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甫现存32首哀悼诗均为交际应酬类哀悼诗,哀悼对象大多为建有大功的重相名臣和卓有建树的诗人、画家。其诗记录了安史之乱的史实,抒发了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炽热情感。在艺术上,以体裁较多、在五古上有重大突破为最大成绩,且多用肯定性、赞扬性典故和死亡哀悼性典故。杜甫是中国哀悼诗史上的一流作家。  相似文献   

2.
羁旅意象是杜甫陇右诗的主体竞象之一,它最能表现诗人客秦时的特殊心境,也颇能体现杜甫用意象说话的创作特色和杜诗沉郁悲凉的风格,本试图用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羁旅意象的审美内涵做一番审视,以提高人们对杜甫陇右诗创作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杜甫流寓巴渝期间创作诗歌400多首,这些作品有对巴渝山水、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有对破碎山河、动荡时局的沉痛慨叹,其反映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篇章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杜甫的巴渝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甫一生四处流落,漂移徙居,动荡乱离之苦和忧国忧民之志必然引发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深沉喟叹。异地高阁叠嶂、亭台楼榭便是诗人登高抒怀的理想场所。登高诗亦成为杜甫诗中的常见题材。杜甫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大规模、集中书写登高之作的卓越作家,且佳作颇多,堪称精品。这些诗生动记录了诗人一生辗转流离的生活经历和坎坷辛酸的心路历程,包蕴其高尚气节和理想人格,并深化了古代登高文学的抒情境界,还对登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少小多病”的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与疾病相关之诗,可以说疾病诗是其一生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杜甫疾病诗本身独具特色,无论在造语、修辞还是创作风格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就造语而言,通过将“疾”、“病”与形容、名、动等词的结合来铸造新语词;在修辞上,充分利用与疾病相关之典故,运用象征、指代、隐喻等手法来表现多重意象;于风格言,描写对象的贫弱化、对生存状态的关注,使其诗风“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6.
与同时代及其前代诗人的创作相比,杜甫的口号诗的基本特点是:将时事打入创作当中,拓宽了口号诗题材领域,提高了口号诗的诗品,且数量多,多七绝。这些创作特色既与时代创作风尚有关,也体现了诗人自觉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从杜甫的夔州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此时的诗歌延续了杜诗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情感,随着诗人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种思想情感愈加成熟和深刻。夔州地处偏远,加上作者年老病衰,夔州诗作有着明显的日薄西山似的暮年独白,此时的诗人已经无力再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得把这些昔日的豪情寄寓在咏史怀古之中。虽然作者远离家国,但是诗人也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怀,诗人认为救国的出路有二:一是息兵养农,二是建立三国蜀汉刘备孔明一样的明君忠臣共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春景诗共有四十多首,除了沿用传统的主题外,杜甫用春景诗来表达思归与忧国之情,这是对春景诗主题的新开拓。这与杜甫所处的年代、杜甫的个人经历与追求有关。这种开拓对后世诗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杜甫在秦州期间诗歌创作进入到一个纯粹个性化的时期,诗歌中具有了明确的悲剧化体验,这种体验在咏物、写景等诗歌中有所表现,尤其是在占其秦州诗歌总数五分之一的“遣兴”诗里有更为系统鲜明的表达。杜甫流寓秦州时的诗篇在内在精神和艺术规范方面都出现了新变,这些新变可视为杜诗在杜甫弃官之前和入蜀之后的一个转折过渡,这种转折变化是时代变迁带来的作家审美心理变化的产物,因而此前作品中较为淡漠的悲剧意蕴在秦州与之后诗歌里得到了明显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草堂诗中很多描写到了饮酒,尤其在公元761年春天创作的诗歌作品中,饮酒诗大量出现。本文试从诗人心理、生活环境、交游情况、邻里关系四个方面分析饮酒诗于此时集中创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甫目睹大唐王朝在经济上的种种弊端之后,提出了不少生财、用财、理财观念。他主张“销兵铸农器”,主张商业流通,主张“屯田”自给,主张讲究耕作方法、水利灌溉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从他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诗人的个人生活意识和社会“经济意识”。  相似文献   

13.
晚清云南诗论家朱庭珍"取法于杜",基于自身对杜诗的体验和学杜经验,在"杜诗"阐释论、"学杜"方法论、"杜诗学"批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颇有创见的阐释和评论.细读朱庭珍的评杜文本,把握朱庭珍"杜诗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真谛,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庭珍独具美学蕴涵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白和杜甫的赠内诗,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思维方式、个性禀赋及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主旨内容、情感抒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赠内诗内涵比较丰富,情感变化跳动,抒情直接坦率;杜甫赠内诗内涵较为单一,情感恒定稳固,抒情曲折委婉。  相似文献   

15.
杜甫《秋兴八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州的秋日萧瑟,诗人晚年贫病缠身,孤舟飘泊,关切国家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又穿插对长安宫殿、昆明池水的追述,表现诗人时而孤独、时而悲忿、时而欢快、时而兴奋、时而豪情满怀、时而沉郁不安的心情。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又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乐章。  相似文献   

16.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创作的结晶,其中风土人情诗达三十余首,鲜明地体现了夔州当地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杜甫歌颂了夔州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描述了夔州民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批判了当地的恶俗陋习。然而在批判的同时,更多地谴责了不体谅人民的大小官吏,饱含了杜甫一贯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一部杜诗艺术地体现了"爱人"思想和"爱物"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即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同时,又对儒家传统观念有所突破,无论"穷"还是"达",都不忘天下苍生.正是这种大爱和大勇,使他的思想与诗篇在浓厚的儒家思想传统中脱颖而出,千秋万代,馨香四溢.  相似文献   

18.
论杜甫诗歌的生态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为我们阐释他的诗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新的理论又为我们阐释杜甫诗提供了新的路径。杜甫的诗以"仁民"、"爱物"两个向度展开,表现为对一切生命的关注。在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理论背景下观照杜甫的诗,其生态美学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伟大的胸襟,顽强的生活态度,关注现实有感民生的思想,为世人所称道。他的诗歌创作多样化,艺术上是集大成者,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尤其他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为后来许多诗人所继承和效法,他诗中的视觉反差,体现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巨细兼容、混茫一体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20.
杜甫能成为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原因有多个方面,而其中注重对前代文学传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文选》这部前代典籍正是杜甫格外重视学习的对象之一。杜甫乐于接受《文选》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文选》在唐代广为传播;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卓越的创作才能与融通的文学思想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