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彝族跳脚舞体现了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贵州彝族本土文化,根植于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本文从舞蹈的内容、功能及表现形式等角度,对贵州彝族跳脚舞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自娱性舞蹈艺术,它集中体现了彝族生态背景、生产体验、生活场景。文章从“源”“圆”“元”“原”四个维度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反映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其历史文化意蕴,求其创新发展之路。文化不可脱离生境而发展,因而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所处生境的保护也是对其文化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文章通过“入境”研究和“造境”传播两种途径切入,对促进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腊湾、新民地区彝族老人舞以其独特、原始的舞蹈特征,被称为彝族古老舞蹈的"活化石",老人舞蕴含其民族社会特点、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民俗特征等文化,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并进一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马舞是北盘江流域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中,丧家女婿或女婿家请来的男性表演的舞蹈。关于海马舞的源起有戈阿楼说和孟获渡江说;海马舞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丧葬祭祀舞蹈,是祖先迁徙、征战和民俗生活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红舞”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载体,传播方式还比较单一,育人价值有待挖掘,这影响了“红舞”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应重新审视“红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探索“红舞”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红舞”内涵融入课程思政的原则,“红舞”精神融入舞蹈教学目标,“红舞”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红舞”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的红色元素,将专业技能和思政教育两者有效融合,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舞蹈源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提炼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崇敬.“达体舞”作为彝家的舞蹈精华,舞出了彝家心底的情,咏出了彝家灵魂的歌,充分反映了彝族人们热诚、豁达、坚定的生活态度,成就了彝族不朽的民间艺术瑰宝,也为我中华民族之艺术增添了魅力的篇章,充分放映了我国民族文化之优秀价值取向和艺术之美学观念.本文首先探讨了彝族达体舞的产生,而后分析了彝族达体舞艺术特征,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促进彝族达体舞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恳合呗”,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彝族人民的婚姻、丧葬及节日活动中,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贵州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贵州彝族是贵州18个世居民族之一,其在贵州诸民族中,具有独具的丧葬文化,在丧祭仪式诸环节中,折射出彝族群众对待生存和死亡的基本观念和态度:万物有灵、灵魂永恒、灵魂独立、灵魂向善、灵魂同源、灵魂主宰、祖先崇拜。这种观念和态度源于彝族先民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迫力”和“民族偏见”,是人对于自身存在状态的文化解释,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滇南彝族花灯已经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表演有其特定程式、角色和场域;该舞蹈按照道具的不同可分为扇子舞、花鞭舞、花鼓舞、纸马舞以及性格舞;舞蹈主要在节庆和红白喜事中发生。其舞蹈传承一方面以师徒制进行,另一方面被专业院团吸收,并以戏剧创作手法进行演出。目前彝族花灯存在着内容陈旧和保护不完善等发展困境,文章通过对彝族花灯起源、本体形态以及现状问题等方面的梳理,期望可以对彝族花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 1.感受彝族“烟盒舞”的风俗,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斗鸡”的情趣。 2.尝试创编各种方位弹烟盒的动作。 3.结伴舞蹈时,注意用眼神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检索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地区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从民族文化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流与发展,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进行论证和分析,为深入发掘和弘扬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比较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历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充分重视在西部大开发中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彝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与汉、白、哈尼、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民族有同源共根、交流融汇关系,又保留了自己的持续性、独立性和独特性。彝族如何既使自己从其他民族中区别开来,又与其他民族融洽共处?这就需全面深入认识和理解彝族。人学思想作为彝族对人自身的认识、解释,反过来又深深影响和塑造着彝族,因此,我们可以用人学理论和方法深入认识和理解彝族。彝族人学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开启少数民族人学思想研究新领域,而且能拓展中国人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尔比尔吉"作为彝族交际中的一种语体,相当于汉语中的俗语,在四川彝族及云南部分彝族中的运用最为突出,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蕴含的文化信息十分的丰富。从文学的角度看,尔比尔吉以诗体韵文的形式表现,表现出彝族文学中特有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在尔比尔吉的"韵律"上,表现出"押音节"的民族特色。其实,这种在四川彝族中称为尔比尔吉的语体,在云南、贵州等彝区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易》符号是《易》学的核心内容,《易》的符号系统包括“象”系统和文学系统。在解读《易》学符号系统时,不但要认识到《易》符号的文本内容,还要深察了解读者的心性内容。全面地阐述《易》符号系统,须从其符号学的方方面面入手,理解《易》符号学须从其符号史的缘起和其科学的建构开始。《易》学的前途和关键都在于对《易》符号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物评价是乾嘉时代史家赵翼历史评论的重要内容。他通过评价历史人物 ,揭示时代特征 ,探求历史发展的趋势 ;对于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人物评价中大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并且能重视下层人物的历史功绩 ,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萧绎其人 ,还是《金楼子》其书 ,其研究史都是寥落的 ,相对而言 ,关于萧绎的历史评价、萧绎焚毁文化典籍、萧绎文论及《金楼子》的创作时间诸问题 ,研究较多 ,而对《金楼子》中的志怪小说、萧绎人格、定都江陵及与此相关的侯景之乱都很少有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在历史上曾经有三个民族在这儿发挥过深远的影响,最早是藏族、接着是漠西蒙古和硕特部,最后才是彝族.这一特殊的历史过程使得今天在这里所看到的文化生态特点既有别于凉山腹地,又与藏区不同.但从今天调查到的当代彝族生计着眼,却可以清晰地看到彝族文化对这里的特异生态环境作出了成功的适应.其社会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成效,都比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更能彰显文化再适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水西彝族财产习惯法是水西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调整水西彝族财产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贵州水西彝族财产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虽然在内容和适用上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存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