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2.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古代西方神话和基督教艺术中图西亚的筛子所隐喻的女性身体的被封闭与被囚禁的状态,同时分析了当代身体写作现象中女性用身体来突围的深层意义,最后,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女性身体的囚禁与突围的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和反思,探讨女性身体回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身体转向”,身体成为各领域的研究前景,文学研究领域也兴起了研究浪潮,形成了文学身体学理论。《素食者》塑造一个为了逃避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采用食素和自杀等方式来反抗强大的社会机制的女性形象。“禁锢和逃逸”是文本的主题思想,英慧的“身体”是暴力、性和压迫的遭逢者和见证者,同时其身体也是她反抗之武器。通过细读文本的身体叙事,质询女性境遇之因,体认女性身份的枷锁,反思现代男权文明的虚伪和暴虐,聆听女性的自我诉求。通过细读文本的身体叙事,质询女性境遇之因,体认女性身份的枷锁,反思现代男权文明的虚伪和暴虐,聆听女性的自我诉求。  相似文献   

6.
广告中的女性身体是男权欲望的表征,是男权确立的审美标准的物化,是资本和政治权力的有力工具,是被书写、被观察、被异化的客体。广告中女性身体的在场,恰恰是女性灵魂的缺席,真正在场的是权力话语系统,是权力意志的在场。广告中女性身体表现是各种权力交织的产物,权力纷纷在女性身体上留下痕迹,通过女性身体完成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这些“权力”包括男权、资本和政治权力。广告对女性身体的过度表现强化了女性身体的被动地位,强化了导致女性主体性缺失的社会权力结构。广告中的女性身体作为历史文本真实而又详细地记录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7.
重读女性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身体写作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土壤上重要的蔚为壮观的文化事象,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论文选取了女性身体的视角。通过对男女身体的本质差异性、女性身体作为异己存在的历史记忆和女性身体自身所蕴藏的文化颠覆性三方面问题的细致探讨,揭示出当下重读女性的身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女性身体正是女性进行身体写作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女性的主体身份并未被建构,而是充当了男性的附属品,黄香久用自己的身体铭刻了章永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苦难遭际,而女性的价值却也永久性地被禁锢在了她们的身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无法寻求也并未主动寻求自我的真相。这种真相俨然伴随着女人们心酸的血泪长埋于历史的深处,那被卷进历史黑洞的"另一半"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苦难篇章。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史中,身体从最开始被忽略到逐步走向研究者的视野,而女性也在身体被逐步重视的过程中寻求思想自由与身体自由。在短视频中,女性身体传播失范主要表现在身体审美的碎片化、身体滤镜的完美化、身体表演的色情化以及身体模仿的狂欢化等方面。这些现象的产生揭示了女性身心解放的悖论、身体隐私保护的障碍以及价值观的扭曲等问题。强化法律规范、运用技术修补、促成价值观归位等,是解决短视频中女性身体传播失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身体美:我国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4、17和20岁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的,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理想身体,女性更喜欢性感和相貌因素,男性更看重力量因素;对于女性理想身体,男性更重视性感因素,女性更重视相貌因素。随年龄增长.青少年越来越看重性感因素,对男性身体越来越强调力量因素和一般魅力因素,对女性身体越来越强调相貌因素。体型指数BMI对青少年女性理想身体偏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主义的旗帜下,不仅追求物质性欲望享受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追逐身体欲望的快感也成为了一种时尚。20世纪90年代的女作家们以她们特有的敏锐视角,既细致而真切的呈现出了商业化语境中都市人的物质性生存,也展示出了消费时代女性的身体欲望。而她们在展示欲望化景观的同时,还将笔触插入了都市人的灵魂深处,并程度不一地揭示出了都市人在这个物质时代的精神真相。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开始,性主题的创作最初乃是为突破"文革"以来意识形态对人性本能的不正当压抑。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女性作家秉承西方女性主义者用"躯体写作"去寻找"性别自我"的初衷,严肃刻画在女性躯体欲望的表面展现之下的深层冲突。流风所播,后来者则发展为几乎完全回避躯体文化的内在冲突,为颠覆而颠覆、为欲望而欲望,造成"躯体写作"的形而上建构意图淹没在躯体欲望的张扬之中。颠覆过度,建构阙如,最终如巴赫金所说的单纯"性"的躯体将丧失完整的躯体存在,沦于"欲望躯体"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精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女性身体的消费也不断上升。女性的消费不仅关系到自己身体的消费,还涉及到男性对女性身体消费的一种根深蒂固表现方式的支配欲。试以定性的方法探讨女性在对"自我"身体消费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他者"消费,同时女性消费的"物化"也涉猎了大众文化变迁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网络为主的媒体热衷于重复制造一些时尚话题,如芙蓉姐姐、流氓燕、超级女声、苏紫紫等网络公众人物,就是媒体推出来供大众聚焦的代表。这些表演者在时尚领域实现了自己的快意表达:又使普通大众据此各抒己见,满足了各自的欲望需求。在这种时尚潮流中,身体成为生活的道具和布景;展示“肉身感性”成为某类人群的特定的生存方式。然而,正如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克制、短视、麻木、冷酷无情等症状要加以警惕,对这种时尚的表达方式也有必要在美学和伦理的双重维度中加以冷静审视,将之导向良性发展的主潮。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作品以书写战争、刻画硬汉而闻名于世,身体书写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在呈现死亡主题的同时,对身体叙事倾注了大量笔墨。小说中的男性身体不再具有传统硬汉形象的阳刚和力量,女性身体也在男性凝视下逐渐成为欲望渗透和权力运作的客体。通过对男性硬汉形象的解构和女性身体的书写,海明威不仅剖析了战争给现代人造成的身心"阉割",而且揭示了凝视与被凝视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真正张扬性别意识的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浮出地表,其最鲜明和为人瞩目之处在于对女性自我的书写。这表现在身体写作、欲望叙事和对自我/女人在自然、时间及两性关系中的认知和定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困惑和追问。当代女性诗歌在自我书写带来的正负两面的影响下陷入两难的发展境遇,并进行着艰难的突围。  相似文献   

18.
审美与欲望关系的构成焦点在于审美主体。审美主体首先是知、情、意、欲统一的身体性存在。这一前提决定了欲望在审美当中存在的合法性。对创作主体来讲,欲望必须被对象化才能获得成功的表现;对接受主体来讲,被欣赏的欲望和审美体验中的身体性确证表现出审美活动中存在着欲望。欲望的滑动本性通过文化中介使美和艺术的边界流动起来,从而打破了精英式审美的垄断。  相似文献   

19.
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型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部分肥胖型女大学生16周有氧健身操锻炼前后的身体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长期进行有氧健身操锻炼能使肥胖型女大学生体重、体重指数、体脂含量和体脂百分比下降,去脂体重增加。研究提示:长期有氧健身操锻炼能改善肥胖型女大学生脂代谢,改变身体成分,使瘦体重和体脂占总体重的百分比更加合理,对增强体质,预防肥胖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