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凯特·肖邦的《觉醒》的女主人公都生活在父权社会中,她们都受到男权社会传统的束缚,又都表现出强烈的反叛精神.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位女主人公受到的压迫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不同角度看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方式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叶高洁 《考试周刊》2009,(25):27-2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分别为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的著名作品。两位小说家以独特的手法成功刻画了两位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尝试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角度的选择等方面来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对比及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手法的分析比较,以使读者对两部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意识流、象征手法、叙事视角和控制对话描写的手段下,两位女性人物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被凸显出来,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4.
苟妍 《海外英语》2012,(13):171-1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艾米丽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该文用叙事学的行动元模式分析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从主体与客体,帮助者与反对者,发送者和接受者这六个行动元的角度对艾米丽的爱情悲剧进行诠释。得出造成艾米丽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男主人公赫默对爱情的背叛,而是世俗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5.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31):72-74
张爱玲与艾米丽·勃朗特作品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母亲形象。在《呼啸山庄》和《金锁记》中,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恶母形象。两位女作家因为生平遭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了她们对母亲所怀有的和而不同的情愫。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格里森和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是生活在美国旧南方幻想中的两个女人,同时遭受到了父权与男权的迫害,并在反抗中失败。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的《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格里森和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是生活在美国旧南方幻想中的两个女人,同时遭受到了父权与男权的迫害,并在反抗中失败。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女性作家,她以冷静的笔调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被旧社会压迫而丧失了正常人性的封建时期女性形象,轰动了整个文坛。而远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天才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笔下创造了另一部举世瞩目的巨作,就是《呼啸山庄》。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两位伟大的女作家的风格差异就成了背后原因的重要一环。文章试图以《金锁记》和《呼啸山庄》为例进行对比,从而将张爱玲与艾米丽的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对比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凯瑟琳.波特的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均采用了意识流和细节描写的人物塑造手法,另外《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复数的叙述角度和象征隐喻手法,《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采用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和对比手法,两位作家娴熟巧妙地运用相同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使表现手法这个"形式"完美地为内容服务,从而刻画出两个个性鲜明、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陈姗姗  李登 《文教资料》2012,(20):29-30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悲剧人生。本人运用女性批判主义视角,从父权压迫,南方传统淑女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导致艾米丽人生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主角爱米丽,通过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分析探究了导致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爱米丽的人生是悲苦而凄凉的,其中三个因素影响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一是爱米丽所处的家族父权和家长制对她的性格的影响,二是爱米丽所处时代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对她的思想的禁锢,三是爱米丽自身畸形的爱情观促使她最终会有这样的一种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该小说通过埃米莉的悲剧故事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不断抗争父亲的束缚和社会桎梏的过程中,埃米莉由于受到男权社会和清教思想的禁锢,丧失了理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通过对埃米莉悲剧渊源的剖析,福克纳对南方传统女性的同情和赞美得以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既往研究中,有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父权制是导致爱米丽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借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进一步提出,爱米丽性别的复杂表演性质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文化机制对个体性别身份的规约以及个体在颠覆机制时所遭遇的遏制。两者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成作品的悲剧意识。爱米丽先是在父权制的掌控下遵循"南方淑女"这一性别规范来建构自己的性别,之后在父亲去世后对性别和身份的操演解构了这一所谓本质主义的迷思。其操演的身份既是对社会文化机制的颠覆与反抗,又是对性别主体重建的诉求,是女性个体争取性别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小姐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从爱米丽生活的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进行探讨,可以找到造成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尼采的意志哲学视角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名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指出艾米丽的疯狂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生命的意义取决于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强弱,生命的欢乐是不断的创造,是与痛苦抗争的体验,当生命的意志消褪时,生命也损毁了,作者和读者也只能为此献上一朵惋惜的玫瑰。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引人深思和值得同情的悲剧形象。通过独断专横的父权思想、残酷无情的妇道观、时代的错位解析爱米莉小姐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8.
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经典死亡诗歌之一《我死时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从其写作背景和动机、句法结构及意象与内涵等方面展开论述,对该诗进行解读和赏析,进一步探索其独特的写作艺术以及发人深省的死亡哲理观。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中均有母亲杀婴的情节,这些情节往往被认为是希腊悲剧杀婴母题的艺术再现,它们承袭了希腊悲剧中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可、女性权利的重视这一基本精神,并且逐步走向深入.然而在当代人文语境中对其反思,发现她们的悲剧也暗示了女性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为当代女性实现具有理想人格的主体性建构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