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定名结构,是指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这种词组,根据定语层次关系的多少,分为两类:单层次定语的偏正词组和多层次定语的偏正词组。在这两种类型的偏正词组中,“的”作为定语标志,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譬如说:“我父亲”和“我的父亲”,用不用“的”似乎无所谓,这里的“的”可以省去;不过,在“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亚的其它部分”这一多层次定语的偏正词组中,“的”一个也不能省,这是其一;其二,“我父亲”和“我的父亲”,细细推敲,也还是有区别的,“我父亲”总比“我的父亲”要亲热得多,“我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同志来信,提出在教学中碰到的若干语法上的疑难问题,有的并把分歧的意见写了出来,希望得到明确的答案。同志们这种对教学认真负责,对问题丝毫不苛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下面我们想就三个有分歧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并望引起进一步讨论。(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对这并列的两个词组,有三种意见:(A)主谓词组,(B)补充词组,(C)偏正词组。我们认为这两个词组,必须靠结构助词才能组合起来,如果去掉结构助词,说成“生伟大”“死光荣”,便不成话。这里可以用的结构助词有两个,一个是“的”,一个是“得”。前者是定语的标志,所构成的词组一般是偏正词组;后者是补语的标志,所构成的词组是补充词组。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通行说法都是把词组的主要类型概括为下列五种:主谓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偏正词组、联合词组(或称为“结构”)。我们认为这种归纳的确反映了汉语语法组合关系中最基本的语言事实。只是“偏正词组”这个术语似有欠缺,还是把它分解为定中词组、状中词组两类为妥。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4.
[题旨说明] 1.第一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重点要求“从课文中提出一些问题跟同学们讨论”;下面两个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它们只是“如”,即例子。在组织学习时,这两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不能将训练目标轻重倒置。2.第二题,旨在进一步增强对含有“的、地、得”一类的偏正词组的感情体验,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题目要求是“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就不要再扩展到课外读物了,因为课文中含这类偏正词组的句子很多。3.第三题是朗读背诵的能力要求题。这一次的背诵是定向要求,即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学…  相似文献   

5.
词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词组,一类是特殊词组。一般词组的分类主要是按词组内部的结构关系来划分的,如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特殊词组是按词组内部所包含的特定的词来划分的,为了区别于一般词组而称之为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所”字结构、方位结构、能愿结构等。特殊词组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种词组的内部结构关系难以确定,或者是结构关系不明显,就只好按照这种语言单位所含的能起区别作用的特定的词来分类了,这就不能不导致同一级语言单位有两种分类标准的弊端,违背语法分类应同一标准的原则。这些特  相似文献   

6.
一、动宾词组与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与偏正词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混淆的。但由于有些动词,它既可以与后面的词构成限制关系,也可以构成支配关系,这就要我们注意分辨了。如“建设祖国”、“斗争坏人”,“建筑房屋”、“牺牲生命”与“建设规划”、“斗争精神”、“建筑材料”、“牺牲精神”,为什么前者是动宾词组,后者是偏正词组呢?这是因为前者中的动词“建设”等和它们后面的名词“祖国”等构成的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建设祖国”,  相似文献   

7.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讲的是现代汉语语法。其中分析扩展词组时,例题分析有错误。例如: 我认为这个词组是偏正词组。偏的部分是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其中一个的宾语又是一个偏正词组;正的部分是一个词。正确的分法是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现代维吾尔语词组中的偏正词组的重要特征、结构、构成成分、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在使用偏正词组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于”获得了一些特殊用法,表现出的意义和功能已超出传统的范围。如“基于中文资讯交换码的繁体中文内码”,根据传统的解释,这个结构是个介宾词组,词组主干的意思,简要地说,就是“根据中文内码”,而这样的理解却不是这个词组目前表达的意义;这个结构实际是个偏正词组,它表达的内涵是,以中文资讯交换码为基础的繁体中文内码,或者说运用中文资讯交换码的繁体中文内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词组分析是语法分析的中心,复杂词组分析又是语法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复杂词组中的"左向"偏正词组和多义词组在句法分析中更具特殊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四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第二类,我们称之为“介宾型”。这一规律比“动宾型”更具实用价值,更具修辞效果,因而也更值得我们重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欲刃相如”一句即为此例。“刃”这一名词在活用为一般动词后,所表达的内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一个动词性偏正词组——以该名词作介词宾语的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偏正词组——“用刃杀”。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的偏正词组都是以“正”为主,以“偏”为辅的,但在“用刃杀”这一类对应形式中,其重点却是名词“刃”。一方面,作者在原文中所强调的是秦王的侍从手持刀剑对蔺相如的威胁,而不是强调“杀”的动作;另一方面,在这个现代汉语的对应形式中凭空增  相似文献   

12.
“技术革新”是一个由名词和动词组合而成的词组,它属于哪一种构成方式的词组呢?两个以上具有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的词,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合起来,就成了词组.它是由词构成的较大的造句单位.由于词组主要是靠语序表明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分辨词组,就应从分析词与词之间一定的组合方式入手.如果词序不同,那么词组的意义和类别也随之改变.这种情况,在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和动宾词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试图通过对“技术革新”的分辨,进而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词“了不得”与“不得了”在否定词组“不得”词汇化后再词汇化,由否定式的动补词组和偏正词组分别凝固成词,经历了一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著名老作家碧野同志是很谦逊的,对他的名篇《天山景物记》精益求精地修改,从而使之达到迷人的境地。有人却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指出一些“疵”来,我有不同看法。一、有人认为:“你可以一如哈萨克民族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句中的豪情一词欠妥。①是的,“豪情”是一个偏正词组,“豪”修饰“情”;在特殊情况下,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可以转化成副词、  相似文献   

15.
平时所说的“总分复句”的结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类是,“总”的部分是个词或偏正词组,如: 1、乘务员一部分在照顾受伤的人,一部分在安置脱险的旅客。 2、两本书,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红与黑》。一类是,“总”的部分(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是个句子形式,如:  相似文献   

16.
“环保”,是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词组“环境保护”的简称。虽然“环境保护”这个词组出现时间不长但使用频率极高,现在已演变为“环保”这个名词,其语素间仍然是偏正关系,中心语素是“保”。在2001年4月15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中,主持人多次说道: “治理环保,要靠大  相似文献   

17.
现在比较流行的,尤以郭锡良、唐作藩等编著,王力、林焘校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古代汉语》教本,一般都把《左传·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两个“而”当作连接偏正结构(状中)(见郭·唐本《古代汉语》上册337页)的连词。本人认为:这个句子中的两个“而”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连词。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整个句子的结构。首先,从“一鼓作气”的结构谈起。“一鼓作气”是一个大的主谓结构,其中主语“一鼓”是个动词性的偏正词组,谓语部分是个小的述宾词组。主谓间,谓语对主语“第一次击鼓”的情况加以陈述。接着,我们再来看“再而衰”的结构。“再而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词与短语的组合方式、结构类型基本相同,导致不少同学无法从外在形式上来辨别它们,特别是合成词和词组在组合方式上常常让同学们容易出现混淆。比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初中第二册中:词组分为:“并列”、“偏正”、“动宾”、“动补”和“主谓”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这是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而”是转折连词。第一分句的“青”应当是主语,“取之于蓝”是偏正词组作谓语(“取之”是正,“于蓝”是偏)。“之”代替“青”使“青”复现,从而产生强调的作用。两个“于”用法不同:前一个要译成  相似文献   

20.
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转折复句,第三分句以下跟它前面可以有个转折连词。第一部分是并列复句,第二部分是条件复句。上古文言一般接近口语,因此关联词语用得很少甚至常常不用,本句是凭借逻辑关系的连缀,只有一个关联词语“亦”。 (2)“我所欲”意思等于“我欲者”,是偏正词组。结构形式上“所”在动词前面,“者”在动词后面,“所”字的作用在于使有关的动词成为名词性的词组,或者在于化主谓词组(我欲)为偏正词组(我所欲)。又,“所”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跟“的”字结构对应,参看后面的译文。“二者”译成现代汉语是“两样东西”,“者”字代替物,又,“所欲”等于“欲者”,这是就“所”、“者”跟动词结合来说的,如果把动词换成数词就不是这样了,“二者”决不能说成“所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偏正词组作为一个名词谓语,“者”字代替事。 (3)“可”与“得”同义复用,修辞上起强调作用。但是,“可”与“得”用法又有区别:“可”表被动,如“孺子可教也”,是“孺子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