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昂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昂族的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宗教、制度三个层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因着德昂族对自然的热爱,德昂族聚居的村寨环境优美,生物种类众多。在生态危机困扰人类的当下,应该汲取德昂族传统生态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人类的兄弟姐妹历来是德昂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美好情操。德昂族茶俗文化作为传统生态意识的古老园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生态资源。为与自然相互调适、和谐相处,德昂族在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文化适应与创造。  相似文献   

3.
德昂族     
德昂族有1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三台山、镇康县的军弄等地,瑞丽、梁河、陇川、保山、永德、耿马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德宏的德昂族自称为“德昂”,他称为“崩龙”,后根据其意愿,统一称为“德昂”。德昂族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德语  相似文献   

4.
德昂族的饮食文化是德昂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昂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对景颇族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各种影响。文章从德昂族的食源、烹饪技法、食宿礼仪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德昂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万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等地,大多与景颇、佤、汉等民族杂居。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多德昂族群众通晓傣文、汉文。  相似文献   

6.
永年  言兼 《神州学人》2001,(5):35-35
德昂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南部,据1990年人口普查,德昂族有15462人,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 德昂族自称“达昂”,旧称“崩龙族”,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德昂族”。汉晋时的濮人、隋唐时的茫茧、扑子蛮、望苴子蛮与德昂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不少人能通傣、汉语文。 德昂族团支系不同,服饰也不同。原族名为崩龙族,故有“红崩龙”、“黑崩龙”和“花崩龙”之称。其服饰不仅…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德昂族为个案,采用文献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德昂族教育研究的已有工作、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述评。国内德昂族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研究成果少,研究内容较为狭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等。  相似文献   

8.
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昂族各支系的服饰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和居住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服饰的面料款式、色彩装饰、配件各具特色,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并具。德昂族服饰记载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也阐释了德昂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其独特的意蕴传递着情感,述说着德昂人久远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德昂族茶俗文化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德昂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是德昂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德昂族茶俗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茶俗技艺和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迅速消失,德昂族茶俗文化陷入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民族国家背景下,中缅国家运用政治、经济及文教手段对德昂族进行自上而下的整合与书写,从而将德昂族纳入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中,民族国家这种构建行为必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德昂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并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的文本层面。但由于中缅两国在民族国家建构最终成效上的差别,使得中缅德昂族对民族国家历史书写从文本内容到回应程度方面都呈现不同取向:中国德昂族自下而上的历史叙述与国家自上而下的民族整合表现出互构的特质,缅甸德昂族的历史叙述与民族国家建构表现既一致又疏离的双重面向。  相似文献   

11.
德昂族要脱贫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面临的基本困难:贫困问题十分严重.呈现出民族整体综合性贫困;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德昂族脱贫的根本障碍:观念落后,“被动性”突出;教育十分落后,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对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德昂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大德昂族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德昂族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反贫困基本模式;创新反贫困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为德昂族提供了丰富的食材——辣椒,德昂族为适应环境而喜好辣味,并造就了多样的食辣椒方法,辣椒与德昂族形成了"共生关系"。嗜辣习性记忆和表征了德昂族社会发展实况。对嗜辣认知不同,折射了不同年代德昂人的期许。嗜辣习性还是德昂人身在异乡,唤起思乡之情的基点;是德昂族与周边民族交往融合的媒介,是德昂族与其他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投射。  相似文献   

13.
德昂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迭古达楞格莱标》和浇花节。对于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通过政府主导型、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和开发中保护的方式让德昂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4.
德昂族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德昂族各支系关于龙阳文化的来历传说为核心,立足云南德宏州内德昂族聚居的德昂族村寨为主,进行访问、调查,挖掘德昂族传统龙阳文化的内涵,构建龙阳文化品牌。在旅游人类学视野下对德昂族龙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认识龙阳文化的社会价值,通过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唤起民族文化的自觉,从民族群体内部生发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行动,对维护当地文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和谐文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燕梅 《考试周刊》2010,(23):32-34
德昂族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被史学界称之为“未开垦的处女地”。认识《达古达楞格莱标》形成的原因,发挖德昂族原始审美心理的形成,可为我们了解德昂族找到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云南省德宏州三台山德昂族乡一个德昂族村寨的出洼仪式为描述对象,通过叙述村民仪式中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有关的片段,呈现其中因信仰而引起的困扰和改变,探究这种困扰和改变的根源,揭示德昂族村寨的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17.
德昂族民间传说是德昂族先民对民族变迁的历史记忆,是民众对地方民俗的推原解释,同时还是民间的无字道德教材,是民间教化的重要力量。分析研究德昂族民间传说,对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五普"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出发,分析了德昂族人口现状,并结合作者的思考,对其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制度因素考查了德昂族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保山潞江坝大中寨德昂族水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内涵丰厚,无论是生产,抑或生活,其水文化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尤其是在习俗用水中的情况说明了大中寨德昂族的水观念。  相似文献   

20.
德昂族的创世神话《达古达愣格莱标》,蓄含着丰富的远古信息,是我国原始时期植物图腾的见证,在这块史学界称之为“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可以清晰地追溯到原始德昂族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