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一种通用的语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神州大地,英语学习热经久不衰,并且出现了英语学习低龄化、采用双语教学、开始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及中学生出国留学热等趋势。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广泛接触的过程中,面临西方教育、文化的挑战。英语教学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应占有何等地位?今后如何改进?怎样在既重视英语教学的同时,又注重使学生具备传统文化知识底蕴?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拟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历史变迁的考察,试图从中得出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没有重视中国文化内容的输入,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英语语言水平偏低、教材缺乏中国文化内容以及社会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淡漠等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文化的产生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又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二者相辅相成。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的教学,把中国文化知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以及英语测试体系中,并且培养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师生双方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会做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解中国文化对于汉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同样可以应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本文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方面的讨论,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英语国家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让学习者会用英语介绍我国的文化。根据当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应适当导入中国文化,开展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密切,这使得英语教学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既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不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不利于跨文化的交际。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文化继承与传播的过程离不开语言,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以之为责任与使命。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照搬和移植甚为重视,而对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的作用重视不够。人们习惯于强调中国人如何适应西方文化,却很少关注本土文化如何用英语表述,或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本土文化的缺失是很普遍的事情,在文化交流中既要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同时也要引入本土文化的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一是西方文化在政治强权和军事、经济霸权的支撑下,取得了世界文化的话语霸权。二是中国在传播文化过程中采取的是单向性的传播方式,造成了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本土文化的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中国文化核心内容,其次强化本土文化术语表达的统一性,再次加强中国文化的研究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于佳淼 《海外英语》2023,(22):187-189
中国自1960年开始,将英语纳入中小学的学习科目中。1983年,英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取得同等地位。我国学习英语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60年的实践中,我国学生的英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英语教学离不开西方文化,很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西方文化以便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英语知识,但西方文化的过多传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将英语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重点围绕初中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开设“中国文化”选修课的必要性近几年,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呼声中所陈述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中国文化失语”,即由于我国高层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忽视“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使我国“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第二,“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方…  相似文献   

11.
语音规范是英语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音规范又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因而,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轻松地学习英语。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规范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界英语变体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英语教学应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改变以英国/美国英语为唯一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世界英语变体意识,在教学中融入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内容,在测试中关注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以此打开世界英语变体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世界英语变体来看中国英语变体的地位并说明在中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输入只带有英、美文化的英语是有问题的,以此为基础,指出世界英语对我国英语教学在教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一门语言,而听说作为英语的基本能力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应引起重视,但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是以学生对英语文字运用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逐渐成为中国学生的短板。为了弥补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形势。当今大学英语已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其教学改革应从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中国经济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帮助中国与世界在多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传播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从后大学英语时代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并提出应从中国典籍、大众传媒和中国英语语料库三个方面入手,建设和调整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大潮,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了观念,意识到中小学英语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只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侧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农村乡镇中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十分艰巨。怎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英语对世界英语的影响力日趋强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自身和学生对中国英语及相关文化的积累,进一步强化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平等意识等措施,将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得以表现的重要形式,而要想掌握及运用一门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就是英语,它是不同国家人们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所以只有保障中职生对英语文化的有效学习和掌握才能使英语教学正常进行,并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打下坚实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经验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重视对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41):99-100
对英语的学习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保证人才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手段,英语作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科目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然而当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一些教师没有正确认知英语教学的目标,只重视对西方文化的教育和传递,导致学生只是单向地接收了西方文化,而没有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在初中英语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议题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20.
张文静 《海外英语》2014,(19):81-82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英语对世界英语的影响力日趋强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自身和学生对中国英语及相关文化的积累,进一步强化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平等意识等措施,将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