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然我们承认教育是一种产业 ,那么 ,我们就可以把市场和产业管理的运行机制引入到教育中。然而 ,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产业 ,因此对教育的经营不能像其它产业一样 ,完全市场化。那么 ,教育的经营有哪些特殊性呢 ?1 教育经营的目标是非营利性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而非营利。教育作为“育人”活动 ,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它有其特有的、不同于经济活动的规律。但是 ,教育过程中同样存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活动 ,也要有成本的核算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因此 ,它也有如何经营的问题。教育产业有效地经营 ,经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各个领域,其中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承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现代社会,先进的生产力无疑是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是智慧、智力、知识、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力,是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获得较大产出和可观效益的生产力,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求的生产力,是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物的要求,而且主要是对作为生产力主体要素的人的要求。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产活动的效益,一般都简单地表现为“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比值的大小就反映了效益的高低。要衡量教育这种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特殊“生产”活动的效益,就要采取特殊的表示“投入”、“产出”关系的方式。教育效益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效益指教育的外部效益,亦即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投入所产生的人力资本与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比值。微观效益指教育的内部效益,亦即办学效益,主要表现为一定的“投入”即办学经费与一定的“产出”即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比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成本核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才成本核算探析华东师范大学代蕊华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教育投资属于生产性投资,高校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资金。与企业一样,它同样存在着“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用于教育的资金的运行,不仅要受教育规律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刘振洪 《继续教育》2001,15(1):47-48
经济体制的变化使得企业教育面临着新的选择。面对市场、转换观念、找准坐标、开拓发展,已成为当前企业教育工作者应建立的基本思路。但是,记者在多方面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企业教育工作者反映说:“企业教育现有的条件没法走向市场,面向市场不利于企业教育的发展。” 此种反映的言外之意是,企业教育只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办——完全依靠企业的投入来开展工作,只要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那就应该说是圆满完成任务。 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清,观念转变不到位,还没有把握当前的大势所趋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  相似文献   

6.
林晓珏 《教书育人》2007,(11):50-51
通常,我们说到经营,总是与经济、企业相关联.其实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经营.教育经费投入逐年上升是有目共睹的.2005年教育经费投入为6.2亿元,2006年为6.7亿元,2007年可达7.2亿元.在大家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而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听到有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质疑声.教育经费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经费使用结构是否科学,这些都涉及教育经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汉建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才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因此教育投入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这之前人们几乎都认为教育投入就政府而言是一种福利性投入)。他认为教育投入的收益率是可以计算的,只不过教育投入较之于其他商品生产投入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间接性、迟效性、长放性、多效性。其他商品生产,资本一经投入就能直接产出商品,经过交换便很快完成了~次货币循环,因此它只存在着产供销三个矛盾。而教育投入的间接性在于,这种投入不能生产出可以直接交换的商品,它产出的是智化的…  相似文献   

8.
张爽  马巍巍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8):103-104,108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文化体系的完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与时俱进地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关注点。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的今天,职业技术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人们对“职业性”的内涵也有不同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不再仅仅是培养“蓝领”的学校,而是以培养在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基地。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临使学生在校期间实现职业道德意识养成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优秀人才,以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和文化的发展。办学的效益也就集中地体现在这一点上,即能使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可以从学校提供的人才和服务中受益。办学的效益总的说是一种社会效益,其中包括着经济效益。 办学的效益不仅是看“产出”——所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培养的速度,同时也要看“投入”,就是为“产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没有“投入”自然不会有“产出”。而我们的原则则是要求以最低限度的“投入”以求得最高限度的“产出”。就是说,一定的“投入”,要力争最高的“产出”,一定的“产出”要力争最低的“投入”。在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个发展,是对教育属性的认识由纯消费性到兼有消费和生产性的双重属性。虽然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个进步,但在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生产性”内涵上,又存在着理论偏差,即把教育的生产性与企业的物资生产性相混淆,认为企业是生产物资产品的,教育是生产“人才产品”的,二者都适用企业的“投入——产出”计算公式。这不仅混淆了不同产业的性质特征,而且也否定了教育的第三产业本质,从而影响教育改革汇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潮流,以及其第三产业机制的完善。一、教育产业性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曾小军 《教育探索》2004,(10):59-6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产业论的广泛传播,可否按经济规律办教育,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经营,以投入一产出原则指导教育管理等问题,受到了许多教育界和经济界人士的关注。教育需要经营已成为事实,因此,有必要对教育经营的内在要求以及民办教育集团化经营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是国内各行各业中,走得最早的,但到如今,它却逐渐落后了。”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周振林对《中国教育网络》说。周认为,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否则,将无法达到持续性的投入和产出效益。周振林认为,“十一五”规划体现了国家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的决心,“5年之内,所有高校一定会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的建设,因为它能够获得看得见的利益,比如,信息化管理会使得学校的管理层次提升。”但周振林也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投入高而产出低的困境,教育信息化很难继续走下去。“要考虑产出,它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如何…  相似文献   

13.
未来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市场将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并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学校管理。追求教育产出与投入的比(即教育效益)最大化将成为教育机构的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教育业中特殊的劳动者,是学校经营过程中必要的人力资本,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以其辛勤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还额外地生产一种“无形资产”,使其本身和学校增值。教师职业的这一特点对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产生了全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到“经营”,不能不涉及到“成本”和“效益”。企业经营追求的是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校经营虽不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也必须讲究“成本”意识,即在学校现有可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内耗”,在投入和产出上获得最佳的平衡点,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委在“普通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保证中专教育质量的前提.但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满足的状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金、设备、师资,去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以及如何对办学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衡量和分析,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想法,以期寻求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学校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讲求经济效益,是指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力争获取尽可能大的产出;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争取尽可能的减少投入.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出,根据评价经济效益指标的不同,可以是实物量,也可以是价值量;所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已有时日。由于我国存在教育财政困难,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等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可作为一种产业,教育活动可看作一种经济行为,经济规律可以直接地应用于教育,以“教育产业化”将教育完全推向市场,促进教育快速发展。这种提法是否合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和经济的关系又如何,需要认真考虑和探讨。一、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思考何为“产业”?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企业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生产过程产出产品,通过销售获得利润,通过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教育的投入中包涵着“乘数”和“被乘数”两个方面。学生和教材的因素是“被乘数”,其中学生的先天个性和注意力,以及对于学生个性和注意力的认识,对教育的产出影响甚大。教师在教育投入中起到乘数作用,可以扩大、缩小教育的产出价值。不能仅仅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教材和教师的三角关系,更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与教师之间视为函数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对教育的产出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培训市场是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办教育的出路。中小型企业办教育“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大量存在“小而杂而差”的现象,投入与产出、质量与效益的矛盾十分尖锐;小型企业、乡镇企业以长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迅速更换产品而立足于市场竞争,小厂办教育一般无力应付新技术培训;小厂办教育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教育健康运行及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因果链:以“需求与投入-投入与产出-产出与供给”三环为一链的基本内容,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还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是四川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应的教育科研成果,揭示了一旋中三环的内涵,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构,从而阐释和论证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科学地掌握教育和把握教育的大因果链理论,对于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摆脱就教育论教育的偏颇,掌握教育规律,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燕 《湖北教育》2004,(22):56-5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是高级劳动力和科技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与一般商品生产的“投入一产出”运作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投入”过程而言,学生的招收相似于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教育经费的筹措相似于企业生产资金的准备,教师的聘用相似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招募;就“产出”来说,毕业生的就业和科技成果的转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