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了儿童习得母语过程与成人学习外语的差异,提出了儿童习得母语对成人学习外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刺激贫乏论的儿童母语习得却取得一致成功,外语学习者付出较多却被认为普遍失败,语言习得的两个悖论使人迷惑。基于语言符号说和认知语言学意义观的理论架构,本文尝试从形义匹配的视角分析了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本质差异,认为前者是在认知概念体系与语言系统并行发展的同时语言内容与形式建构一致匹配的过程,而后者是基于母语概念及概念化方式之上习得对已有知识的又一表征系统,二语的形式与意义没有达到内部的和谐匹配,并分析了外语学习几种failure现象,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母语习得的发展程序与外语学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玲 《巢湖学院学报》2006,8(4):119-123
从母语习得与发展的角度描述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及特点,并对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年龄、认知能力、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母语干扰几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描述了儿童习得母语与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及特点,并对二者在认知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母语习得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习得过程看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出发,在对母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的差异分析及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营造良好的外语环境,创造更多的言语实践机会是儿童外语习得能力得以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母语习得与发展的角度描述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及特点,并对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年龄、认知能力、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母语干扰几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儿童在非教学条件下能轻松地习得母语。他们高超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惊人的习得效果令成年人望尘莫及。笔者以心理语言学及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外语学习作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二者的异同,并就此对成人外语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成人进行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8.
关于对学前儿童进行外语教育的问题,至今国内仍有不少人坚持反对的态度。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认为这样做会给儿童自身的成长平添困难,特别是会防碍他们母语能力的正常发展;一是认为学前儿童说外语只能通过非正规的习得方法而不能通过正规的学习方法去获得,而目前缺乏习得的条件和环境,故不宜提倡对他们进行早期外语教育。  相似文献   

9.
迄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尚未能有效地吸收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儿童通过习得语言而融入目的语社团的轻松自然过程与大学生学习外语的艰难烦困却收效甚微的境遇对比鲜明,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关于儿童母语习得的理论势必有助于对改进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综合几种颇具代表性的母语习得理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走向本真。  相似文献   

10.
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表征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外语学习中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母语迁移,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并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得  相似文献   

11.
人们学会语言有一个过程,语言学家将这个过程叫做语言习得.第一语言习得是指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方面的语言学习理论就是建立在参照第一语言习得而建立的假说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外语工作者,很有必要了解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尤其是其各自的外语学模式,在外语教学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第一语言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行为主义理论,它的主要代言人是B·F Skinner.第二种是认知主义理论,它的主要代言人是N·Chomsky.这两种理论对第一语言习得各有其不同的解释并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外语学模式.现分述如下: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外语学模式行为主义理论把第一语言习得解释为“习惯形成”(habit formation)的过程.它认为儿童掌握母语是通过对成年人话语的不断模仿,并在成年人的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儿童母语习得认知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儿童本身具备的有利于母语习得的内在因素,并对比儿童的外语学习情况,探讨了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某些误区,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发和促进。  相似文献   

13.
<正> 外语学习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外语学习无非是母语习得的延续,和母语习得没有多大差异,19世纪末期所创造和采用的外语教学法,就是这种思想观点的体现。随着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有许多不同,不能简单地把母语习得的方法套到外语学习上面,但是儿童母语的习得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对它进行研究,以此来推动和提高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韩明 《山东教育》2002,(35):32-34
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有着许多联系和类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掌握外语学习的特点,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一、母语习得理论简介 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该过程称为“母语习得”。母语习得包括母语听和说的能力和掌握母语中若干相当复杂程度的句子结构,并较为自由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母语习得的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the babbling stage);独词话语阶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律的复杂的体系,且存在许多不规则的现象。儿童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里,身体和智力都很不发达,却顺利地掌握了母语。这对于饱尝外语教学艰辛的教师来说,简直是奇迹。在外语教学界有句流行语:幼儿习得母语是外语教师的梦。换言之,外语教学如能达到母语习得的成功率(100%)就好了。 一、母语习得与“全身反应法” 历代语言学家对幼儿习得母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nChomsky)提出人类有“语言习得机制”,外语界立即掀起了一股研究母语习得的热情。从60年…  相似文献   

16.
儿童习得母语是件很自然的事情,而学习外语却要经历如此艰辛的过程,人们不禁开始探索母语习得的奥秘。本文分析母语习得理论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并给外语学习者及外语教师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在外语的教与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学指的就是在儿童学习使用母语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儿童再认识一种非本民族语言。本文主要是指汉语(母语)和英语(外语)。为什么要提“双语教学”而不提“外语教学”呢?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对于儿童,我们不可能单纯地用外语进行教学,特别是儿童学习外语时必须借助于母语进行对比、沟通和消化,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唯有教学时母语和外语相互配合渗透,才能达到习得外语的目的。那么,双语教学能否互相渗透呢?这正是我们在实践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影响儿童母语习得的三类变量,即语言环境、认知过程、及内在语言习得机制;并将其与成人外语学习的情况加以比较分析,以探究有利于成人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国外母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结合认知心理学,通过了解国内儿童外语教学的现状,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儿童学习外语的现象提出疑问,并就相应的对策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表征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外语学习中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母语迁移,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并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母语对外语学习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