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2.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细致地论述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的基本观点 ,它对“索隐派”的批评与超越 ;“新红学”自身观点的发展变化 ;“新红学”所受到的政治打击以及学术界对它的误解 ,并对“新红学”给予了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国光高举“当代红学”大旗,目的在总结六十多年来红学界的是非功过。“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是他的“当代红学的宣言书”。他猛烈批判红学两个“凡是”派的代表周汝昌,深入论述高鹗的巨大贡献;批判周汝昌支持的红学丑闻“震惊人类的发现”,捍卫中国红学和中国学术的荣誉;与欧阳健论战,肯定胡适新红学和脂评本发现的重大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红学”健康地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反动派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既是卖国贼,又是尊孔派.他们的文化,就是“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帝国主义走狗、买办资产阶级文人胡适一手搞起来的“新红学”,正是这种货色。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胡适派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新红学”,统治着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无论蒋介石之流,还是刘少奇、林彪一伙,都把它当作实行法西斯统治和复辟资本主义得力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6.
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刊行,掀开了“新红学”历史的第一页,直到1954年,新红学始终是红学园地上的主要潮流。我们把红学史上的1921年到1954年称之为新红学时期。在新红学出现以前,旧红学中的索隐派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压倒优势,使红学陷于停滞状态。新红学以收集的确凿史料,考证的确切结果,否定了索隐派的形  相似文献   

7.
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论,是解放后思想文化战线上一次著名的运动。它对胡适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了清算,并推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作为思想批判和文艺批判,是必要的,有重要意义的;但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也产生了某些严重的缺点错误和消极后果。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从此产生了所谓“新红学”。比起以索隐、附会为特征的“旧红学”,“新红学”的出现是《红楼梦》研究上的一大进步。胡适对“索隐派”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考证也有一定的成绩。但他用的是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方法,又抱有阻挠马列主义传播的目的,所以对《红楼梦》的总评价是错误的。他把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贬低为  相似文献   

8.
俞平伯作为北大学子,深受胡适影响,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胡适的引领下,俞平伯不仅走上了文学革命的道路,而且在“红学”研究上颇多建树。尽管在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中俞平伯因此蒙冤受屈,但他无怨无悔,对胡适的敬重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9.
韩进廉同志住《红学史话》(一)中写道: “一九二○年后,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反动文人胡适为了贬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硬把曹家和贾府,曹雪芹和贾宝玉混为一谈……”“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其反动的政治目的,喊‘白话’,抓‘热门’,大搞小说考证。一九二一年抛出了《红楼梦考证》。他依靠‘孤本秘籍’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作了如下的判断:……这些判断大致正确。”读后深感其词闪烁,深文周纳。其一,“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这是“新红学”的贡献。由谁考定?主语不明。其二,“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却“大致正确”地判断了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岂非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10.
胡适将杜威的实验主义运用于《红楼梦》研究,建立了新红学。新红学把长期受到贬抑和轻视的小说提高了与经学、史学等传统学术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但改变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也改变了传统学术的重心,推进了现代学术的转型。这可以说是胡适新红学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国柱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29-35,52
周汝昌被人们称为考证派新红学的“集大成者”,但周先生的红学考证却不是真正考据学意义上的红学考证。真正的考证是视证据为生命,一切从证据出发,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周先生却发明了“悟性考证法”,只讲“悟性”不重“证据”,专做“证据不够的推求”,把那些属于史学范畴的实证问题,强行演化为“见仁见智”的学术是非之争。  相似文献   

12.
周汝昌之所以把从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等开出红学大门,是由于他没有中文系的学历,"文学理论水平又十分低下",扬长避短,就把从文艺学、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从红学中开除出去了。至于他的红学四学"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几乎全从臆断出发,证假为真,不具备"学"的特质。他的红学观从一个侧面证明曹雪芹"假作真时真亦假"预言的正确。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很多,而探讨的内容又比较集中或单一,因而不免常有拖沓重复、粗制滥造之嫌。更重要的是,周先生的红学著述总体上显示出治学“随笔化”的倾向,可用“红学随笔”或“随笔红学”加以概括。这种文体既不要求确凿的史实证明,也不讲究严密的逻辑论证;文章虽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天花乱坠,但给读者留下的却往往只是虚无缥缈的幻觉而已。  相似文献   

14.
胡文彬先生的红学著作向以短小精粹、言之有物、贴近文本、贴近读者见长。其新著《感悟红楼》是这种研究方向的代表。面对目前存在的将《红楼梦》研究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神秘化的倾向,我们应该提倡胡先生这种"辅导读物"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先前大陆出版的几部红学史著作,对台湾当代红学的描述都不够详尽。2009年,胡文彬先生《跨越海峡的记忆——〈红楼梦〉与台湾》问世,为当代红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部不可不读的学术著作。它概括了台湾红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介绍了台湾红学的代表专家和著作;就台湾红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给大陆带来的启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周汝昌先生关于“什么是红学”的一些说法,从哲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红学就是红楼梦研究的简称。红学就是《红楼梦》研究中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统一体,这两方面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借口特殊性来否定排斥普遍性内容,也不能把两方面互相割裂开来,看成两回事。论述了周先生等研究中的哲学方法和论证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胥惠民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商榷》一文指明“不要把瞎编的一百零八钗硬我到曹雪芹头上”,有较强的说服力。所排“又副册”名录亦很有见地。惜乎对“副册”中人员暨“十二钗”的地域界定有偏执之论,对此特作补苴罅漏。为求“金陵十二钗”三册全璧,诚为阙如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人员甄审排名。  相似文献   

18.
《〈石头记〉交响曲》是胡风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石头记〉交响曲》中胡风的文艺思想,以及探讨胡风对于《石头记》的独特认识,试图能再现胡风终生坚持的文艺思想和展现胡风作为文艺批评家敏锐眼光与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