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分香卖履"之典义,乃"指人临死时恋念所爱的妻妾",这证明了"明诚纳妾"的真相;清照词中"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汉皋解佩"、"纨扇题诗"等六个标示情变和遭遗弃的故实,以及词中有关哀怨冷落的情感描述,都相互印证了明诚纳妾的确凿事实.姚玉光的辩解对此避而不论,是文不对题;其文中的六个文词解释是其重点,旨在辩解和自我掩饰.然而,姚玉光的舛误彰明昭著,其辩解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3.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拍案而起,斥我为狂妄之徒,你这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吗?对于这个题目,我需要辩解几句。这里的"我",指的是自己。"我"可以称自己为"我",别的老师称自己也为"我"。"我"就是自己,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擅长写生的画家创作了一幅《马食草图》,有位农夫看后说:"这准是一匹瞎马。"画家分辩说:"它的眼睛是睁开的。"农夫笑着答道:"正因为它睁开眼睛,所以才是瞎马。不瞎的马吃草时是闭着眼睛的,因为它怕眼睛被草尖刺伤。"画家叹服。  相似文献   

5.
"中等生"的概念,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细究起来,它应是指在学生前进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在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时,往往最先认识的学生是"两头"的学生.长期以来,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模式,但也往往导致"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因此,事实上"中等生"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本文拟对"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疏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辩解能力,主要是指在思想政上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知识,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学生辩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他们合理分析社会现象,正确理解社会问题,进一步掌握社会知识,对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很大帮助。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解能力提出  相似文献   

7.
"中间学生"是指"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生,是教育中的"长尾",在班级学生中占较大比例,对班级学生的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运用"长尾理论"深入分析"中间学生"群体的特点,强调管理好"中间学生"对于高校的意义,指出高校"中间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明确"中间学生"管理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目前的这种评审机制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客观公正。一名大学教师,从教21年,10篇论文被指抄袭,其间职称从讲师晋升到教授,并调入了另一所大学。近期,这则举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世友论文"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的网帖,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4月29日《中国青年报》)综合网友的举报、记者的采访和张世友本人的辩解,笔者认为,张世友在职称晋升过程构成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行为,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了。在事实面前,张世友的辩解显然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最为蹩脚的:"没有公开发表,不构成抄不抄  相似文献   

9.
神奇汉字     
<正>"母"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朝左跪坐着哺乳的女人。"母"本来的意思是母亲,后泛指女性长辈,又引申指雌性或根源。"分"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外面是个"八"字,中间是一把刀,意思是用刀把一件物体剖开。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分开、分离。  相似文献   

10.
第四册第四单元饿殍村郭萧条樵夫须要流觞曲水蟾蜍奴婢嫉妒斑鸠窈窕遮蔽怨气淋漓徘徊分辨憔悴筵席悲啼寻思厮守举案齐眉处决提防刽子手监斩顷刻糊涂顺水推船贤愚嗟怨亲眷杳无音信披枷带锁屈招罪愆衔冤冤枉古陌荒阡幽静甘霖实战演习1.怨气与“冤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怨气”强调情绪上的不满,“冤气”是蒙受委屈引发的不平。2.分辨与“分辩”音同形近,但语义有别。“分辨”指辨别清楚,如:分辨是非;“分辩”指说清原委,如:他为自己的行为分辩。3.幽静注意区分“优静”。关键在不同语素的区分。“幽”重指环境的僻静,安闲;“优”有优美的意…  相似文献   

11.
"分辨"与"分辩"字形相近,字音相同,都是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分"字,意思却不相同。"分辨"是辨别,把两个事物区分开的意思,多用于容易  相似文献   

12.
<正>若干年前,面对"犯错"孩子的辩解,我总会反问:"这是理由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的反问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我看来,那些辩解只不过是孩子犯错后的借口而已。作业未交只是因为忘记带?应该是没做而故意没带吧!废纸是因为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应该是没将班级形象放在心头才导致的结果吧!桌椅损坏不知道怎么搞的?应该是知道怎么搞的而不愿意说吧!因此,面对孩子们的辩解,我频频使用"这是理由吗"来反问他们。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承担起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诗经·氓》有这样一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对上半句的注解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钱钟书先生以为,这个"说"(脱)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辩解开脱(excuse),重点在"辩解",即夫妻口角时互相争辩为自己开脱责任。男子善于辩解,很会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男多借口"),女子则显得笨嘴拙舌,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过失("女难饰非");男女争吵时,女子总是喋喋不休,但说不到重点,男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拿出纲常伦理,要么让女子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一向非常重视君子的做人风格,所以在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有时,当别人误解自己时,孔子也会向别人辩解。《论语》中有记载的孔子三次向别人辩解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在为自身而辩,而是为"礼"而辩,或因"礼"而辩。  相似文献   

15.
“辩论式”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辩论式"教学法是指在刑法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同的学生针对刑法学中的某些问题展开辩解与论争的教学活动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运用该法应该从辩论活动的安排、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展开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这里的"中",更多的是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它是适度的、合适的、恰到好处的。"适度",是一种"优位"思考,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推而论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应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方法等多方面来思考,在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刘永彬 《新疆教育》2012,(4):101-101
高中政治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重要的是还有一定的智育功能。高中政治课所要培养的辩解能力主要是指其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课本知识与辩解方式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高中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具有政治学科特色的抽象思辩能力。即,通过辩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问题要会思考,对社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在适度的范围内有一个基本尺度。学生的思辩能力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多,觉悟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应是中学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图,是指插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通常分为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大类。"《辞海》对其的解释是:"指插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的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现代插图定义为用绘画、摄影、图形文字以及图表说明等形式表现书籍、文章内容等信息元素的内涵且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视觉造型符号。综上:课本插图指对课本中文字的一种图解说明,指穿插在教材中为教材提供背景信息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装饰表征组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猎人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了伤的兔子拼命逃生,猎狗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猎狗觉得追不上了,就回到了猎人身边.猎人说:"你真没用,连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高考成绩发布,高考状元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近日,一组人大附中学生在校园内"拜状元"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对此,人大附中称校方从未在校内摆放状元展板,可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北京晨报》)面对网友质疑,校方先是辩解说:"从未在校园内摆放状元展板",然而一名"天真"的过路学生却戳破了学校的谎言。在此情况之下,人大附中又称"这些展板就算曾经放在校内也不能证明就是学校摆放的,也有可能是学生们自己做的。"还辩解说: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然而,明眼人一看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