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双版纳的傣族有着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的传统,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而傣族的生态观念也不例外。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传统社会的自然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经济发展使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宗教观念的淡化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利用宗教教育传承优秀的宗教生态伦理观,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其经济水平.还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北地区由于受农耕文化与地理环境以及落后的生活方式和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普九”仍面临着很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时下,生态批评学者对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作了比较全面的挖掘和整理。然而,对于传统艺术生态理念却疏于研究。本土传统艺术生态理念是艺术生态批评颇具指导性、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的话语资源。师法自然的艺术生态理念,整体关联的艺术生态理念和精神调节的艺术生态理念,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仍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佤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于受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其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在许多层面透射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有效地维持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共存。解析佤族传统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其研究也将有助于为当代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宗教都是人类历史长期积淀的古老文化。尽管宗教与体育在人的身心统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但体育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宗教的各种影响,与宗教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和作用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生活在雪域高原信仰藏传佛教的西藏民族,其宗教朝圣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动力的有无及创新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风土”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影响人们创新观念的“观念背后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大数据时代,指的就是信息技术在这个时代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及一些移动设备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另外,大数据时代对中专英语写作的教学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观念,更是为中专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着中专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八段锦作为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具体支脉,因其在修身方面卓有成效,至今仍被广泛修习.八段锦与阴阳观念有着深切的内在关联,其在动作要领上承载阴阳观念,是阴阳理念的具体实践.八段锦之修习可以帮助修习者在实践层面体会阴阳观念,而阴阳观念亦可对八段锦的修习提供理论借鉴.阴阳观念与八段锦内外相合,共同续承了传统文化精神要义.  相似文献   

9.
中·美教育观念的差异及其有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念是一种人脑中相对稳定的对实践的认知。它受传统思想、社会实践和人脑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社会,受不同传统思想的约束,由此会形成观念上的差异。教育观念包括对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教育重点及方向的选取和教育效果评价依据的确立。人类进步的历史证明.科学的发展是以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社会历史的悠久与否固然影响其文明进程,但社会发展的快慢程度从根本上却取决于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美国二、三十年代的创业推动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从而为美国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处于强大的封建统治之下,至今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却始终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传统文化中的滞后、封建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道路。但是传统文化中积极、有利的因素至今还为我们沿用。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让其为中国的转型提供帮助。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对今后改革、发展道路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政治文化。依靠先进的政治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摭谈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审美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探索与确立,改变丁我们的生态观.产生了当代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是自然界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所展现出来的充满活力的美的形式。这种观念也对旅游景观的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创作风格,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应重新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地位,追求人类生活与自然和谐,营造诗意的生活居住空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与古代城市营造的精髓,构造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形态和意象,规划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提升现代城市的生活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三少民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惯、民间文学着手论述其传统的生态观,并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客观作用。对三少民族而言,生态保护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体现了三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朴素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生业方式是适应生活环境与生产实践形成的,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方式。由于生活环境与生产实践的不同,生业方式也形成不同的模式和特色。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生业方式也产生不同的生态功能,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狩猎文明、游牧文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狩猎、游牧生业方式会较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把自然界当作改造对象、征服对象的工业文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业化的生业方式对生态环境则起较大的破坏作用等。生业方式是生态化的,早期蒙古的经济生活决定了其生业方式的生态化,这一点也能从能量学原理和种群学说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力量中的新鲜血液,是教师队伍的骨干,是学校发展的希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生活满意感,其生存状态令人堪忧。高校必须重视并尽快改善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描绘大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反现代”的经典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生存环境困扰的宝贵的生态智慧,但生态美学强调自然信仰的“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而是以生命为基点,重建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西方传统中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思想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无疑可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是儒道拂三家的共同追求目标,尊重自然、敬重生命、众生平等是三者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活是以速度为先,还是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生活品位的提升,这是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慢城主义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审视生活,启示我们要全面看生活,调节生活节奏,享受生活品位。在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规划设计中,笔者对现代生活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将慢生活概念引入规划设计中,力图把园区设计成为可游、可看、宜居的慢生活环境,使游客在宜人的环境中,放慢旅游节奏,感受民族文化风采,体会回归自然的心境,进而达到享受生活,品味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最爱》讲述两个被边缘、异化的热病患者,在生的夹缝中守候后生命空间的故事。他们在现实中遭遇常人的歧视,承受无法改变的异质身份,也正是这种身份促成他们把有限的余生从向死而生转为向生而死。在"向生"的努力中,两人用先欲后爱的爱情及扮演"想象的他者"获得的亲情,砸烂伦理和宿命,弥补"生"的遗憾,从而更加顺利、合法地走向终极慰藉——"而死",最终得到一张婚书,以守护后生命空间中合法的身份诉求——埋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