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解除制度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阐述了确定合同解除法定事由的原则,进而对合同法定解除的事由作了简单的探讨。对预期违约与根本违约作为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作了详尽的论述。对我国《合同法》中有关合同解除事由的立法规定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债权人在未对主合同纠纷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仅起诉一般保证人时,《民诉法解释》和《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分别作出了追加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和驳回起诉的规定,从而导致司法实践适用法律混乱。通过厘清保证责任承担的顺序性的实体法内涵和诉讼法上的实现方式,以及保证合同的从属性在诉讼中的表达,纠正偏离诉讼法原则的适用法律行为,构建实体法与诉讼法衔接的一般保证合同纠纷诉讼程序。债权人仅起诉一般保证人时仅按照单一诉讼处理,并配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就能实现案件事实的查明。  相似文献   

3.
1 名词解释 合同 合同法 意思自治原则 合同订立的程序 要约的书面形式 对要约人的拘束力 合同的鉴证 行为默示形式 合同成立的时间 缔约能力 合同无效 可撤销合同 欺诈 胁迫 乘人之危 重大误解 留置 留置权的实行 定金 适当履行 第三人履行 同时履行抗辩权 预期违约 债权人的代位权 撤销权 合同担保 保证 先诉抗辩权 免责请求权 抵押 抵押权的优先效力 抵押权的保全效力 质押 动产质押 权利质押 合同变更 债务转移 合同受让 概括承受 合同承受 合同解除(广义的) 根本违约 抵销 法定抵销 提存 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相对性 严格责任原则 违约瑕疵 损害瑕疵 免责条款 违约金 损害赔偿 继续履行拍卖 供用合同 赠与合同 借款合同 借贷合同 再贷款合同 租赁合同  相似文献   

4.
在英蔓判例法中,预期违约包括预期拒绝履行和预期履行不能两种形态。此外,蔓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及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还规定了另外一种形态的预期违约,即推定的预期违约。大陆法系中的不安抗辩与推定的预期违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与默示预期违约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我国《合同法》第68条和第69条之规定,实质上是以不安抗辩为基础而构建的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5.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完整的、独立的法律制度。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纳了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我国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引进了预期违约制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我国《合同法》中有关预期违约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未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中抵押人责任实质为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担保制度解释”第46条与《民法典》第593条之规定相冲突。若认定抵押人应承担补充责任,则意味抵押人通过违约取得了先诉抗辩权,较之抵押权有效设立状态下的责任反而有所减轻,侵害了守约方之权益;若直接认定抵押人承担连带责任又无法律规定及当事人约定之依据。在不突破现有违约规则,又避免抵押人仅承担补充责任对债权人之损害,可考虑基于违约补救规则,以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案例明确债权人可请求抵押人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7.
预期违约条件下解除合同的同时应当能够请求损害赔偿,此种条件下损害赔偿的范围应是直接损失和预期违约方可以合理预见的部分间接损失,但不应当包括可得利益;在预期违约条件下买卖双方都应当有中止履行权,至于行使该项权利的理由,我国《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较为合理;合同履行期到来前守约方中止履行与要求对方当事入提供担保应当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中所规定的那样同时进行,而《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有关二者先后顺序的规定都不尽合理;只要一项保证足以打消守约方对对方预期违约的疑虑,就应被视作一项“合理”、“充分”的保证,至于保证的具体内容,法律不应当过分干预,而对于保证的期限,法律应当做出具体、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美法以判例的形式逐渐形成的关于预期违约的法律原则和成文法中对预期违约的规则。通过先期追究预期违约行为人的违约责任的方式,平衡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利益期待权。预期违约制度是法律对“效率违约”经济理论的认可。我国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确立了预期违约制度。其目的是使受害方提前获得法律上的救济,防止其蒙受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本文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对预期违约制度的有关问题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预期违约是英美合同法上的特有制度,该制度是基于《合同法》上的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从另一个角度来保护合同当事人,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预期违约的具体形态在各国法律规定和国际公约中有不同的规定。本文对英美国家和相关公约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我国现阶段预期违约制具体形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认为,默示预期违约可以由不安抗辩权代替,默示预期违约作为合同法定解除事由可能造成当事人滥用权利,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联系我国立法实际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默示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的不同适应领域,对默示预期违约作为我国合同法定解除事由的必要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我国引进的默示预期违约制度是一种有条件的借鉴,其结果并不会造成权利的滥用,而是给当事人在选择权利救济方式时予以更合理而灵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将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但由于同时吸收了两大法系的内容,造成了我国《合同法》举证要求过严,法条用词模糊等不足.应进一步对适当担保、担保期限、担保后继续履行合同期限加以明确界定,使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更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合同解除制度作为一项违约的救济措施,它的正确适用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极大。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合同,与一般合同的解除有所差异,现行《保险法》对此的规定很不完善,因此,充分了解保险合同解除的类型,把握解除权的行使和时效,澄清保险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是大陆法与英美法各自创设的,旨在规制合同履行风险的法律制度。本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两制度内涵、价值及未来走向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中国《合同法》将两制度规定在同一法律之中而导致的重叠与冲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作认为,在完善预期违约固有规则的基础上。以预期违约替代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是修改《合同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预期违约原是英美法中的特有概念,并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最为完备。《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吸收了英美法的经验,对其做出了规定。我国脚注《合同法》也吸收和借鉴了预期违约制度。通过对比研究美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规定的预期违约制度,可以发现,我国法律对预期违约的规定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5.
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是指合同中的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预期违约分为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两者在构成要件和救济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区别。我国合同法对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同时作出了规定,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需要在司法和立法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法中违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英关法,我国《合同法》吸收和借鉴了这一制度。本文从关于预期违约的现行法律规定出发,着眼于预期违约的起源与发展,对其与我国《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要论述了我国《合同法》中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以期对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试论预期违约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可得利益和可得利益损失的界定,及对债权人的行为和债权人手中财产状态变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在合同一方预期违约的情况下,非违约方如果行使合同解除权,并要求损害赔偿的,该损害赔偿不应当包括可得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18.
保证期间是债权人向主债务人(一般保证)或者保证人(连带保证)行使请求权的期间,在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有别,但二者又具关联性并在时间上相互衔接.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具有独立性,不因主合同诉讼时效中断而中断.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有关根本违约制度的规定,如判断合同根本违约的标准、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对根本违约的定义等可供我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借鉴。因此,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不足,并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根本违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担保合同有效时,保证人承担的是保证责任,这种情形下又因担保合同是一般担保合同还是连带责任担保合同而承担不同的保证责任.担保合同无效时,保证人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根据保证人在担保合同无效中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也有自己相应的权利,主要是对债务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追偿权和对债权人的抗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