有责任伦理的存在。自尊、自重、自律,是每个人的人格选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3.
自由人格具有一种反身性的伦理特征,它来源于自我对他者的超越关系,即在自我认同之中植入为他人责任的优先性,就此而言,自由人格的实质是把自我的自由奠基在为他人的自由之中。这种理解构成了自由教育的哲学基础,这意味着教育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中,受教育者的自由人格的塑造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教育者的自由以责任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界限。就内容而言,这种自由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4.
自由人格具有一种反身性的伦理特征,它来源于自我对他者的超越关系,即在自我认同之中植入为他人责任的优先性,就此而言,自由人格的实质是把自我的自由奠基在为他人的自由之中。这种理解构成了自由教育的哲学基础,这意味着教育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伦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中,受教育者的自由人格的塑造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教育者的自由以责任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界限。就内容而言,这种自由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教育: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5.
尊重的心理学本质与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尊重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完整的、具有独特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儿童的独立性、社会认知(观点采择)、移情以及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社会交往经验是尊重态度形成的心理基础。尊重儿童的核心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完整的、和谐的人格,它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待于一种和谐的教育来实现。这种教育应该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最高目的之一,强调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又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而且要把伦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人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要把自己树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教育应挖掘人潜在的智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7.
所谓研究生个人管理是指研究生就个人而言怎样管理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社交娱乐、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妥善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生的个人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研究一个人的自制、自理、自律,这种个人管理和来自学校的管理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萨特关于自由与他人的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所说“他人就是地狱”,并非指人与人的关系总是敌对的,他人是对一个人自由的限制或否定。在萨特看来,他人对一个人的自由既是限制又是条件,既是否定又是否定之否定即更高层次的肯定。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在实现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实现他人的自由;在实现自由的同时尽可能地克服自由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尊重学生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应有严格的要求,因为一定程度上“严”是“爱”的体现,但对学生也不能过于苛求,稍有一点闪失,就对他们横加指责,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甚至会“破罐破摔”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每个人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都希望拥有一个不被他人侵犯的自由活动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私。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36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  相似文献   

10.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11.
人具有自由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人的自由在于不服从上帝和任何权威,也不受任何自然和社会的约束,自由主要是选择的自由,自由就是责任,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教育应当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此,在语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使他们能自由地做出选择,并追求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实际上,给学生多少自由,也就意味着给学生多少责任。这能在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语的热情,让最令人感兴趣的、有浓厚人关怀色彩的语课回归自我。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如果让他们一个个违背常情,老气横秋,没有少年人的蓬勃生机,显然是有悖于他们的心理结构的,因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福禄培尔认为,“在良好的教育、地道的教学和正确的训练中,必须和应当由必然唤起自由,法则唤起自觉,外来的约束唤起内在的自由意志,外来的仇恨唤起内在的爱。……在压制否定一切、贬低一切以及重负压人和普遍化的地方,在严厉和刻薄引起反抗和虚伪的地方,任何教育、训练和教学的作用便遭到破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何谓让个人站立起来所谓让个人站立起来,指个人由不独立到独立、由不自由到自由、由缺乏个性到个性鲜明的历史发展过程,站立起来的个人就是能够独立、自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的个人。个人存在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中。让个人站立起来,就是在个人存在的基本关系中确立起个人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一)个人享有自我发展的基本权利个人任何时候都只能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之外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发展阶段,个人缺乏独立性,往往存在于社会的强制之中,社会也无法为个人发…  相似文献   

13.
杨红梅 《中国德育》2012,(24):63-66
一、德育传统:个人主义与理性主义 从文化观念的基点看,美国德育是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坚信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人格的绝对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侵犯性,突出个人自由和权利,提倡个性解放,推崇个人的自立与奋斗,强调自我是独立的价值主体。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即使讲个人服从群体或服从普遍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人是自由的人,也是独立的人。无论对于个人、大学、还是民族,独立人格能保证自由思想,能自由思想是保有独立人格的主要表现。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个人主义":任何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每个人都可发展,从而更富有、更智慧、更高大,而富有了的个人可以更多地贡献社会。教育中可以奉行这种个人主义:每个学生是每个学生自己;每个学生都有权发展和丰富自己;盼望发展了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为自己的民族服务,为变革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尊重的境界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在充分认识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平视。尊重,即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是对他人人格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从来不会忘记———努力去尊重别人。而只有那些对生活不负责任,玩世不恭的人,才不会想到这些。时下,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制度改革的时代命题:让个人站立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何谓让个人站立起来 所谓让个人站立起来,指个人由不独立到独立、由不自由到自由、由缺乏个性到个性鲜明的历史发展过程,站立起来的个人就是能够独立、自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的个人.个人存在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中.让个人站立起来,就是在个人存在的基本关系中确立起个人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责任意识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确定和谐社会性质的重要条件。道德教育是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我们追求“何种社会和谐”。传统道德教育本身就是追求基于服从的和谐社会,这是有一定作用的。正确的提问应该是“道德教育如何有助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对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强调自由的现代道德教育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确。具体而言,个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道德教育的时机;道德教育的批判性,使得它有可能使社会分化合理化。另外,“道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说法,存在一种逻辑上的矛盾,即把社会问题的解决诉诸于个人道德的改善。能否实现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的良好互动,取决于我们对“何种社会和谐、谁之道德规范”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胸牌的德育意义一般来说,人在没有熟人的场合、在没有重要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无法无天,胸牌把学生的身份昭示于任何他人,使偶遇的他人成为了熟人;任何人都可能对学生的言行表现给予有效力的评价,于是一般的人也成为了重要他人。我国古人讲究慎独,就是要求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中规中矩。独处不完全是指物理上的独——周围没有其他人的独,也指心理上的独——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管理人性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管理中人性观的问题,是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求生存求发展是人的本性。这是一种重“智性”而强调“智慧人格”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要求教育管理要重视“智慧”在人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自由发展。为此,在观念上要树立教育管理就是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的观念;在制度上要建立有利于人自由发展的规范并保障这些规范的有效实施;在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上,要做到人自身的自由发展与自然、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避免发生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